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插秧机,其包括一转换装置、至少一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以及一车体,其中所述车体包括一车辆本体和被可驱动地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的一插秧机构,其中每个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和所述转换装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其中所述转换装置用于转换被装载于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的秧盘至所述插秧机构,以藉由所述插秧机构执行插秧作业。
Transpla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插秧领域,特别涉及一插秧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插秧机的类型有乘坐式插秧机和手扶式插秧机,因为乘坐式插秧机相对于手扶式插秧机具有更高的插值效率,因此,近年来,乘坐式插秧机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图1示出了现有的乘坐式插秧机,该乘坐式插秧机包括一个车辆本体10P、一个插秧机构20P以及一个秧苗承载台30P,该插秧机构20P被可驱动地安装于该车辆本体10P,该秧苗承载台30P被安装于该车辆本体10P,该车辆本体10P提供一个座椅11P,以供驾驶员乘坐。该秧苗承载台30P进一步包括两个承载体31P以及六个承载平台32P,该承载体31P具有一个低端以及对应于该低端的一个高端,该承载体31P的该低端安装于该车辆本体10P,三个该承载平台32P以相互间隔的方式被安装于该承载体31P,其中该承载平台32P能够用于承载秧盘。在使用该乘坐式插秧机进行插秧时,秧盘被预先承载于每个该承载平台32P,其中一个驾驶员通过乘坐在该座椅11P的方式驾驶该乘坐式插秧机在农田内行进,至少一个送苗人员站在该座椅11P的侧部将被承载在该承载平台32P的秧盘转移至该插秧机构20P进行插秧作业。通常情况下,该乘坐式插秧机的该插秧机构20P能够同时插植六行秧苗,受限于六行秧苗的宽度,需要在该座椅11P的两个侧部分别安排一个送苗人员。也就是说,一个送苗人员仅能够管理所在侧的三行秧苗。可见,现在的该乘坐式插秧机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具体地说,首先,该乘坐式插秧机通常在水田作业,作业环境比较差,当驾驶员和送苗人员被安排在该乘坐式插秧机后,该乘坐式插秧机会下陷,导致该乘坐式插秧机的负荷被增加。其次,该乘坐式插秧机在进行插秧作业的过程中需要驾驶员和送苗人员相互配合工作,这导致该乘坐式插秧机对于人员数量的要求比较高,且在插秧作业的过程中,送苗人员需要不断地将秧苗从该承载平台32P转移至该插秧机构20P,导致送苗人员的劳动负担加重。第三,该乘坐式插秧机不仅需要提供该座椅11P以供驾驶员乘坐,而且还要在该座椅11P的每侧分别提供空间供送苗人员站立,这导致该乘坐式插秧机能够被配置的该承载平台32P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该乘坐式插秧机每次携带的秧盘的数量有限,以至于影响该乘坐式插秧机的插秧效率。第四,在被承载于该承载平台32P的秧苗被消耗完后,需要在驾驶该乘坐式插秧机至补苗地点后,才允许多个秧盘被按照先后顺序被补充装载至该承载平台32P,这导致秧盘的装载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其中所述插秧机提供一车体以及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至少一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和一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能够自动地转换被承载于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的秧盘的位置至所述车体的插秧机构,以进行插秧作业。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其中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车体,从而所述插秧机允许首先补充装载所述秧盘于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其次安装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至所述车体,通过这样的方式,秧盘的装载效率能够被大幅度地提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其中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的是一个无源秧苗装载装置,其能够被所述转换装置驱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简化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的结构和降低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的成本。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其中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提供多个安装方向,以允许被方便地安装于所述车体。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其中所述转换装置的姿态能够被调整,以允许所述装载装置转换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的不同高度承载的秧盘的位置于所述插秧机构。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秧机,其中所述转换装置的姿态能够被调整,以允许所述装载装置转换不同的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承载的秧盘的位置于所述插秧机构。依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插秧机,其包括:一转换装置;至少一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供装载至少一秧盘;以及一车体,其中所述车体包括一车辆本体和被可驱动地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的一插秧机构,其中每个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和所述转换装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其中所述转换装置用于转换被装载于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的所述秧盘至所述插秧机构,以藉由所述插秧机构执行插秧作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分别包括一装载单元和至少一传输单元,其中所述装载单元具有一容纳空间,并且所述装载单元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其中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分别进一步包括一传输带、一受驱部以及两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装载单元,所述传输带的两端分别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转轴,以使所述传输带被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受驱部被设置于两个所述转轴中的一个所述转轴的端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分别包括一装载单元和至少一传输单元,其中所述装载单元具有一容纳空间,并且所述装载单元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其中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分别进一步包括一传输带、两受驱部以及两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装载单元,所述传输带的两端分别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转轴,以使所述传输带被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受驱部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转轴中的端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输单元的两个所述受驱部分别位于所述装载单元的同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输单元的两个所述受驱部分别位于所述装载单元的不同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受驱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受驱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换装置包括一伸缩臂和一转换单元,所述伸缩臂具有一安装端和对应于所述安装端的一自由端,所述伸缩臂的所述安装端被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其中所述转换单元包括一框架、一驱动电机、一驱动轴、一滚轴、一传动带、一驱动轮以及一方向调整轮,所述框架被安装于所述伸缩臂的所述自由端,所述驱动电机被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滚轴分别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框架的两端,并且所述驱动轴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传动带的两端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滚轴,所述驱动轮被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端部,所述方向调整轮被啮合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轮,其中所述方向调整轮能够啮合于所述受驱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依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插秧机的插秧方法,其中所述插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驱动一转换装置的一传动带转动时,带动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的一传输带转动;(b)转换被承载于所述传输带的一承载面的一秧盘的位置至所述传动带;以及(c)一车体的一插秧机构接收自所述传动带脱离的所述秧盘,以进行插秧作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步骤:(a.1)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转换装置;/n至少一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供装载至少一秧盘;以及/n一车体,其中所述车体包括一车辆本体和被可驱动地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的一插秧机构,其中每个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和所述转换装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其中所述转换装置用于转换被装载于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的所述秧盘至所述插秧机构,以藉由所述插秧机构执行插秧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转换装置;
至少一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供装载至少一秧盘;以及
一车体,其中所述车体包括一车辆本体和被可驱动地安装于所述车辆本体的一插秧机构,其中每个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和所述转换装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其中所述转换装置用于转换被装载于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的所述秧盘至所述插秧机构,以藉由所述插秧机构执行插秧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每个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分别包括一装载单元和至少一传输单元,其中所述装载单元具有一容纳空间,并且所述装载单元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其中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分别进一步包括一传输带、一受驱部以及两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装载单元,所述传输带的两端分别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转轴,以使所述传输带被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受驱部被设置于两个所述转轴中的一个所述转轴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每个所述集约化秧苗装载装置分别包括一装载单元和至少一传输单元,其中所述装载单元具有一容纳空间,并且所述装载单元被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其中每个所述传输单元分别进一步包括一传输带、两受驱部以及两转轴,每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装载单元,所述传输带的两端分别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转轴,以使所述传输带被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受驱部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转轴中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传输单元的两个所述受驱部分别位于所述装载单元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传输单元的两个所述受驱部分别位于所述装载单元的不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所述的插秧机,其中所述受驱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姚远,张剑,王寅,齐家园,
申请(专利权)人: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