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恩宇专利>正文

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99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包括袋体和至少一提手,袋体包括第一袋面和第二袋面,第一袋面与第二袋面顶部形成袋口,提手的一端固设于第一袋面外侧面的顶部,提手的另一端绕过袋口并固设于第二袋面外侧面的底端,第二袋面外侧面的顶部设置有束带,束带与第二袋面外侧面之间形成用于自由穿设提手的穿孔,通过调节提手与束带的接触位置可选择手提袋携带方式,上述多功能手提袋,向上拉提手,使提手的下端至提手与束带接触端拉直,此时该手提袋可手提,向下拉提手使提手的上端至提手与束带的接触端拉直,此时该手提袋可背或挎在胳膊上,以此实现了该手提袋可提、可挎还可背,这样有助于减少手提袋负荷较重时对手的伤害。

A multifunctional handbag for carrying easy to press 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
本技术涉及手提袋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
技术介绍
手提袋,是一种用于携带物品的容器,手提袋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日用品。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手提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手提袋仅限于手提,对于大号手提袋内置入多种物品时,手提一方面容易勒手,另一方面单个胳膊需要承担较大的作用力,提久了很容易出现胳膊疼痛,另外,现有的手提袋不能直接装易碎和易压物品,易碎和易压物品还需要另外包裹泡沫或气囊才行。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包括袋体和至少一提手,所述袋体包括第一袋面和第二袋面,所述第一袋面与第二袋面顶部形成袋口,所述提手的一端固设于第一袋面外侧面的顶部,所述提手的另一端绕过袋口并固设于第二袋面外侧面的底端,所述第二袋面外侧面的顶部设置有束带,所述束带与第二袋面外侧面之间形成用于自由穿设提手的穿孔,通过调节提手与束带的接触位置可选择手提袋携带方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向上拉提手,使提手的下端至提手与束带接触端拉直,此时该手提袋可手提,向下拉提手使提手的上端至提手与束带的接触端拉直,此时该手提袋可背或挎在胳膊上,以此实现了该手提袋可提、可挎还可背,这样有助于减少手提袋负荷较重时对手的伤害。另外,本技术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袋面和第二袋面均包括气囊层、贴合于气囊层一表面的第一约束层以及贴合于气囊层一表面的第二约束层,其中,所述第一约束层与第二约束层首尾相接。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提手包括单体气柱和包裹单体气柱的第三约束层。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气囊层包括第一气柱和第二气柱,所述第一气柱包括第一横柱和多个与第一横柱垂直连通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竖柱,所述第二气柱包括第二横柱和多个与第二横柱垂直连通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竖柱,所述第一横柱与第二横柱平行设置,且第一竖柱与第二竖柱交错并列相接形成气囊层。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气柱和第二气柱分别具有充气嘴,所述第一约束层对应充气嘴设置有开孔。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单体气柱与第一气柱或第二气柱连通。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横柱、第一竖柱、第二横柱、第二竖柱及单体气柱的横切面为椭圆形。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二约束层为防水隔膜。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袋面内侧面的顶端固设有公扣,所述第二袋面内侧面的顶端固设有与公扣配合的母扣。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述提手的下端至与束带的接触端之间的部位设置有调节扣。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1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2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中第一袋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2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中提手的断面图;图4为本实施例3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中第一气柱与第二气柱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3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的侧视图。附图标记中:1、袋体;1a、第一袋面;1b、第二袋面;11、气囊层;11a、第一气柱;111a、第一横柱;112a、第一竖柱;11b、第二气柱;111b、第二横柱;112b、第二竖柱;11c、充气嘴;12、第一约束层;12a、开孔;13、第二约束层;2、提手;21、单体气柱;22、第三约束层;3、束带;4、公扣;5、调节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包括袋体1和至少一提手2,所述袋体1包括第一袋面1a和第二袋面1b,所述第一袋面1a与第二袋面1b顶部形成袋口,所述提手2的一端固设于第一袋面1a外侧面的顶部,所述提手2的另一端绕过袋口并固设于第二袋面1b外侧面的底端,所述第二袋面1b外侧面的顶部设置有束带3,所述束带3与第二袋面1b外侧面之间形成用于自由穿设提手2的穿孔,通过调节提手2与束带3的接触位置可选择手提袋携带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手2为两个,该提手2的两端通过缝制、一体等方式与第一袋面1a和第二袋面1b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提手2的下端至与束带3的接触端之间的部位设置有调节扣5,通过调节扣5可调节提手2的长度,进而适应不同的用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袋面1a内侧面的顶端固设有公扣41,所述第二袋面1b内侧面的顶端固设有与公扣41配合的母扣,通过公扣41与母扣相配合可封闭袋口。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向上拉提手2,使提手2的下端至提手2与束带3的接触端拉直,此时该手提袋可手提,向下拉提手2,使提手2的上端至提手2与束带3的接触端拉直,此时该手提袋可背或挎在胳膊上,以此实现手提袋可提、可挎还可背,这样可减少手提袋负荷较重时对手的伤害。实施例2: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作进一步优化,其优化之处在于:第一袋面1a和第二袋面1b均包括气囊层11、贴合于气囊层11一表面的第一约束层12以及贴合于气囊层11一表面的第二约束层13,其中,第一约束层12与第二约束层13首尾相接。提手2包括单体气柱21和包裹单体气柱21的第三约束层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约束层13为防水隔膜,防水隔膜为塑料膜,利用塑料膜的隔水性能可使手提袋装海鲜。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可利用气囊层11对袋体1内的易碎、易压物品进行缓冲保护,有助于提高手提袋的使用价值。实施例3: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作进一步优化,其优化之处在于:所述气囊层11包括第一气柱11a和第二气柱11b,第一气柱11a包括第一横柱111a和多个与第一横柱111a垂直连通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竖柱112a,所述第二气柱11b包括第二横柱111b和多个与第二横柱111b垂直连通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竖柱112b,所述第一横柱111a与第二横柱111b平行设置,且第一竖柱112a与第二竖柱112b交错并列相接形成气囊层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柱11a和第二气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包括袋体(1)和至少一提手(2),所述袋体(1)包括第一袋面(1a)和第二袋面(1b),所述第一袋面(1a)与第二袋面(1b)顶部形成袋口,其特征在于:/n所述提手(2)的一端固设于第一袋面(1a)外侧面的顶部,所述提手(2)的另一端绕过袋口并固设于第二袋面(1b)外侧面的底端,所述第二袋面(1b)外侧面的顶部设置有束带(3),所述束带(3)与第二袋面(1b)外侧面之间形成用于自由穿设提手(2)的穿孔,通过调节提手(2)与束带(3)的接触位置可选择手提袋携带方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包括袋体(1)和至少一提手(2),所述袋体(1)包括第一袋面(1a)和第二袋面(1b),所述第一袋面(1a)与第二袋面(1b)顶部形成袋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手(2)的一端固设于第一袋面(1a)外侧面的顶部,所述提手(2)的另一端绕过袋口并固设于第二袋面(1b)外侧面的底端,所述第二袋面(1b)外侧面的顶部设置有束带(3),所述束带(3)与第二袋面(1b)外侧面之间形成用于自由穿设提手(2)的穿孔,通过调节提手(2)与束带(3)的接触位置可选择手提袋携带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面(1a)和第二袋面(1b)均包括气囊层(11)、贴合于气囊层(11)一表面的第一约束层(12)以及贴合于气囊层(11)一表面的第二约束层(13),其中,所述第一约束层(12)与第二约束层(13)首尾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2)包括单体气柱(21)和包裹单体气柱(21)的第三约束层(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携带易压物品的多功能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层(11)包括第一气柱(11a)和第二气柱(11b),所述第一气柱(11a)包括第一横柱(111a)和多个与第一横柱(111a)垂直连通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竖柱(112a),所述第二气柱(11b)包括第二横柱(111b)和多个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恩宇
申请(专利权)人:刘恩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