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峰专利>正文

防滑结构及防滑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73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结构,包括基材和凸起单元,基材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凸台,凸台向外凸起形成凸起单元,凸起单元包括若干呈中心放射分布设置的支撑结构,相邻支撑结构之间间隙设置并形成导流沟槽。本防滑结构在基材上设置有凸台,然后在凸台上再设置有凸起单元,这样可以有效增加了凸起单元的抗变形能力;其次,在凸起单元上设置若干支撑结构,相邻支撑结构由导流沟槽分隔,这样设计便于在承压变形之后,相邻两组支撑结构形变接触,支撑结构端面与外部接触面之间的润滑体会被挤入导流沟槽内,并向外排除,这样减少了撑结构端面与外部接触面之间润滑体的含量,增大了撑结构端面与外部接触面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保证了摩擦力。

Non slip structure and non slip 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滑结构及防滑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
,尤其涉及一种防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鞋子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因此不同作用需求而催生了不同功能的鞋子。而人们日常所用的所有鞋子几乎都避免不了防滑的问题,而现有绝大多数的鞋子基本在鞋底设计一些凹凸不平的条纹或凹坑进行防滑。虽然整体上鞋底的表面因为不平而摩擦系数增大,但是也存在在一些特殊场景中,例如存在水、油或者流体的地面,在这些场景中,鞋底与地面接触的时候,由于人体的重力会使得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水、油或者流体向接触面的周侧挤出,但是现有鞋底的防滑结构大多是封闭结构或者防滑接触面过大,很难将上述的这些润滑体(水、油或者流体)从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排除,使得这些润滑体在人体重力的挤压作用下自动在鞋底与地面之间形成润滑流层,这样鞋子的防滑能力下降十分严重,容易造成人身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防滑能力好的防滑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滑结构,包括基材和凸起单元,所述基材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凸台,所述凸台向外凸起形成凸起单元,所述凸起单元包括若干呈中心放射分布设置的支撑结构,相邻支撑结构之间间隙设置并形成导流沟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相邻凸台之间设置有汇流沟槽,所述导流沟槽连通汇流沟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大于凸台的高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同一凸起单元内所有的支撑结构高度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同一凸起单元内的支撑结构设置有至少三组;相邻两组导流沟槽在同一凸起单元中心位置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凸台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支撑结构设置有三组,每组支撑结构分别安装在凸台的边角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凸台的横截面呈圆形,支撑结构设置有四组,每组支撑结构的外侧面与凸台的侧面平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基材和凸起单元由橡胶一体成型制成。一种防滑鞋底,包括所述的防滑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鞋底,所述基材的正面安装在鞋底的底面上,所述基材的厚度大于凸起单元的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防滑结构在基材上设置有凸台,然后在凸台上再设置有凸起单元,这样可以有效增加了凸起单元的抗变形能力;其次,在凸起单元上设置若干支撑结构,相邻支撑结构由导流沟槽分隔,这样设计便于在承压变形之后,相邻两组支撑结构形变接触,支撑结构端面与外部接触面之间的润滑体会被挤入导流沟槽内,并向外排除,这样减少了撑结构端面与外部接触面之间润滑体的含量,增大了撑结构端面与外部接触面之间的直接接触面积,保证了摩擦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布局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布局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滑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8,本技术的一种防滑结构,包括基材1和凸起单元2,所述基材1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凸台3,所述凸台3向外凸起形成凸起单元2,所述凸起单元2包括若干呈中心放射分布设置的支撑结构4,相邻支撑结构4之间间隙设置并形成导流沟槽5。其中,相邻凸台3之间设置有汇流沟槽6,所述导流沟槽5连通汇流沟槽6。其中,所述基材1和凸起单元2由橡胶一体成型制成,因此整体上凸起单元2是可以发生形变的,符合作为防滑的需求,使得整个防滑结构能更好地贴合外界接触面,提高了解除的面积,增大摩擦力。在本申请中,同时存在导流沟槽5和汇流沟槽6,主要是为解决不同的问题,其中,在支撑结构4与外部接触面进行接触形变之后,同一凸起单元2内的所有支撑结构4之间的导流沟槽5会挤压变小,同时因为受力的问题,支撑结构4顶部与外部接触面之间受力挤压,使得两者之间的润滑体被挤向导流沟槽5,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润滑体的存在,增大了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摩擦力增大。汇集到导流沟槽5内的润滑体随着支撑结构4继续形变,间隙变小,使得存储在流沟槽5内的润滑体被挤向汇流沟槽6,最终润滑体通过汇流沟槽6排除整个接触面,在本申请中汇流沟槽6的宽度大于流沟槽5的宽度。此外,所述支撑结构4的高度大于凸台3的高度。这样可以使得支撑结构4形变能力增大,挠性变大,提高整个支撑结构4与与外接触面的面积。为了便于适应不同的场地环境,同一凸起单元2内所有的支撑结构4高度相同。其中,支撑结构4的高度与凸台3的高度比例优选在1:3~4之间。而各个凸起单元2均垂直于基材1的底面,便于支撑结构4的反作用力。在本申请中,所述支撑结构4为实心和/或空心结构,这个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参见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同一凸起单元2内的支撑结构4设置有至少三组;相邻两组导流沟槽5在同一凸起单元2中心位置连通。所述凸台3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支撑结构4设置有三组,每组支撑结构4分别安装在凸台3的边角上。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多组凸起单元2并排设置,而相邻两排凸起单元2呈犬牙加错状分布。当然在本申请中,即使同一个凸起单元2内的支撑结构4形状大小不一定需要相同,甚至高度存在高度亦可。还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凸台3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三组支撑结构4的拼接面积,即可理解为支撑结构4可以与凸台3形成台阶,所有支撑结构4拼接形成的结构与凸台3相仿,但是面积小于凸台3;当然支撑结构4亦可与凸台3的边缘平行并且两者的边缘线重叠,上述的两种情况均可以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生产,根据需求进行选用。本实施例中图1和图3只画出所有支撑结构4小于凸台3轮廓面积,图2显示所有支撑结构4等于凸台3轮廓面积的情况。参加图4和图6,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凸台3的横截面呈圆形,支撑结构4设置有四组,每组支撑结构4的外侧面与凸台3的侧面平行。四组支撑结构4呈四分之一的扇形,四组支撑结构4组成一个圆形,其中,导流沟槽5将四组支撑结构4相互分离。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基材1地面上的凸起单元2均为四组支撑结构4,所有的支撑结构4高度一致。同理,在本实施例中,所有支撑结构4的外侧与凸台3的侧面重叠或者所有支撑结构4拼接形成的结构面积小于凸台3的轮廓面积,在本申请中图4和图6只画出所有支撑结构4面积小于凸台3的轮廓面积的情况。图5是显示所有支撑结构4面积等于凸台3的轮廓面积的情况。参见图7,在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中,基材1面上的凸起单元2可以同时存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即凸台3的横截面呈圆形或三角形,且是交替均布在整个基材1上,这样可以存在不同的地形特性,提高适应性。本防滑结构在基材1上设置有凸台3,然后在凸台3上再设置有凸起单元2,这样可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和凸起单元,所述基材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凸台,所述凸台向外凸起形成凸起单元,所述凸起单元包括若干呈中心放射分布设置的支撑结构,相邻支撑结构之间间隙设置并形成导流沟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和凸起单元,所述基材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凸台,所述凸台向外凸起形成凸起单元,所述凸起单元包括若干呈中心放射分布设置的支撑结构,相邻支撑结构之间间隙设置并形成导流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凸台之间设置有汇流沟槽,所述导流沟槽连通汇流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大于凸台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防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凸起单元内所有的支撑结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凸起单元内的支撑结构设置有至少三组;相邻两组导流沟槽在同一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峰
申请(专利权)人:许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