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全降解纸基改性地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135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用全降解纸基改性地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云南经济林作物——思茅松和桉木为原料,将两种本色浆板作为纸基地膜的纤维来源,浆板疏解、打浆、成形、压榨和干燥制备地膜的纸基薄片,通过DMAc/LiCl混合溶液溶解部分上述基材中的纤维,提升纤维间结合力以及减少空隙,提高纸基的透明度和物理强度,得到半透膜,利用乙基三甲基硅烷对半透膜的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制得农用可降解纸基改性地膜;该地膜质地柔软可塑,能覆盖于土壤表层,能有效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防止杂草生长,生物可降解,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作物增产等功效;在农林育苗、经济耕作、土壤抗旱保湿等多个方面发挥良好的应用前景。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gricultural full degradation paper-based modified mulch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用全降解纸基改性地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木材纤维原料制备可完全降解的超疏水、半透明纸基改性地膜的工艺技术,属于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

技术介绍
在农业生产中,为改善农田生产条件,通常采用铺膜技术,将材质不同的膜覆盖于土壤表面,已达到保墒保水、积温灭草的目的。自20世纪50年代塑料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以来,农用塑料地膜的使用量急剧增加,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塑料地膜的使用量居高不下,是其他国家使用总量的1.6倍,累计经济效益达到800亿元以上,可见地膜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的农用产品。然而,随着塑料地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塑料残留物对环境的危害也日益加剧。目前世界上处理塑料废弃物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回收和降解,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些弊端,因此需要从源头做起,大力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型高分子地膜。目前,各国对可降解地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双降解地膜和植物纤维地膜等方面。其中植物纤维地膜,其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能够完全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分解物可增加土壤肥力,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常植物纤维地膜以纸张或纸板的形式使用,这类纸地膜具有农用地膜所要求的机械强度、透光透水、抑草增肥的效果,但该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憎水性能差、透气性过高、透明度低等问题,对其作为PVC地膜的替换品增设了不少障碍。思茅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是卡西亚松的地理变种。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海拔600~1600m的山地。由于其纤维长,细胞壁厚,生产的纸浆洗液性能好、机械强度高,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另一方面,原产于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桉木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共有945个种和变种。桉树因其生长快、抗逆性强、用途广泛而被世界各国广泛种植,其中我国桉木林发展迅速,面积达到154.7万公顷,仅次于巴西,位居世界第二。云南省景谷县种植桉木林,已经成为阔叶木制浆种的一大材种而被广泛应用。作为我省典型的木材原料,思茅松和桉木已在制浆造纸领域显现出独特的优势,纤维打浆、交织成型、干燥后纸张的抗张强度、丝裂度、耐破度和耐折度等物理指标突出,尤其长纤维的松木本色纸有着突出的机械性能,是潜在纸基地膜的良好原料。综上分析,本专利技术以云南特色的思茅松和桉木本色浆为原料制备改性纸基地膜,不仅为弥补两种特有植物纤维原料在可降解地膜研究方面的空缺,而且提高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云南制浆造纸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林业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没有对半透明、高疏水性纸基地膜开发的基础和技术的支撑,迄今为止合成高分子地膜还在进行大规模使用,植物纤维基地膜的替代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农用全降解纸基改性地膜的制备方法,该方利用资源丰富但未深度开发的思茅松和桉木本色浆板为纤维原料,疏解、打浆、配浆、成形和干燥后,得到纸片;将纸片放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氯化锂(LiCl)混合溶液中进行处理,得到半透明纸膜;半透明纸膜与乙基三甲基硅烷(ETMS)进行表面改性,得到超疏水性纸基地膜,可覆盖与土壤表层,起到土壤保温、保湿及防止杂草快速生长等作用,使用完毕后可完全降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此技术进一步拓展云南特有木材原料的应用领域,使思茅松和桉木这种绿色可再生材料得到高附加值的利用。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如下工艺技术方案:①将思茅松本色浆板和桉木本色浆板分别用水浸透、疏解形成分散良好的纤维浆料;继而进行PFI打浆,将打浆后的两种浆料混合,成形、压榨、干燥,得到纸片;②将干燥纸片浸没于N,N’-二甲基乙酰胺和氯化锂的混合溶液中,使纸片中纤维部分溶解,冷藏、清洗、干燥后得到半透膜;③半透膜表层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形成碱性表面,脱水后,与乙基三甲基硅烷减压硅烷化反应,反应结束后,产物清洗、干燥后得到基于思茅松/桉木混合纤维的可降解纸基地膜。上述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①木材纤维原料的制备:将思茅松本色浆板和桉木本色浆板分别用水完全浸透,调节质量浓度为1~5%,在疏解机中疏解至形成分散良好的纤维浆料;②思茅松/桉木混合纸膜的实现:用350~500目的工业网布将纤维浆料脱水,使浆料质量浓度调节至8~11%,进行PFT打浆,浆料的打浆度30~60°SR,处理完毕后,将思茅松浆与桉木浆按绝干浆料质量比1:1~1:10的比例混合,在纸页成形机中形成纤维湿纸幅,再经压榨机(0.3~0.6MPa的压力)和干燥机先后对其脱水,形成定量为60~120g/m2的纸片;③纸基地膜的半透明化:将干燥纸片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氯化锂(LiCl)的混合溶液中,在90~110℃水浴下加热0.5~2.5h活化纸片,其中,绝干纸片:LiCl:DMAcg:g:mL为1:1:15~1:3:30;随后,在0~5℃下冷藏6~24h,经水清洗、冷冻干燥,得到半透膜;④半透膜的疏水改性:将半透膜置于质量浓度10~30%的NaOH溶液中浸泡1~5min,使半透膜表层变为碱性,其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绝干半透膜的体积质量比mL:g为5:1~100:1;经冷冻干燥或真空干燥脱水后,与乙基三甲基硅烷(ETMS)在60~90℃、0.01~0.1mbar的减压条件下进行硅烷化反应3~8h,其中,脱水后的半透膜与ETMS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0.5~1:5;反应结束后,产物经无水乙醇清洗至中性,冷冻干燥,得基于思茅松/桉木混合纤维的可降解纸基地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基于阔叶材和针叶材纤维原料的纸张,通过缓和的半溶解技术及反应型疏水涂布改性,制备半透明、表面超疏水型强韧地膜,旨在纸膜的各项性能更加贴合现用的合成高分子地膜,但又可兼具植物纤维绿色、生态、环境友好、资源易得、可再生等优势;以制浆造纸主要纤维原料---思茅松和桉木本色浆板作为纸基地膜的来源,通过浆板疏解、打浆、成形、压榨和干燥制备地膜的纸基片,通过DMAc/LiCl混合溶液溶解部分上述基材中的纤维,提升纤维间结合力以及减少空隙,从而提高纸基的透明度和物理强度,得到半透膜纸膜,利用乙基三甲基硅烷对半透膜的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制得农用可降解纸基改性地膜;该地膜质地柔软可塑,能覆盖于土壤表层,具有植物纤维地膜和合成高分子地膜的共性,能有效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防止杂草生长,生物可降解,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作物增产等功效,可在农林育苗、经济耕作、土壤抗旱保湿等方面发挥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该膜的实现为云南特色木材原料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一条可行性方案,同时也为植物纤维作为地膜的功能化开发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1:本农用全降解纸基改性地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木材纤维原料的制备取思茅松本色浆板和桉木本色浆板各100g,分别加水9900mL,使其完全浸透,固体浓度调节1%,在疏解机中操作,疏解形成分散良好的纤维浆料;(2)思茅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用全降解纸基改性地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n①将思茅松本色浆板和桉木本色浆板分别用水浸透、疏解形成分散良好的纤维浆料;继而进行PFI打浆,将打浆后的两种浆料混合,成形、压榨、干燥,得到纸片;/n②将干燥纸片浸没于N,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用全降解纸基改性地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将思茅松本色浆板和桉木本色浆板分别用水浸透、疏解形成分散良好的纤维浆料;继而进行PFI打浆,将打浆后的两种浆料混合,成形、压榨、干燥,得到纸片;
②将干燥纸片浸没于N,N’-二甲基乙酰胺和氯化锂的混合溶液中,使纸片中纤维部分溶解,冷藏、清洗、干燥后得到半透膜;
③半透膜表层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形成碱性表面,脱水后,与乙基三甲基硅烷减压硅烷化反应,反应结束后,产物清洗、干燥后得到基于思茅松/桉木混合纤维的可降解纸基地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全降解纸基改性地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思茅松本色浆板和桉木本色浆板分别用水完全浸透,调节质量浓度为1~5%,在疏解机中疏解至形成分散良好的纤维浆料,继而,用350~500目的工业网布将纤维浆料脱水,使浆料质量浓度调节至8~11%,进行PFT打浆,浆料的打浆度30~60°SR,处理完毕后,将思茅松浆与桉木浆按绝干浆料质量比1:1~1:10的比例混合,在纸页成形机中形成纤维湿纸幅,再经压榨机和干燥机先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张书美高欣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