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龙专利>正文

一种双涡壳混合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495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涡壳混合炉头,包括炉头本体、连通在炉头本体一侧的涡壳;所述炉头本体的内部形成有主火混合腔,主火混合腔内一体成型有长明火混合腔,长明火混合腔内设有用于通入火种气的长明火混合管,长明火混合管贯穿涡壳的侧壁延伸至涡壳外部;所述涡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主火混合腔的侧壁相切,涡壳上在远离炉头本体的一侧侧壁中心开设有主气进气孔,主气进气孔的一侧设有供长明火混合管穿出的长明火进气孔。采用该双涡壳混合炉头,通过涡壳和炉头主体两次离心混合,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均匀,进而改善燃烧效果,避免燃气燃烧过程中排放出一氧化碳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气体,提高燃气利用率。

A double volute mixing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涡壳混合炉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炉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涡壳混合炉头。
技术介绍
商用炉灶广泛应用于饭店、酒店等场合,多为液化气燃烧供热,液化气需要混合空气后才能充分燃烧。炉头是商用炉灶重要的组成部分,燃料的燃烧,火焰的方向,废气的排出都与炉头的构造有关,其中炉头对于燃气和空气混合要求非常高,如果燃气混合不好,无论炉头燃烧方式多好都不能达到燃烧充分效果。而燃气混合不充分、燃烧不充分,不仅会浪费资源也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且有害人体健康,又难以满足人们使用强劲火力烹饪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涡壳混合炉头,通过涡壳和炉头主体两次离心混合,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均匀,进而改善燃烧效果,避免燃气燃烧过程中排放出一氧化碳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气体,提高燃气利用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涡壳混合炉头,包括炉头本体、连通在炉头本体一侧的涡壳;所述炉头本体的内部形成有主火混合腔,主火混合腔内一体成型有长明火混合腔,长明火混合腔内设有长明火混合管,长明火混合管贯穿涡壳的侧壁延伸至涡壳外部;所述涡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主火混合腔的侧壁相切,涡壳上在远离炉头本体的一侧侧壁中心开设有主气进气孔,主气进气孔的一侧设有供长明火混合管穿出的长明火进气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炉头本体顶部装配有火盖,火盖的底部中心连通有点火针套管,点火针套管同轴设于长明火混合腔内,火盖底壁上沿点火针套管周围开设有若干长明火出火孔,火盖底部形成有盛水沟,盛水沟环绕于长明火混合腔外侧,盛水沟底壁上开设有排水孔,火盖中部设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主火均分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点火针套管内穿设有点火针,点火针上端部设有外缘,用于防止点火针滑出点火针套管。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火盖的第一台阶内侧设有第二台阶,第二台阶上设置有防污盖,防污盖位于盛水沟上方,防污盖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通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火盖的第一台阶上设置有旋转叠片,旋转叠片设有等距的偏心旋转上斜度的槽体,旋转叠片叠起来能够构成旋转朝上的气道。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火盖顶部螺纹连接有火盖压圈,火盖压圈底面与旋转叠片相接触。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涡壳与炉头本体呈一体成型设置,涡壳内具有螺旋形涡室,涡壳的底端设置有进风口,侧壁设置有与主火混合腔连通的出风口。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申请的双涡壳混合炉头,通过涡壳和炉头主体两次离心混合,使得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均匀,进而改善燃烧效果,避免燃气燃烧过程中排放出一氧化碳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气体,提高燃气利用率且节能环保;2、本申请的双涡壳混合炉头,长明火混合腔与炉头本体一体铸造,且点火针设置在长明火混合腔内,结构紧凑,提高整体稳定性,减小占用体积,同时长明火混合腔侧壁能够对点火针进行有效防护,防止外力损伤;3、本申请的双涡壳混合炉头,在炉头本体上端装配有火盖,火盖下部位于长明火混合腔外侧设置有盛水沟和排水孔,盛水沟上方设有防污盖,使得水等液体进入炉头本体的主火混合腔后,经由排水孔从涡壳排出,能够防止长明火混合腔及点火针内进入水分和/或食物;4、本申请的双涡壳混合炉头,在火盖内设置有旋转叠片,多片叠加形成众多旋转朝上的小的出火孔,旋转朝上的出火方式,使火焰在腔内旋转,用很少的能量就可以稳焰,不易脱焰,而且火焰紧贴锅底,加大交换面积,热能不流失,同时火焰往上斜,能够减少动能损失,降低炉头底部温度,延长使用寿命,防止温度过高产生回火现象,降低混合气流出的速度,进而大幅降低燃烧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方向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方向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涡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涡壳2混合炉头,包括炉头本体1、连通在炉头本体1一侧的涡壳2;所述炉头本体1的内部形成有主火混合腔11,主火混合腔11内一体成型有长明火混合腔3,长明火混合腔3内设有长明火混合管31,长明火混合管31贯穿涡壳2的侧壁延伸至涡壳2外部;所述涡壳2上设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主火混合腔11的侧壁相切,涡壳2上在远离炉头本体1的一侧侧壁中心开设有主气进气孔22,主气进气孔22的一侧设有供长明火混合管31穿出的长明火进气孔。所述炉头本体1顶部装配有火盖4,火盖4的底部中心连通有点火针套管5,点火针套管5同轴设于长明火混合腔3内,火盖4底壁上沿点火针套管5周围开设有若干个与长明火混合腔3连通的长明火出火孔41,火盖4底部形成有盛水沟42,盛水沟42环绕于长明火混合腔3外侧,盛水沟42底壁上开设有排水孔43,火盖4中部设有第一台阶44,第一台阶44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主火均分孔441。所述点火针套管5内穿设有点火针6,点火针6上端部设有外缘,用于防止点火针6滑出点火针套管5,点火针6下端穿出炉头本体1,炉头本体1底壁上开设有供点火针6穿出的通孔。所述火盖4的第一台阶44内侧设有第二台阶,第二台阶上设置有防污盖7,防污盖7位于盛水沟42上方,防污盖7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通孔。本实施例中,所述火盖4的第一台阶44上设置有旋转叠片8,旋转叠片8采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CN201821528427.9“一种粉末治金叠片旋火静音炉头”中的粉末治金叠片,旋转叠片8设有等距的偏心旋转上斜度的槽体,旋转叠片8叠起来能够构成旋转朝上的气道。所述火盖4顶部螺纹连接有火盖压圈9,火盖压圈9底面与旋转叠片8相接触,能够固定旋转叠片8。本实施例中,所述涡壳2与炉头本体1呈一体成型设置,涡壳2内具有螺旋形涡室24,涡壳2的底端设置有进风口21,涡壳2侧壁设置有与主火混合腔11连通的出风口。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21既可以设置在涡壳2底端,也可以设置在涡壳2侧边,即既可以底进风也也可以侧进风,均不影响涡壳2的功能实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而本实施例中将进风口21设置在涡壳2底端,能够减少进入涡壳2内的风力损失,同时能够便于安装。使用时,空气通过进风口21进入涡壳2,并在涡壳2的螺旋形涡室24内形成涡旋气流,带动从涡壳2侧壁的主气进气孔22喷射进来的燃气逐步充分混合后,混合气体沿切向进入炉头本体1内部形成的主火混合腔11,在主火混合腔11内再次形成涡旋气流,两次离心混合使得氧气与燃气混合更加充分、均匀,充分混合的气体从火盖4上的主火均分孔441均匀分配到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涡壳混合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本体、连通在炉头本体一侧的涡壳;/n所述炉头本体的内部形成有主火混合腔,主火混合腔内一体成型有长明火混合腔,长明火混合腔内设有长明火混合管,长明火混合管贯穿涡壳的侧壁延伸至涡壳外部;/n所述涡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主火混合腔的侧壁相切,涡壳上在远离炉头本体的一侧侧壁中心开设有主气进气孔,主气进气孔的一侧设有供长明火混合管穿出的长明火进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涡壳混合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本体、连通在炉头本体一侧的涡壳;
所述炉头本体的内部形成有主火混合腔,主火混合腔内一体成型有长明火混合腔,长明火混合腔内设有长明火混合管,长明火混合管贯穿涡壳的侧壁延伸至涡壳外部;
所述涡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主火混合腔的侧壁相切,涡壳上在远离炉头本体的一侧侧壁中心开设有主气进气孔,主气进气孔的一侧设有供长明火混合管穿出的长明火进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涡壳混合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本体顶部装配有火盖,火盖的底部中心连通有点火针套管,点火针套管同轴设于长明火混合腔内,火盖底壁上沿点火针套管周围开设有若干长明火出火孔,火盖底部形成有盛水沟,盛水沟环绕于长明火混合腔外侧,盛水沟底壁上开设有排水孔,火盖中部设有第一台阶,第一台阶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主火均分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龙
申请(专利权)人:廖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