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移动式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05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松移动式接线端子,包括螺钉、夹线框及接线铜片,接线铜片包括压板,压板置于夹线框内,螺钉的下端面贴靠在接线铜片上,其中,夹线框包括螺接板、侧板及夹板,侧板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侧板的上端分别与螺接板的左右两端连接,夹板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夹板的上端分别与两块侧板的下端连接,两块夹板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端,压板与两块侧板及两块夹板围成用于容纳电线端部的腔体,螺接板与螺钉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避免因大单芯电线偏置在一边而撑起接线铜片导致小单芯电线没有得到足够的夹紧力的情况发生,于是有利于电线连接牢固及用电安全。

A kind of anti loose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松移动式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移动式接线端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松移动式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现时的墙壁开关或插座内部都安装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一般是通过螺钉将电线的端部夹紧在接线铜片上,一些接线端子的螺钉头部转动连接在墙壁开关或插座的壳体内,即螺钉只能转动而不能相对壳体移动,通过螺丝刀旋动螺钉,与螺钉螺接的夹线框则能够被带动着移动,而接线铜片固定在壳体内,且接线铜片的一端置于夹线框内,于是插入到夹线框内的电线端部就能被夹线框压紧在接线铜片上,由于此类接线端子的夹线框是可移动的,故此类接线端子称作移动式接线端子。现时的夹线框的用于压紧电线端部的底部一般都是设置为一块呈外凸的圆弧板状,当需要插入连接两根线径不同的单芯电线时,如附图11所示,由于图11所示的夹线框圆弧底部平缓,容易导致线径较大的大单芯电线99偏置在一边而撑起了接线铜片3,使小单芯电线98得不到足够的夹紧力,于是小单芯电线98容易连接不牢固,不利于用电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松移动式接线端子,它有利于电线连接牢固,有利于用电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公开的防松移动式接线端子,包括螺钉、夹线框及接线铜片,所述接线铜片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置于所述夹线框内,所述螺钉的下端面贴靠在所述接线铜片上,其中,所述夹线框包括螺接板、侧板及夹板,所述侧板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侧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螺接板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夹板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夹板的上端分别与两块侧板的下端连接,两块夹板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端,所述压板与两块侧板及两块夹板围成用于容纳电线端部的腔体,所述螺接板与所述螺钉螺接。优选地,所述夹板的内表面设为平面。优选地,所述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上翻折形成有加强板。优选地,所述接线铜片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导向板,所述侧板的后侧面位置对应地贴近所述导向板的前侧面。优选地,所述压板的下侧面形成有用于避免电线的端部松脱的凸台部。优选地,所述夹板的内表面设为凸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夹线框包括螺接板、侧板及夹板,侧板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侧板的上端分别与螺接板的左右两端连接,夹板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夹板的上端分别与两块侧板的下端连接,两块夹板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端,压板与两块侧板及两块夹板围成用于容纳电线端部的腔体,螺接板与螺钉螺接,由于两块夹板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端,大单芯电线或小单芯电线在受到夹板的压力时会滑到两块夹板的中间位置,有利于避免因大单芯电线偏置在一边而撑起接线铜片导致小单芯电线没有得到足够的夹紧力的情况发生,有利于使小单芯电线及大单芯电线都牢固地与接线铜片连接起来,故本技术有利于电线连接牢固,有利于用电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接线铜片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接线铜片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B-B向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夹紧电线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夹紧电线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夹紧电线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图11为现时技术的夹线框夹持电线的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夹紧电线的状态示意图。标号说明:1-螺钉;101-螺纹部;102-凸缘;2-夹线框;201-螺接板;202-侧板;203-夹板;3-接线铜片;301-压板;302-导向板;303-凸台部;304-导电触点;305-加强板;97-壳体;98-小单芯电线;99-大单芯电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及“后”等与方位有关的词语都仅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依据附图1中所示的坐标系而言的。本技术的防松移动式接线端子,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螺钉1、夹线框2及接线铜片3,螺钉1包括螺纹部101及凸缘102,凸缘102设置在螺钉1的头部,各个附图中展示的接线铜片3是用于连接开关拨片,所以在接线铜片3的下端设置有导电触点304,如图4所示,接线铜片3包括压板301,压板301置于夹线框2内,螺钉1的下端面贴靠在接线铜片3上。如图2所示,夹线框2包括螺接板201、侧板202及夹板203,侧板202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侧板202的上端分别与螺接板201的左右两端连接,夹板203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夹板203的上端分别与两块侧板202的下端连接,两块夹板203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端。如图1所示,夹线框2为一体化设置,压板301与两块侧板202及两块夹板203围成用于容纳电线端部的腔体,螺接板201与螺钉1螺接。如图8所示,本技术安装在墙壁开关内时,螺钉1的凸缘102卡在墙壁开关的壳体97内,所以螺钉1只能转动,接线铜片3也是与壳体97固定,夹线框2则被壳体97限位而只能上下移动,所以用螺丝刀旋动螺钉1的时候,螺钉1能够通过螺纹部101带动夹线框2上下移动。需要接线的时候,将小单芯电线98及大单芯电线99的端部都插入到压板301与两块侧板202及两块夹板203围成腔体内,旋动螺钉1,使夹线框2上移,由于压板301固定,所以小单芯电线98及大单芯电线99就被夹板203压在接线铜片3的压板301下侧面,螺钉1的下端面最好是一直都抵靠在接线铜片3上,螺钉1就可以顶着接线铜片3,避免压板301因变形而向上移位,由于两块夹板203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端,所以图8中的大单芯电线99在受到夹板203的压力时会滑到两块夹板203的中间位置,有利于避免因大单芯电线99偏置在一边而撑起接线铜片3导致小单芯电线98没有得到足够的夹紧力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小单芯电线98能够叠在大单芯电线99上,夹板203施加在大单芯电线99的压力能够传递到压板301,结果使小单芯电线98及大单芯电线99都牢固地与接线铜片3连接起来。图9中展示了小单芯电线98在下而大单芯电线99在上时的情况,同样地,小单芯电线98及大单芯电线99都可以受到足够的夹紧力,图10中展示了两条小单芯电线98插入连接时的情况。从上述可见,本技术有利于电线连接牢固,有利于用电安全。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夹板203的内表面设为平面,这样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制作,通过将夹板203的内表面设置为平面,在小单芯电线98或大单芯电线99受到压力而相对地下滑到两块夹板203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有利于减小阻力。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压板301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上翻折形成有加强板305,通过这样设置,接线铜片3在采用铜板折弯加工成型的情况下,便于加厚接线铜片3上的参与压紧电线端部的部分,换句话说,加强板305相当于增厚了压板301,使压板301的强度增大了,不容易变形,有利于夹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松移动式接线端子,包括螺钉(1)、夹线框(2)及接线铜片(3),所述接线铜片(3)包括压板(301),所述压板(301)置于所述夹线框(2)内,所述螺钉(1)的下端面贴靠在所述接线铜片(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框(2)包括螺接板(201)、侧板(202)及夹板(203),所述侧板(202)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侧板(20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螺接板(201)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夹板(203)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夹板(203)的上端分别与两块侧板(202)的下端连接,两块夹板(203)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端,所述压板(301)与两块侧板(202)及两块夹板(203)围成用于容纳电线端部的腔体,所述螺接板(201)与所述螺钉(1)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松移动式接线端子,包括螺钉(1)、夹线框(2)及接线铜片(3),所述接线铜片(3)包括压板(301),所述压板(301)置于所述夹线框(2)内,所述螺钉(1)的下端面贴靠在所述接线铜片(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框(2)包括螺接板(201)、侧板(202)及夹板(203),所述侧板(202)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侧板(20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螺接板(201)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夹板(203)的数量设为两块,两块夹板(203)的上端分别与两块侧板(202)的下端连接,两块夹板(203)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尖端,所述压板(301)与两块侧板(202)及两块夹板(203)围成用于容纳电线端部的腔体,所述螺接板(201)与所述螺钉(1)螺接。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毅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俊朗松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