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45066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方法包括步骤一、麻醉大鼠;步骤二、于大鼠腰4到骶1水平左侧或右侧作纵行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椎旁肌,暴露腰4椎间孔和腰5椎间孔;步骤三、将压迫元件插入到左侧或右侧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中,得到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压迫元件插入腰椎椎间孔,模拟腰椎间盘突出后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持续慢性的机械压迫症状,症状的病因学与临床情况接近;且制备方法简单,对动物损伤小,稳定性好,成功率高。该方法获得的模型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研究和/或影像学检测研究。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rat model of chronic dorsal root nerve compre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学、病理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是造成全球大部分地区工作缺失和活动受限的主要疾病,随着日常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临床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呈现年轻化及普遍化的趋势。该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长期的受力不均或突然性外伤,导致腰椎纤维环出现变形、破裂,纤维环、髓核及软骨终板单独或同时外突,从而压迫到坐骨神经、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患者出现腰部疼痛,牵连股部,下肢足部放射性疼痛,引起神经功能、运动功能障碍,特定身体部位出现麻痹或瘫痪症状。良好的腰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生动直观的帮助医疗工作者理解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后,神经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可以通过成熟的动物模型,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种可靠、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的动物模型,通过施加干预因素,更加准确地观察模型体内产生的变化,探究人体内疾病发生机理,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临床,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合理、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建立一种理想的腰椎间盘突出的动物模型对本病的机制研究和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模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模拟均存在明显不足,或与临床实际病变部位有一定差距,如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或操作难度大,对动物损伤重,如自体髓核移植模型,选择性神经根结扎模型。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操作简单,重复率高,稳定且能准确模拟腰椎间盘突出后症状的动物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稳定好且能准确模拟腰椎间盘突出后症状的动物模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麻醉大鼠;步骤二、于大鼠腰4到骶1水平左侧或右侧作纵行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椎旁肌,暴露腰4椎间孔和腰5椎间孔;步骤三、将压迫元件插入到左侧或右侧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中,得到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其中,步骤一具体为: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大鼠后,将大鼠背部剃毛,碘伏消毒背部皮肤,俯卧位固定于动物手术台上,铺无菌巾。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压迫元件为L型棒;步骤三具体为:将2根L型棒的第一端分别插入到左侧或右侧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中,L型棒的第二端置于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外,得到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进一步地,L型棒的直径为0.5-0.8mm,第一端长3-5mm,第二端长1-3mm。具体地,根据大鼠体重选择L型棒的直径大小:当大鼠体重在200g到不足220g范围时,采用直径为0.5mm的L型棒;当大鼠体重在220g到不足250g范围时,采用直径为0.6mm的L型棒;当大鼠体重在250g到不足300g范围时,采用直径为0.7mm的L型棒;当大鼠体重在300g到350g范围时,采用直径为0.8mm的L型棒。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压迫元件为U型棒;步骤三具体为:将U型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插入到左侧或右侧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中,得到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进一步地,压迫元件采用不受磁场干扰、置入体内不会对神经造成化学刺激以及具有一定可塑性的材料制备而成。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压迫元件采用黄铜和锌的混合物制备而成。具体地,混合物为H62黄铜,即含铜量为60.5%~63.5%,余量为锌含量的黄铜。而铜、锌皆属于非铁磁性物质。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压迫元件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PLA)制备而成。PLA是一种无毒无刺激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其原料是乳酸,不含任何金属。H62黄铜棒或PLA棒在体内,即不会受磁疗、电疗引起的磁场、电场干扰,也不会对磁疗、电疗仪器及磁共振仪器产生不良影响。本能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公开了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用途是将该模型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研究和/或影像学检测研究。进一步地,该模型用于与磁性相关的治疗和/或检测方面的研究,比如经颅磁刺激和核磁共振。本专利技术利用压迫元件插入腰椎椎间孔,模拟腰椎间盘突出后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持续慢性的机械压迫症状,有益效果有:1.应用机械压迫神经根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病理,症状的病因学与临床情况接近;2.相关的疼痛行为类似于特定的慢性疼痛症状,且易于客观测量;3.制备方法简单,对动物损伤小,稳定性好,成功率高;4.造模关键材料压迫元件不受磁场干扰,无在磁场作用下移位风险,有利于后续对动物进行磁疗,经颅磁刺激等治疗及核磁共振等检查;5.造模关键材料压迫元件不影响磁场,不会对治疗仪器和核磁共振等仪器产生不良影响;6.此方法获得的模型由于采用了H62黄铜或聚乳酸材料制备的压迫元件,使得研究方法与检测方法不受磁场作用限制,丰富了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前研究的治疗方法及影像学检测,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压迫元件插入椎间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从侧面展示的压迫元件插入椎间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术后大鼠四肢表现情况。图4是术后28天大鼠的双下肢缩足阈值变化曲线图。图5是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大鼠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模型的制备1、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大鼠(220-250g),背部剃毛,碘伏消毒背部皮肤,俯卧位固定于动物手术台上,铺无菌巾。2、于大鼠腰4到骶1水平左侧作一2-3cm纵行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椎旁肌至横突上方,暴露腰4椎间孔,腰5椎间孔(椎旁肌可用自制拉钩保持分离状态)。3、将2根第一端11为4mm,第二端12为2mm,直径为0.6mm的L型棒10沿一定角度分别插入到左侧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中,第二端12置于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外。如图1和2所示,可以看到腰4锥体1、腰5锥体2、腰6锥体3、L型棒10、腰4神经根4和腰5神经根5的位置关系。当L型棒10的第一端11插入腰4锥体1的腰4椎间孔后,会对腰4神经根4起到压迫作用;同样的,当L型棒10的第一端11插入腰5锥体2的腰5椎间孔后,会对腰5神经根5起到压迫作用。从而达到模拟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的目的,制备得到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L型棒10的第二端12露在椎间孔外,有利于调整插入位置。第一端11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二端12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L型棒的材料选择的是H62黄铜。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其材料可以是聚乳酸等其他材料,甚至可以用1个U型棒来代替2根L型棒插入腰4椎间孔和腰5椎间孔。U型棒的两臂均为4mm长。手术成功标志为:当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麻醉大鼠;/n步骤二、于大鼠腰4到骶1水平左侧或右侧作纵行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椎旁肌,暴露腰4椎间孔和腰5椎间孔;/n步骤三、将压迫元件插入到左侧或右侧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中,得到所述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麻醉大鼠;
步骤二、于大鼠腰4到骶1水平左侧或右侧作纵行切口,切开皮肤,钝性分离椎旁肌,暴露腰4椎间孔和腰5椎间孔;
步骤三、将压迫元件插入到左侧或右侧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中,得到所述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元件为L型棒;所述步骤三具体为:将2根所述L型棒的第一端分别插入到左侧或右侧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中,所述L型棒的第二端置于腰4椎间孔及腰5椎间孔外,得到所述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棒的直径为0.5-0.8mm,所述第一端长3-5mm,所述第二端长1-3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鼠慢性背根神经压迫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大鼠体重选择所述L型棒的直径大小:当大鼠体重在200g到不足220g范围时,采用直径为0.5mm的L型棒;当大鼠体重在220g到不足250g范围时,采用直径为0.6mm的L型棒;当大鼠体重在250g到不足300g范围时,采用直径为0.7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也许东升赵丹周少婷
申请(专利权)人:嘉升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