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77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罐。其主要包括呈圆桶形且上下端中心部位分别形成有冷媒流入口及冷媒排出口的罐体;垂直设置在罐体内部中心部位且下端与罐体下端的冷媒排出口固定在一起的气态冷媒流入管;及上端插入固定在气态冷媒流入管的下端内部,而下端与旋转式压缩机上外壳的冷媒进口相连,且呈弯曲状的气态冷媒流出管;所述的气态冷媒流入管的下端高于罐体上冷媒排出口的下端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罐组装时只需一次焊接即可成型,因而相对已有技术来说可以减少操作工序的数量和材料用量,而且还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及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縮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縮机的储液罐。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压縮机是一种压縮流体的机器。这种压縮机是由具有一定 内部空间的密闭容器、安装在密闭容器内可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械部和可 利用电动机械部的驱动力而压缩流体的压縮机械部构成。图1为已有技术 的旋转式压縮机纵向结构剖视图。如图1所示,这种已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縮机10的密闭容器由圆筒形外壳3和上盖4及下盖5构成。外壳3的一侧 设有冷媒进口l,而上盖4的中心部位则设有冷媒出口 2。位于密闭容器上 部的电动机械部主要由固定在圆筒形外壳3内壁上的定子11和位于定子11 的中心且可通过与定子11之间的电磁作用而进行旋转的转子12组成。位 于密闭容器下部的压縮机械部30则主要包括气缸35;分别安装在气缸35上 下端面的上部轴承32和下部轴承33;贯穿转子12及气缸35的中心,下部 --体形成有偏心部31a,可与转子12 —同旋转,从而能够将电动机械部产 生的旋转力传递给压縮机械部30的曲轴31 ;和套在曲轴31上偏心部31a的 外部,并且能够在气缸35的腔体内部进行旋转以压縮冷媒的滚环36。由于 滚环36的重心与曲轴31的旋转中心不重合,所以当曲轴31在压縮机内高 速旋转时会出现动力不平衡现象,从而成为压縮机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转子12的上端部加装上平衡块6来平衡力矩。另 外,这种旋转式压縮机10通过位于外壳3 —侧的冷媒进口 1与储液罐13 相连通。图2为图1中的储液罐纵向结构剖视图。如图2所示,这种已有 技术的储液罐13主要包括呈圆桶形且上下端中心部位分别形成有冷媒流入口 15及冷媒排出口 16的罐体14;垂直设置在罐体14内部中心部位且下端 与罐体14下端的冷媒排出口 16固定在一起的气态冷媒流入管17;及上端插 入固定在气态冷媒流入管17的下端内部,而下端与旋转式压縮机10上外 壳3的冷媒进口 1相连,且呈弯曲状的气态冷媒流出管18。当这种已有技 术的旋转式压缩机运行时,来自循环系统且内部混有液态冷媒的低压气态 冷媒首先需经储液罐13上罐体14上端的冷媒流入口 15进入到其内部,其 中液态冷媒沉积在罐体14的底部,而低压气态冷媒则从气态冷媒流入管17 的上端进入,然后向下流入气态冷媒流出管18,最后经外壳3上的冷媒进 口 l进入气缸35的内部而进行压縮。但是,这种己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縮机 的储液罐存在下列问题当组装储液罐13时,首先将气态冷媒流入管17 插入到罐体14的内部,并将罐体14下端的冷媒排出口 16和气态冷媒流入 管17的下端以末端对齐的方式使用炉中焊焊接在一起,然后再将气态冷媒 流出管18的上端插入到气态冷媒流入管17的下端内部,最后用火焰焊接 的方式将两者相互固定在一起。由于该部位需要两次焊接,因而操作工序 较多且复杂,所以设备的投资大且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另外,由于罐体14 下端的冷媒排出口 16、气态冷媒流入管17的下端及气态冷媒流出管18的 上端之间相互紧密接触在一起,即三者之间不存在缝隙,所以不利于焊药 的渗透,因而该部位有可能因此而引起冷媒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操作,成本降低 且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的旋转式压縮机的储液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的储液罐主要包括呈 圆桶形且上下端中心部位分别形成有冷媒流入口及冷媒排出口的罐体;垂 直设置在罐体内部中心部位且下端与罐体下端的冷媒排出口固定在一起的 气态冷媒流入管;及上端插入固定在气态冷媒流入管的下端内部,而下端与旋转式压縮机上外壳的冷媒进口相连,且呈弯曲状的气态冷媒流出管;所述 的气态冷媒流入管的下端高于罐体上冷媒排出口的下端高度。所述的气态冷媒流入管的下端和罐体上冷媒排出口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 5 2. 0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的储液罐组装时只需一次焊接即可成型, 因而相对已有技术来说可以减少操作工序的数量和材料用量,而且还能够 提高产品的质量及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縮机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储液罐纵向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的储液罐纵向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的储液罐进 行详细说明。与已有技术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的 说明。如图3、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式压縮机的储液罐20主要包 括呈圆桶形且上下端中心部位分别形成有冷媒流入口 15及冷媒排出口 16 的罐体14;垂直设置在罐体14内部中心部位且下端与罐体14下端的冷媒排 出口 16固定在一起的气态冷媒流入管27;及上端插入固定在气态冷媒流入 管17的下端内部,而下端与旋转式压縮机10上外壳3的冷媒进口 1相连, 且呈弯曲状的气态冷媒流出管18;所述的气态冷媒流入管27的下端高于罐 体14上冷媒排出口 16的下端高度。所述的气态冷媒流入管27的下端和罐 体14上冷媒排出口 16的下端之间的距离D为1. 5 2. Omm。当组装储液罐 20时,首先将气态冷媒流入管27插入到罐体14的内部,并使其下端高于 气态冷媒流入管27下端1. 5 2. Omm,然后用互成120度的三点定位方式将 两者的下端紧固在一起,之后将气态冷媒流出管18的上端从气态冷媒流入管27的下端插入到其内部,最后利用火焰焊接的方式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即可完成组装过程。由于罐体14上冷媒排出口 16与气态冷媒流出管18之间 存在缝隙,因而有利于焊药的渗透,从而能够防止因此而在该处引起的冷 媒泄漏,所以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另外,由于罐体14、气态冷媒流入管 27和气态冷媒流出管18三者之间是采用一次焊接成型,因而可以减少工序 的数量,并且加工周期短,而且由于气态冷媒流入管27的长度相对已有技 术的气态冷媒流入管17略短,所以还可以减少一定数量的材料用量,从而 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权利要求1.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罐,主要包括呈圆桶形且上下端中心部位分别形成有冷媒流入口(15)及冷媒排出口(16)的罐体(14);垂直设置在罐体(14)内部中心部位且下端与罐体(14)下端的冷媒排出口(16)固定在一起的气态冷媒流入管(27);及上端插入固定在气态冷媒流入管(17)的下端内部,而下端与旋转式压缩机(10)上外壳(3)的冷媒进口(1)相连,且呈弯曲状的气态冷媒流出管(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态冷媒流入管(27)的下端高于罐体(14)上冷媒排出口(16)的下端高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縮机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态冷媒流入管(27)的下端和罐体(14)上冷媒排出口 (16)的下端 之间的距离D为1.5 2. 0mm。 .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罐。其主要包括呈圆桶形且上下端中心部位分别形成有冷媒流入口及冷媒排出口的罐体;垂直设置在罐体内部中心部位且下端与罐体下端的冷媒排出口固定在一起的气态冷媒流入管;及上端插入固定在气态冷媒流入管的下端内部,而下端与旋转式压缩机上外壳的冷媒进口相连,且呈弯曲状的气态冷媒流出管;所述的气态冷媒流入管的下端高于罐体上冷媒排出口的下端高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罐,主要包括呈圆桶形且上下端中心部位分别形成有冷媒流入口(15)及冷媒排出口(16)的罐体(14);垂直设置在罐体(14)内部中心部位且下端与罐体(14)下端的冷媒排出口(16)固定在一起的气态冷媒流入管(27);及上端插入固定在气态冷媒流入管(17)的下端内部,而下端与旋转式压缩机(10)上外壳(3)的冷媒进口(1)相连,且呈弯曲状的气态冷媒流出管(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态冷媒流入管(27)的下端高于罐体(14)上冷媒排出口(16)的下端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鹏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