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组件及圆锥滚子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458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组件及圆锥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包括:第一内圈,其轴向第一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二内圈,与第一内圈同轴且轴向并排设置,第二内圈的轴向第二端面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收容于环形凹槽内;密封环,包括环形凹槽密封部,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外表面与环形凹槽的凹槽侧壁相配合,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内表面与环形凸起的外表面相配合,密封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闭合凸起,既能够降低轴承出现安装偏差的可能性,又能够在出现一定的轴向间隙时,仍旧保证密封效果,降低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泄漏的概率,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Bearing assembly and tapered roller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组件及圆锥滚子轴承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轮毂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组件及圆锥滚子轴承。
技术介绍
车轮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如果轴向锁紧力不足或者过载,或者轴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偏差,均会增大轴承密封失效的可能性,增大润滑油泄漏的风险,影响轴承使用性能,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包括:第一内圈,其轴向第一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二内圈,与所述第一内圈同轴且轴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内圈的轴向第二端面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收容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密封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圈和所述第二内圈之间,所述密封环包括环形凹槽密封部,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凹槽侧壁相配合,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外表面相配合,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闭合凸起。可选地,所述密封环还包括端面环形密封部,所述端面环形密封部的内环面与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固定连接,所述端面环形密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圈和所述第二内圈之间。可选地,所述闭合凸起包括外表面闭合凸起,所述外表面闭合凸起设置于所述端面环形密封部的外表面。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圈的轴向第一端面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外表面闭合凸起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可选地,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内表面包括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和底部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圆周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圆周尺寸,所述底部配合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的距离沿远离所述底部配合面的方向上逐渐向增加。可选地,所述闭合凸起还包括内表面闭合凸起,所述内表面闭合凸起包括第一环形密封唇,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唇固定于所述第一配合面。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唇的数量为至少2个。可选地,所述内表面闭合凸起还包括第二环形密封唇,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唇固定于所述第二配合面。可选地,所述内表面闭合凸起还包括第三环形密封唇,所述第三环形密封唇固定于所述端面环形密封部的内表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轴以及上述的圆锥滚子轴承,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外圈与所述轴承座配合,所述圆锥滚子轴承的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均与所述轴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圆锥滚子轴承,通过在第一内圈的轴向第一端面开设环形凹槽,在第二内圈的轴向第二端面开设环形凸起,并将密封环设置于轴向第一端面和轴向第二端面之间,使得密封环的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凹槽侧壁相配合,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外表面相配合。在进行安装时,由于第一内圈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二内圈设置有环形凸起,通过二者的配合能够减小轴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径向偏差的可能性;同时,因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闭合凸起,当轴承在工作过程中,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之间因锁紧力松动或过载而出现轴向间隙时,闭合凸起能够恢复形变,使密封环仍旧抵接于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从而保证密封环与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的密封,避免润滑油泄漏。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圆锥滚子轴承,既能够降低轴承出现安装偏差的可能性,又能够在出现一定的轴向间隙时,仍旧保证密封效果,降低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泄漏的概率,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性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虚框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圆锥滚子轴承的一状态示意图;图4是圆锥滚子轴承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局部爆炸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密封环的截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一状态示意图。其中:3-第一内圈;4-第二内圈;5-密封圈;1-轴向第一端面;10-第一内圈;100-环形凹槽;2-轴向第二端面;20-第二内圈;200-环形凸起;30-密封环;31-环形凹槽密封部;32-端面环形密封部;400-限位凹槽;41-外表面闭合凸起;42-内表面闭合凸起;421-第一环形密封唇;422-第二环形密封唇;423-第三环形密封唇;51-第一配合面;52-第二配合面;53-底部配合面。具体实施方式由
技术介绍
可知,当前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泄露的风险,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图1至图4,分析轴承使用寿命下降的原因。图1是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虚框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圆锥滚子轴承的一状态示意图;图4是圆锥滚子轴承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圆锥滚子轴承包括第一内圈3和第二内圈4,密封圈5套装于第一内圈3和第二内圈4的外表面且卡接于第一内圈3和第二内圈4形成的凹槽内。当轴承出现过载或者轴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偏差,第一内圈3和第二内圈4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即第一内圈3和第二内圈4之间产生径向偏差,径向偏差的存在导致密封圈5轴向两侧所承受的应力不均,使得密封圈5易于产生变形,甚至脱出凹槽,导致润滑油进入轴承内部,产生泄漏,泄漏方向如图1中的空心箭头所示。当轴承的锁紧力松动时,第一内圈3和第二内圈4之间会产生轴向偏差,如图4所示,此时,密封圈5的轴向两侧承受的应力下降,使得密封圈5不能牢固的固定于凹槽内,导致液压油沿轴向间隙进入轴承内部,最终导致轴承的使用性能下降,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锥滚子轴承,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涉及到的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考图5-图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局部爆炸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密封环的截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内圈,其轴向第一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n第二内圈,与所述第一内圈同轴且轴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内圈的轴向第二端面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收容于所述环形凹槽内;/n密封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圈和所述第二内圈之间,所述密封环包括环形凹槽密封部,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凹槽侧壁相配合,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外表面相配合,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闭合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圈,其轴向第一端面开设有环形凹槽;
第二内圈,与所述第一内圈同轴且轴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内圈的轴向第二端面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收容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密封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圈和所述第二内圈之间,所述密封环包括环形凹槽密封部,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且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凹槽侧壁相配合,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外表面相配合,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二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闭合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还包括端面环形密封部,所述端面环形密封部的内环面与所述环形凹槽密封部固定连接,所述端面环形密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圈和所述第二内圈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凸起包括外表面闭合凸起,所述外表面闭合凸起设置于所述端面环形密封部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锥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圈的轴向第一端面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外表面闭合凸起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圆锥滚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叶舟刘鑫张岳林宫铭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