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用按摩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82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用按摩床,包括床板,床板的下方设有四肢按摩器,床板上的通孔处设有主按摩器,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以推动U型槽架穿出床板,通过第一电机以带动第一滚轮组转动,从而可按摩手部或腿部,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以推动往复丝杆组穿出通孔,通过第三电机可带动往复螺杆转动,以带动螺母沿往复螺杆往复滑动,通过第二电机可带动第二滚轮组转动,以可按摩躯干部位,从而达到可更全面按摩康复的功能,通过U型槽架可向下移动复位,以使U型槽架侧壁的上端面和床板的上端面齐平,通过往复丝杆组向下移动复位,以使第二滚轮组的上端面和床板的上端面齐平,从而实现按摩器可自动收合以不影响按摩床用于正常的日常睡眠和休息。

A massage bed for rehabili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用按摩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康复用按摩床。
技术介绍
我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弘扬按摩治疗及按摩保健方法,现代技术的按摩床可通过施压人体经络和刺激多种感受器,以及对各部位酸痛麻木的肌肉施以牵引、挤压、揉涅等全身按摩,通过柔和刺激和来回反复按摩,从而恢复肌肉的纤维弹性,加速血液循环速度,以起到保健或康复的效果,但目前大多数按摩床都只能作局部的按摩,不能起到全面按摩康复的效果以适应不同康复保健需求的人群,同时,由于使用时需躺睡在按摩床上,无疑会导致较大的空间占用,即使是折叠式的按摩床,由于折叠幅度有限,同样不可避免带来空间的浪费和使用的不便,尤其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往往需要经常对身体进行按摩康复,一般的按摩床结构简单不能起到全面按摩康复的效果,按摩效果好的按摩床往往不能直接用于日常的睡眠和休息,从而导致使用的不便以及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康复用按摩床,以实现按摩床可更全面按摩康复的功能,且按摩器可自动收合以不影响按摩床用于正常的日常睡眠和休息。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康复用按摩床,包括:床架;床板,固定架设在床架上,床板设有通孔;支撑板,固定于床板下方;四肢按摩器,设于床板的下方,包括:U型槽架,U型槽架的侧壁可向上穿出床板,U型槽架侧壁上设有凹槽;第一轴承座,卡合在凹槽内,第一轴承座和凹槽之间设有弹性件;第一滚轮组,活动连接在第一轴承座内;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第一滚轮组的一端,用以带动第一滚轮组转动,以按摩四肢;第一电动伸缩杆,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另一端竖直向上固定于U型槽架的底端面,用以推动U型槽架,以使U型槽架的侧壁穿出床板,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复位,可带动U型槽架向下移动复位,以使U型槽架侧壁的上端面和床板的上端面齐平;主按摩器,设于通孔处,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主轴承座;往复丝杆组,包括有相互啮合的往复螺杆和螺母,往复螺杆活动连接于主轴承座内;第二轴承座,固定在螺母上;第二滚轮组,活动连接在第二轴承座内;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第二滚轮组的一端,用以带动第二滚轮组转动,以按摩躯干;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往复螺杆,用以带动往复螺杆转动,以带动螺母沿往复螺杆往复滑动;第二电动伸缩杆,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另一端竖直向上固定于底座的底端面,用以推动往复丝杆组穿出通孔,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复位,可带动往复丝杆组向下移动复位,以使第二滚轮组的上端面和床板的上端面齐平。优选地,还设置有控制器,用于可分开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优选地,还设置有床面,床面固定于床板上方,床面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优选地,第一电动伸缩杆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U型槽架底端面的两端。优选地,第二电动伸缩杆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底座底端面的两端。优选地,四肢按摩器设有4个,用于可同时按摩手部和腿部。优选地,第一轴承座、第一滚轮组、第一电机均设有两个,且相对设于U型槽架两侧的凹槽内。优选地,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上均置有多个外凸的按摩凸起。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康复用按摩床,通过设置床架,床架上固定架设有床板,床板的下方设有四肢按摩器,四肢按摩器包括有U型槽架、第一轴承座、第一滚轮组、第一电机,其中,U型槽架用于放置手部或腿部,U型槽架侧壁上设有凹槽,第一轴承座卡合在凹槽内,第一滚轮组活动连接在第一轴承座内,第一电机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第一滚轮组的一端,用以带动第一滚轮组转动,从而可按摩手部或腿部,通过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用以推动U型槽架,由于第一轴承座和凹槽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使U型槽架的侧壁穿出床板时,第一滚轮组也向上穿出床板,同时,床板上的通孔处设有主按摩器,其中,往复丝杆组包括有相互啮合的往复螺杆和螺母,第二轴承座固定在螺母上,第二滚轮组活动连接在第二轴承座内,通过第二电机可带动第二滚轮组转动,以可按摩躯干部位,通过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用以推动底座,以推动往复丝杆组穿出通孔,通过第三电机可带动往复螺杆转动,以带动螺母沿往复螺杆往复滑动,从而达到可更全面按摩康复的功能,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可复位,且由于自身重力作用,U型槽架可向下移动复位,以使U型槽架侧壁的上端面和床板的上端面齐平,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可复位,可手动推动螺母移至通孔处,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以带动往复丝杆组向下移动复位,以使第二滚轮组的上端面和床板的上端面齐平,从而实现按摩器可自动收合以不影响按摩床用于正常的日常睡眠和休息,以利于便捷使用和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四肢按摩器的侧向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按摩器的侧向视图。图中:床架1、床板2、通孔21、支撑板3、四肢按摩器4、U型槽架41、凹槽411、弹性件412、第一轴承座42、第一滚轮组43、第一电机44、第一电动伸缩杆5、主按摩器6、底座61、主轴承座62、往复丝杆组63、往复螺杆631、螺母632、第二轴承座64、第二滚轮组65、第二电机66、第三电机67、第二电动伸缩杆7、控制器8、床面9、按摩凸起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一种康复用按摩床,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床架1,床架1上固定架设有床板2,床板2上设有通孔21,床板2下方固定设有支撑板3,床板2的下方设有四肢按摩器4,四肢按摩器4包括有U型槽架41、第一轴承座42、第一滚轮组43、第一电机44,U型槽架41的侧壁可向上穿出床板2,U型槽架41侧壁上设有凹槽411,第一轴承座42卡合在凹槽411内,第一轴承座42和凹槽411之间设有弹性件412,第一滚轮组43活动连接在第一轴承座42内,第一电机44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第一滚轮组43的一端,用以带动第一滚轮组43转动,以按摩四肢,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5,第一电动伸缩杆5一端固定在支撑板3上,另一端竖直向上固定于U型槽架41的底端面,用以推动U型槽架41,以使U型槽架41的侧壁穿出床板2,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5复位,可带动U型槽架41向下移动复位,以使U型槽架41侧壁的上端面和床板2的上端面齐平,通孔21处设有主按摩器6,主按摩器6包括有底座61、主轴承座62、往复丝杆组63、第二轴承座64、第二滚轮组65、第二电机66、第三电机67,主轴承座62固定在底座61上,往复丝杆组63包括有相互啮合的往复螺杆631和螺母632,往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用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床架;/n床板,固定架设在所述床架上,所述床板设有通孔;/n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床板下方;/n四肢按摩器,设于所述床板的下方,包括:/nU型槽架,所述U型槽架的侧壁可向上穿出所述床板,所述U型槽架侧壁上设有凹槽;/n第一轴承座,卡合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凹槽之间设有弹性件;/n第一滚轮组,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内;/n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滚轮组的一端,用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组转动,以按摩四肢;/n第一电动伸缩杆,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另一端竖直向上固定于所述U型槽架的底端面,用以推动所述U型槽架,以使所述U型槽架的侧壁穿出所述床板,通过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复位,可带动所述U型槽架向下移动复位,以使所述U型槽架侧壁的上端面和所述床板的上端面齐平;/n主按摩器,设于所述通孔处,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主轴承座;/n往复丝杆组,包括有相互啮合的往复螺杆和螺母,所述往复螺杆活动连接于所述主轴承座内;/n第二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螺母上;/n第二滚轮组,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内;/n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滚轮组的一端,用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组转动,以按摩躯干;/n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往复螺杆,用以带动所述往复螺杆转动,以带动所述螺母沿所述往复螺杆往复滑动;/n第二电动伸缩杆,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另一端竖直向上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底端面,用以推动所述往复丝杆组穿出所述通孔,通过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复位,可带动所述往复丝杆组向下移动复位,以使所述第二滚轮组的上端面和所述床板的上端面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用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架;
床板,固定架设在所述床架上,所述床板设有通孔;
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床板下方;
四肢按摩器,设于所述床板的下方,包括:
U型槽架,所述U型槽架的侧壁可向上穿出所述床板,所述U型槽架侧壁上设有凹槽;
第一轴承座,卡合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凹槽之间设有弹性件;
第一滚轮组,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内;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滚轮组的一端,用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组转动,以按摩四肢;
第一电动伸缩杆,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另一端竖直向上固定于所述U型槽架的底端面,用以推动所述U型槽架,以使所述U型槽架的侧壁穿出所述床板,通过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复位,可带动所述U型槽架向下移动复位,以使所述U型槽架侧壁的上端面和所述床板的上端面齐平;
主按摩器,设于所述通孔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主轴承座;
往复丝杆组,包括有相互啮合的往复螺杆和螺母,所述往复螺杆活动连接于所述主轴承座内;
第二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螺母上;
第二滚轮组,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内;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滚轮组的一端,用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组转动,以按摩躯干;
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轴沿轴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往复螺杆,用以带动所述往复螺杆转动,以带动所述螺母沿所述往复螺杆往复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勤
申请(专利权)人:利辛县儒康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