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楼梯及轨道交通车站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86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T型楼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梯段和下梯段,下梯段包括转角休息平台和两段梯跑部,下梯段的下表面设有拱形段,还包括设置在拱形段上的至少一个张拉柱,张拉柱沿水平方向设置,张拉柱两端与拱形段一体浇注成型,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布置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层站厅层和下层站台层,站厅层与站台层之间设有至少一部楼梯,至少其中一部楼梯采用上述T型楼梯,每一T型楼梯的上梯段与站厅层的站厅板连接,每一T型楼梯的两段梯跑部均与站台层的站台板连接,具有拱形段能够稳定承力,不易变形的效果。

Layout structure of T-type stairs and rail transit st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型楼梯及轨道交通车站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的
,特别涉及一种T型楼梯及轨道交通车站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按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在地铁车站站台中心里程处要求设置一部楼梯。目前,地铁车站中普遍设置有一部无障碍电梯及一部L型或T型楼梯以连接站厅层和站台层。其中,T型楼梯在站台层可兼顾两个方向的客流,应用更加广泛。公告号为CN2069030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T型楼梯,包括上梯段和下梯段,下梯段包括转角休息平台和两段梯跑部,转角休息平台与上梯段的根部连接,两梯跑部均与转角休息平台连接且延伸方向相互背离,下梯段下表面具有一拱形段,拱形段的拱顶位于转角休息平台底端,两拱脚分别位于两梯跑部的下表面上且均连接有梯柱。同时,还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布置结构,包括上层站厅层和下层站台层,站厅层与站厅层之间通过至少一部楼梯连通,至少其中一部楼梯采用前述T型楼梯,每一T型楼梯的上梯段与站厅层的站厅板连接,每一T型楼梯的两梯跑部均与站台层的站台板连接。这种T型楼梯采用拱形结构,利用拱形结构跨越能力大的特点,取消转角休息平台处的楼梯柱,从而避免楼梯柱对下层结构平台空间的侵占,提高下层结构平台空间利用率。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跨度的拱形结构在顶部承压后容易产生形变,拱顶处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沉,一方面使上梯段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另一方面则可能会导致安装在楼梯上的护栏等刚性结构裂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型楼梯及轨道交通车站布置结构,具有拱形段能够稳定承力,不易变形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T型楼梯,包括上梯段和下梯段,所述下梯段包括转角休息平台和两段梯跑部,下梯段的下表面设有拱形段,还包括设置在拱形段上的至少一个张拉柱,所述张拉柱沿水平方向设置,张拉柱两端与拱形段一体浇注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拱顶下沉时,拱形段的两侧也会向外张开,设置水平张拉柱,并使张拉柱两端与拱形段浇注为一体,能够将拱顶所受的压力转化为张拉柱上的张力,增强拱形段的结构强度,有效地阻止拱形段两侧张开,使拱形段维持原状,拱形段的拱顶不易变形或者变形幅度很小;越靠近拱顶处,拱形段与下方站台板之间的距离越大,张拉柱沿水平方向设置,其与站台板之间的距离始终大于拱脚与站台板之间的距离,不影响行人在拱形段下方通行;拱形段能够稳定承力,不易变形。进一步的,所述张拉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同轴,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关于拱形段的拱顶所在的竖直面对称设置,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之间设有预应力张拉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张拉柱拆分为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借助预应力张拉件可以对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进行预张拉,使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上具有一定的初始张力,从而克服转角休息平台的部分或全部重力,减少转角休息平台的自重对拱形段造成的影响。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张拉件包括第一张拉座和第二张拉座,所述第一张拉座位于第一柱体朝向第二柱体一端的侧壁上,第一张拉座与第一柱体一体浇注成型,第一张拉座背向第二柱体一侧设有第一锚具,所述第二张拉座位于第二柱体朝向第一柱体一端的侧壁上,第二张拉座与第二柱体一体浇注成型,第二张拉座背向第一柱体一侧设有第二锚具,所述第一锚具和对应的第二锚具上穿设有锚索,所述锚索穿设于第一张拉座和第二张拉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张拉座和第二张拉座,便于架设第一锚具和第二锚具,配合锚索进行预应力张拉。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柱体朝向第二柱体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内嵌设有支撑销柱,所述支撑销柱背向沉孔底部一端与第二柱体浇注为一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销柱一端与第二柱体浇注为一体,另一端嵌入第一柱体端面上的沉孔,不影响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沿其轴线方向上发生小幅度的相对移动,同时沿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径线方向将二者连接在一起,使张拉柱的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张拉件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螺纹筒、第二螺纹筒和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螺纹筒与第一柱体平行或同轴,第一螺纹筒预埋于第一柱体朝向第二柱体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螺纹筒与第一螺纹筒同轴,第二螺纹筒预埋于第二柱体朝向第一柱体一端的端面上,第二螺纹筒与第一螺纹筒内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调节螺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螺纹筒和第二螺纹筒螺纹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螺纹筒和第二螺纹筒内的螺纹方向相反,旋拧调节螺杆,可以使第一螺纹筒和第二螺纹筒相互靠拢,进而对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进行张拉。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杆中部设有旋臂,所述旋臂与调节螺杆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旋臂,大大增加了调节螺杆的受力力矩,操作人员旋拧调节螺杆时较为省力。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布置结构,包括上层站厅层和下层站台层,所述站厅层与站台层之间设有至少一部楼梯,至少其中一部所述楼梯采用上述T型楼梯,每一所述T型楼梯的上梯段与站厅层的站厅板连接,每一所述T型楼梯的两段梯跑部均与站台层的站台板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保留了拱形段跨越能力大,可以取消转角休息平台处的梯柱,从而减少对下层站台层空间的侵占,提高车站空间利用率的优点,也使拱形段能够稳定承力,不易变形。进一步的,两段所述梯跑部根部均与站台板一体浇注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跑部根部与站台板一体浇注成型,能够将拱形段两侧向外张开的力较好地传递至站台板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拱形段能够稳定承力,不易变形;2.张拉柱上具有一定的初始张力,可以克服转角休息平台的部分或全部重力,减少转角休息平台的自重对拱形段造成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预应力张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预应力张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梯段;2、下梯段;3、梯柱;4、站厅板;5、站台板;21、转角休息平台;22、梯跑部;23、拱形段;24、张拉柱;241、第一柱体;242、第二柱体;243、预应力张拉件;244、沉孔;245、支撑销柱;2431、第一张拉座;2432、第二张拉座;2433、第一锚具;2434、第二锚具;2435、锚索;2436、第一螺纹筒;2437、第二螺纹筒;2438、调节螺杆;2439、旋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T型楼梯,如图1所示,包括上梯段1和下梯段2,下梯段2由转角休息平台21和两段梯跑部22组成。转角休息平台21一侧的侧边与上梯段1的根部相连,两段梯跑部22分别与转角休息平台21两端相连,并背向上梯段1延伸。此外,下梯段2的下表面设置为拱形段23,拱形段23的拱顶与转角休息平台21的中心对齐,拱脚则位于梯跑部22中部的下表面上,并连接有梯柱3。如图1和图2所示,拱形段23中部设有多根张拉柱24,张拉柱24沿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型楼梯,包括上梯段(1)和下梯段(2),所述下梯段(2)包括转角休息平台(21)和两段梯跑部(22),下梯段(2)的下表面设有拱形段(2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拱形段(23)上的至少一个张拉柱(24),所述张拉柱(24)沿水平方向设置,张拉柱(24)两端与拱形段(23)一体浇注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型楼梯,包括上梯段(1)和下梯段(2),所述下梯段(2)包括转角休息平台(21)和两段梯跑部(22),下梯段(2)的下表面设有拱形段(2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拱形段(23)上的至少一个张拉柱(24),所述张拉柱(24)沿水平方向设置,张拉柱(24)两端与拱形段(23)一体浇注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型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柱(24)包括第一柱体(241)和第二柱体(242),所述第一柱体(241)和第二柱体(242)同轴,第一柱体(241)和第二柱体(242)关于拱形段(23)的拱顶所在的竖直面对称设置,第一柱体(241)与第二柱体(242)之间设有预应力张拉件(2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T型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张拉件(243)包括第一张拉座(2431)和第二张拉座(2432),所述第一张拉座(2431)位于第一柱体(241)朝向第二柱体(242)一端的侧壁上,第一张拉座(2431)与第一柱体(241)一体浇注成型,第一张拉座(2431)背向第二柱体(242)一侧设有第一锚具(2433),所述第二张拉座(2432)位于第二柱体(242)朝向第一柱体(241)一端的侧壁上,第二张拉座(2432)与第二柱体(242)一体浇注成型,第二张拉座(2432)背向第一柱体(241)一侧设有第二锚具(2434),所述第一锚具(2433)和对应的第二锚具(2434)上穿设有锚索(2435),所述锚索(2435)穿设于第一张拉座(2431)和第二张拉座(24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T型楼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翔朱槐柏张颖君戴亚斐董依廖杨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轨道建设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