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0640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包括在植物非离体根系上选择生根‑促萌处理位点,然后对生根‑促萌处理位点进行刻伤处理或/和激素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以非离体根系为材料进行繁殖,可以获得大量与母株相同基因型的幼年个体,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成本低,易操作,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繁殖的个体共用母株根系吸收养分,成活率高,植株健壮,移栽前几乎无需管理,新生幼苗带有独立根系,移栽时无需截断母株根系,规避了常规根插对母株产生的影响,解决了科学研究和生产中难以快速获得与母株相同基因型幼嫩个体的难题。

A method of plant propag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的无性繁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浅根性植物的无性繁殖方法,属于园林植物领域。
技术介绍
树木促萌在采穗圃营建,无性快速繁殖上被广泛利用。目前在苗木培育及人工林营造中多使用组织培养、嫁接、根插和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虽然能够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但以上几种方式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组织培养对操作环境及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前期投入大,成活率很难保证,不同繁殖材料需要与之对应的一套繁殖体系,在生产上直接推广利用还很难实现。嫁接繁殖多在春天进行,存在季节的局限性,嫁接一旦不成活,只能在下年重新进行,影响繁殖效率。扦插和根插对采穗(根)母株要求较高,每株树适宜采穗的部位有限,对母株连年采穗,会对母株的生长产生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前批量扦插插穗的获得多通过截干、断根和化学药剂促进根系萌蘖的方式获得,此方法虽能够在短时间获得嫩枝插穗,但需要对原有个体的干或根进行伤害,仅适合于苗圃、采穗林等专用林地,对于树木种子园、生态林及观赏类等从事生产和公益服务类的树种则不允许对已有个体进行伤害,已有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不同树种扦插成活率差异大,部分树种(刺槐等)扦插生根困难。根插虽然能够解决生根困难的问题,但根插对采根的粗细要求较高,太细营养物质积累少,不易出芽,太粗根系木质化严重,能够生芽,但出苗率较低,特别是用粗根进行扦插,需要较多的繁殖材料,采集这些根系插条对原有提供采根的母株根系损伤较大,严重影响其生长,采根母株多数形成小老树,甚至死亡。在生产中急需一种既能够可持续发展,又对采根母株生长无影响的繁殖方法。枝插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大量长势一致的克隆个体,但对不同树种,幼嫩程度不同的材料,为了使生根效果最好,需专门研制配套的扦插方法和处理液配方,前期的投入较大。根插与枝插相比,操作简单,且容易生根。离体根插需要依靠温室苗床,人工控制生长环境,即使如此,其出苗率也难以保障,且在生产及研究中,如果对克隆材料的需求量不大,离体根插容易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根系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器官,在科学研究和苗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和生产中,对珍贵树种及老树古木的研究时常需要与之相同基因型的个体材料,品种采穗圃的营建及优良品种的无性系化也需要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常规无性繁殖的弊端往往在繁殖环节耗费大量的精力。根插繁殖研究中林木不同级别根系(例如一级根、二级根、三级根)、不同类型根系(主根、侧根)产生的个体在遗传和生长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怎样的差异,目前因离体根插繁殖存在的不足限制了这方面的研究。树木母株根萌(从植物母株根部萌发出新芽或幼苗)是个体自我更新的一种方式,研究更新机制将对了解林木复壮的原因及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个体在母株上的根萌多随机发生,且根萌几率小,理想研究材料的选取需建立在大面积的调查之上,如遇特殊的立地条件及地形,取样困难,很难得到理想的研究材料。如能够实现人工控制的根系促萌,将极大方便研究材料的获取。同时对于树木繁殖,特别是珍贵材料的繁殖也需根繁;在研究中,常需要特定幼龄个体的幼嫩材料,例如幼树上不同幼嫩程度的叶片、茎段等,如果从成年个体上获取,尽管是幼嫩的器官,但是其发育树龄还是成年树的树龄,影响实验效果。非离体的根萌方法比离体根插方法要容易得多,能够满足需苗量不大,不易生根成苗树种的繁殖育苗,是一种解决难繁树种、珍惜树种、衰老个体的快速育苗方法。而现有的采用植物根系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通常都需要进行断根处理,截断植物母株的根系后,进行促萌,繁殖新植株。例如公布号为CN107896778A的专利技术专利,专利技术了一种防止金槐冲稍并促进高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开挖环状沟,切断侧根的方式,促进细根萌发。该方法在各个方向同时挖沟断根,对该个体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往往会造成该个体长势逐年衰弱的情况,并且不能获得更新的植株。公布号为CN102487775A的专利技术专利,采用纵横结合,有序开挖的方式,促进猕猴桃根系更新,虽然避免了对个体根系的较大破坏,但仍然存在将母株根系截断的问题,而且该方法的目标是促进形成更稠密的根系群,不能够获得更新的植株个体。又例如:公布号CN107027534A、CN106962105A、CN102986435A的三个专利技术专利,分别通过对甘草、胡杨及干旱区植物根茎断根的方式,促进个体更新,但是这些方法均对植株原有个体进行断根处理,均对母株个体根系产生伤害,对母株的生长发育产生损伤,尤其在干旱荒漠区,植物根系非常脆弱,容易对母株植物生长产生很大影响,甚至死亡。再例如:公开号为CN107125118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罗田垂直杉基部萌条的培育和扦插育苗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孤立木和林缘木基部向阳面土壤开挖的方式露出一级侧根,在主干和根系结合部分进行伤害,之后回填土壤,使其自然萌生穗条,随后用于扦插。该方法从原有个体上自然萌生新萌条,获得扦插的穗条,因此该专利技术方法类似于枝插。该专利技术方法需要截断树木主干,适用于林缘木及孤立木。对生长正常,用于生产的人工林及改善生态的林分,该方法造成的伤害及损失较大。公开号为CN102696302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柚木低切杆促萌快繁育苗方法,该方法需先培育母苗,之后进行移植,当母苗长到一定标准后,分级,并对母株截干促萌,最后采集穗条进行扦插,最后获得柚木容器苗,也是枝插的一种。该方法通过对幼苗截干促进穗条萌发,需要提前播种育苗。虽然该专利技术在育苗后,对母苗进行了分级处理,但种子萌发的幼苗在长势上的差异较大,分级后会造成一部分长势较弱的材料无法进行截干,造成前期的无效投入,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为豆科刺槐属温带落叶乔木,原生于北美洲,后引入亚洲,欧洲等地。其木材密度大、根系发达、固氮能力好、萌芽力及根蘖性良好,是我国中西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和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树种。刺槐属浅根性树种,其主根不发达,侧根辐射生长,根系多分布在20厘米-40厘米的土壤表层中,为优良固沙保土树种。刺槐材质硬重,纹理细致,耐水湿,耐腐性强,是重要的建筑用材树种。叶片粗蛋白含量丰富,可加工制作饲料。花是优良的蜜源,种子油可作为工业油漆原料,同时槐豆胶可做增稠剂、凝胶剂等。目前在我国华北平原的黄淮流域有较大面积的成片造林,其他地区多应用为四旁绿化树,少量作为行道树,刺槐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以母株植物根系为材料进行植物培育、繁殖方法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及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需要,提供了一种植物以非离体根系为材料的根系促进萌发育苗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繁殖方法可以获得大量与母株相同基因型的幼年个体,而且本专利技术方法成本低,易操作,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繁殖的个体共用母株根系吸收养分,成活率高,植株健壮,移栽前几乎无需管理,规避了常规根插对母株产生的影响,解决了科学研究和生产中难以快速获得与母株相同基因型幼嫩个体的难题。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包括首先在植物非离体根系上选择生根-促萌处理位点,然后对生根-促萌处理位点的根系进行刻伤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首先在植物非离体根系上选择生根-促萌处理位点,然后对生根-促萌处理位点的根系进行刻伤处理或/和激素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0 CN 20181150377551.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首先在植物非离体根系上选择生根-促萌处理位点,然后对生根-促萌处理位点的根系进行刻伤处理或/和激素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植物选择浅根性植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繁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刻伤处理选择全环割处理、半环割处理、双1/4环割处理或划伤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繁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激素处理是将生根-促萌复合物涂抹在生根-促萌处理位点上;或将生根-促萌处理位点的根系浸泡于生根-促萌复合液中至少3s。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繁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生根-促萌处理位点根系与植株树干的距离≥1m。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繁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生根-促萌处理位点的根系的直径≥0.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张子杰孙宇涵董黎韩超王少明李艳星郭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