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82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为跨屋面设置的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屋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第二结构设置在相邻屋面板之间的所述第一结构上,设备放置在所述设备基础的所述第二结构上。本实施例通过该跨屋面设置的设备基础,以及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的可靠连接,使得设备的尺寸和设备重量不受限制,同时避免了网架屋面的设备基础震动移位和破坏网架屋面防水层等问题的发生,而且形式合理、方便操作、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不高。

A kind of equipment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备基础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基础。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建筑技术的进步,大跨度建筑已经成为建筑结构发展方向之一,网架结构是一种新型大跨度空间结构,它具有刚度大、变形小、应力分布均匀、能大幅度减轻结构自重、节省材料、受力安全可靠、技术成熟、投资相对较低等优点。近年来,网架结构屋顶以广泛应用于大型商场及体育场馆、大会议室、小型影院、健身房、大餐厅等建筑。网架屋顶的屋面与现浇混凝土屋面不同,其一般是预制的。为了满足大空间的使用功能,屋顶通常会放置多个风机、空调室外机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传统的方式是将这些设备的基础直接浇筑在网架屋面上。而传统的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设备基础与网架结构屋顶表面形成“两张皮”,天长日久,有的设备基础在设备振动的作用下会逐渐移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2、当设备基础移位时,由于网架屋面防水层的长时间破坏,造成屋顶漏水,影响正常生活。因此,亟需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的网架屋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基础,以解决设备基础移位影响以及对屋面防水层的破坏造成的屋顶漏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为跨屋面设置的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屋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第二结构设置在相邻屋面板之间的所述第一结构上,设备放置在所述设备基础的所述第二结构上。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网架和网架支托,所述网架支托固定连接在所述网架和屋面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网架包括多个网架上弦杆和多个网架上弦球,所述网架上弦杆通过所述网架上弦球连接以形成网格状的所述网架。更进一步的,所述网架支托包括加劲肋和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劲肋的一侧。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劲肋由多个第一钢板拼接而成,且所述加劲肋的横截面呈“十”字形。更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加劲肋的一端端面上。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结构包括混凝土墩结构和钢梁结构,所述钢梁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凝土墩结构上,且所述第二结构通过所述混凝土墩结构与所述第一结构的顶板连接,所述设备放置在所述钢梁结构上。更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墩结构包括连接件、钢筋网和浇筑了连接件和钢筋网的混凝土,所述钢筋网包裹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相邻屋面板之间的顶板上。更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墩结构上嵌设有墩顶预埋件,所述墩顶预埋件包括多个预埋件锚脚和一个预埋件顶板,多个预埋件锚脚固定连接在所述预埋件顶板的同一侧,且所述预埋件锚脚嵌设在所述混凝土墩结构中,所述混凝土墩结构暴露出所述预埋件顶板。更进一步的,所述钢梁结构包括两个钢主梁和两个钢次梁,所述钢次梁沿垂直于所述钢主梁延伸方向固定连接在所述钢主梁上,所述钢主梁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所述预埋件顶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为跨屋面设置的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屋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第二结构设置在相邻屋面板之间的所述第一结构上,设备放置在所述设备基础的所述第二结构上。本实施例通过该跨屋面设置的设备基础,以及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的可靠连接,使得设备的尺寸和设备重量不受限制,同时避免了网架屋面的设备基础震动移位和破坏网架屋面防水层等问题的发生,而且形式合理(不影响网架屋面板的安装)、方便操作、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不高(材料均是工地常见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网架支托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钢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网架;110-网架上弦杆;111-螺丝;120-网架上弦球;200-网架支托;210-加劲肋;220-顶板;300-屋面板;400-混凝土墩结构;410-连接件;411-通孔;420-墩顶预埋件;421-预埋件锚脚;422-预埋件顶板;500-钢梁结构;510-钢主梁;520-钢次梁;521-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一种网架屋顶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技术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为跨屋面板设置的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屋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并暴露出部分所述第一结构,所述第二结构设置在暴露出的部分所述第一结构上,即,所述第二结构设置在相邻屋面板之间的所述第一结构上,设备放置在所述设备基础的所述第二结构上。图1是本实施例的网架支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网架100和网架支托200,所述网架支托200固定连接在所述网架100和屋面板300之间。所述网架100例如呈网格状,所述网架100包括多个网架上弦杆110和多个网架上弦球120,所述网架上弦杆110通过所述网架上弦球120连接以形成网架100,具体的,每个所述网架上弦球120设置有多个具有内螺纹的孔洞(图中未示出),所述网架上弦杆110两端均设置有螺丝111,所述螺丝111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网架上弦杆110通过所述螺丝111螺纹连接在所述网架上弦球120上,其中,所述螺丝111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网架上弦杆110的两端上。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网架上弦球120的表面例如是设置有四个所述孔洞,所述螺丝111卡设在所述网架上弦杆110的两端上,最终形成网架。所述网架上弦球12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说所述网架上弦杆110的长度)由放置在所述设备基础上的设备在其上的投影以及所述网架100可以荷载的总体重量共同决定。具体的,多个相邻的可以组成封闭图形的网架上弦球120,例如是4个相邻的可以组成封闭方形的网架上弦球120,至少覆盖放置在所述设备基础上的设备在其上的投影;同时所述网架100可以荷载其自重以及其承载的网架支托200、第二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基础为跨屋面设置的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屋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第二结构设置在相邻屋面板之间的所述第一结构上,设备放置在所述第二结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基础为跨屋面设置的设备基础,所述设备基础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屋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第二结构设置在相邻屋面板之间的所述第一结构上,设备放置在所述第二结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网架和网架支托,所述网架支托固定连接在所述网架和屋面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包括多个网架上弦杆和多个网架上弦球,所述网架上弦杆通过所述网架上弦球连接以形成网格状的所述网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支托包括加劲肋和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加劲肋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由多个第一钢板拼接而成,且所述加劲肋的横截面呈“十”字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加劲肋的一端端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升录田占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浚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