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制冷机生产液氦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2217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G-M制冷机生产液氦的方法及装置,利用G-M制冷机作为冷源,在G-M制冷机的电机、一级冷头、二级冷头及其端部连接的氦冷凝器外依次套装真空外壳、防热辐射屏壳体、氦冷凝腔壳体,氦气从管道经过环绕在防热辐射屏壳体外的换热管冷凝后,进入到氦冷凝器进行冷凝,然后产生的液氦流入到氦冷凝腔壳体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自供液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具体是一种G-M制冷机生产液氦 的方法及装置。技术背景G-M循环是由吉福特(Gifford)和麦克马洪(Mcmahon) 二人专利技术, 其原理是绝热气体放气制冷。目前G-M型制冷机已广泛应用于冷却各种 小型超导磁体。但是G-M型制冷机如何将浸泡式超导磁体直接从室温冷 却至液氦温度以及G-M型制冷机如何生产出液氦是尚未能解决难点问 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G-M制冷机生产液氦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G-M制冷机生产液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G-M制冷机作为冷源, 在G-M制冷机的电机、 一级冷头、二级冷头和与二级冷头端部连接的氦 冷凝器外依次套装真空外壳、防热辐射屏壳体、氦冷凝腔壳体,氦气从 管道经过环绕在防热辐射屏壳体外的换热管冷却后,进入到氦冷凝器进 行冷凝,产生的液氦流入到氦冷凝腔壳体底部。 G-M制冷机生产液氦的装置,包括有G-M制冷机的电机,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G-M制冷机的电机下部连接有真空外壳, 一级冷头和二级冷头 外连接有防热辐射屏壳体,二级冷头下端连接有氦冷凝器,二级冷头及 氦冷凝器被罩在氦冷凝腔壳体内,防热辐射屏壳体罩在氦冷凝腔壳体 外,真空外壳罩在防热辐射屏壳体外;防热辐射屏壳体外环绕有换热管, 换热管一端穿过真空外壳与外部的氦气源连通,换热管另一端通入到氦 冷凝器,氦冷凝器的出口到达氦冷凝腔壳体内。本专利技术利用G-M制冷机的一级冷头做防热辐射屏,同时预冷从外界 补充的氦气;G-M制冷机的二级冷头可将从外界补充的氦气冷却至液氦 温度;若继续补充氦气,G-M制冷机可将补充的氦气液化,即实现了自 供液氦。 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G-M制冷机生产液氦的装置,包括有G-M制冷机的电机,所述的G-M 制冷机的电机1下部连接有真空外壳2, 一级冷头3和二级冷头9外连 接有防热辐射屏壳体5; 二级冷头9下端连接有氦冷凝器7; 二级冷头9 及氦冷凝器7被罩在氦冷凝腔壳体6内; 一级冷头3、 二级冷头9及氦 冷凝腔壳体6被罩在防热辐射屏壳体5内,防热辐射屏壳体5被罩在真 空外壳2内;防热辐射屏壳体5外环绕有换热管4,换热管4 一端穿过 真空外壳2与外部的氦气源连通,换热管4另一端通入到氦冷凝器7,氦冷凝器7的出口到达氦冷凝腔壳体6内。室温氦气由氦入口 8进入换热管4,被防热辐射屏壳体5冷却后进 入氦冷凝器7,由氦出口 IO流出。冷氦气在氦冷凝腔壳体6上方,液氦 在氦冷凝腔壳体6下部。权利要求1、 G-M制冷机生产液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G-M制冷机作为冷 源,在G-M制冷机的电机、 一级冷头、二级冷头和与二级冷头端 部连接的氦冷凝器外依次套装真空外壳、防热辐射屏壳体、氦冷 凝腔壳体,氦气从管道经过环绕在防热辐射屏壳体外的换热管冷 却后,进入到氦冷凝器进行冷凝,产生的液氦流入到氦冷凝腔壳 体底部。2、 G-M制冷机生产液氦的装置,包括有G-M制冷机的电机,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G-M制冷机的电机下部连接有真空外壳, 一级冷头和二 级冷头外连接有防热辐射屏壳体,二级冷头下端连接有氦冷凝器, 二级冷头及氦冷凝器被罩在氦冷凝腔壳体内,防热辐射屏壳体罩 在氦冷凝腔壳体外,真空外壳罩在防热辐射屏壳体外;防热辐射 屏壳体外环绕有换热管,换热管一端穿过真空外壳与外部的氦气 源连通,换热管另一端通入到氦冷凝器,氦冷凝器的出口到达氦 冷凝腔壳体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G-M制冷机生产液氦的方法及装置,利用G-M制冷机作为冷源,在G-M制冷机的电机、一级冷头、二级冷头及其端部连接的氦冷凝器外依次套装真空外壳、防热辐射屏壳体、氦冷凝腔壳体,氦气从管道经过环绕在防热辐射屏壳体外的换热管冷凝后,进入到氦冷凝器进行冷凝,然后产生的液氦流入到氦冷凝腔壳体底部。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自供液氦。文档编号F25B9/14GK101144657SQ200710133790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李洪强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G-M制冷机生产液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G-M制冷机作为冷源,在G-M制冷机的电机、一级冷头、二级冷头和与二级冷头端部连接的氦冷凝器外依次套装真空外壳、防热辐射屏壳体、氦冷凝腔壳体,氦气从管道经过环绕在防热辐射屏壳体外的换热管冷却后,进入到氦冷凝器进行冷凝,产生的液氦流入到氦冷凝腔壳体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