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克清专利>正文

室内多功能太阳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973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室内多功能太阳灶,包括聚光器、跟踪装置、集热器、通过管道相连的蓄热箱、由调节管、双向阀、减压箱构成的安全减压系统、蓄热箱顶部的盆形锅灶、中部穿心安装的烤箱、底部热管构成的热水、散热器部分、集热器、蓄热箱充满导热介质、蓄热灶箱在室内、炊事操作方便卫生,蓄热箱蓄热作功,可有效克服天气影响,且兼有烤箱、热水、散热多功能。(*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特别是指一种适于家庭炊事、热水淋浴和散热取暖用的室内多功能太阳灶。本技术前,现有的太阳灶均是在室外直接置于阳光下使用,它由聚光器、锅支架及跟踪装置构成,其优点是热效率高,造价低,它的不足是,受天气阴晴影响大,利用率低,在室外炊事不卫生、不方便,功能单一。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太阳灶,仅将聚光、集热等采光能装置置于室外,而将蓄热灶箱置于室内,在室内做饭,方便卫生,同时,该太阳灶还兼有烤箱、热水淋浴和散热取暖多功能。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是,一种适于家庭炊事、热水淋浴和散热取暖用的室内多功能太阳灶,包括聚光器(1)和跟踪装置(2),其特征是,还包括聚光器上部的集热器(3),其壳壁及顶有保温层(4);通过管道(6)、(26)与蓄热箱(7)连通,箱壳由内层(8)、外层(9)和保温层(10)构成;箱内上部有调节管(15),内开口,外接双向阀(16),阀(16)接减压箱(22),其上有开口(23);蓄热箱(7)顶部设锅灶(12),内凹似盆状,其缘与箱壳固接,外表面涂有远红外涂料(13),或者,镶嵌远红外辐射板;集热器、蓄热箱内充满导热介质(34)。室内多功能太阳灶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是在集热器(3)内放置微循环管(5);在蓄热箱内放置蓄热介质(36);在箱体中部穿心按装烤箱(27);箱内设热管(29)与箱外热水器、散热器之热管相通;在回流管(26)上设泵(25)。本技术将顶部有锅灶的蓄热箱置于室内,通过导热介质将室外所采光能传递到蓄热箱内蓄存,做炊事能源,因灶箱在室内,故炊事操作卫生方便,又因灶箱蓄热时间长,克服了炊事对天气变化的依懒,提高了灶的使用效率,又因附设烤箱、热管热水器、热管散热器,增加了灶的多功能。 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主视剖面图图2、本技术优选方案主视剖面图图3、本技术集热器主、俯视图图4、本技术双向阀构造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就本技术之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室内多功能太阳灶,其室外部分,有一个聚光器(1),它是一个大凹面镜,其下有一个跟踪装置(2),聚光器上部有集热器(3),有专门的立架固定(未画出),它的底面面对聚光器,并调整使聚光器的聚光焦斑始终在集热器底面范围内,集热器除底面以外的壳壁和顶均有保温层(4),其顶有流出管道(6),由蓄热箱上部进入蓄热箱(7)内,蓄热箱底部有回流管(26)通过阀(24)接集热器下部。其室内部分,有一个蓄热箱(7),一侧通过管道(6)、(26)与集热器连通,一侧通过箱内上部的调节管(15)与双向阀(16)、减压箱(22)连通,当集热器、蓄热箱充满导热介质,减压箱充有部分导热介质时,蓄热箱成一封闭箱体,蓄热箱箱壳由内层(8)、外层(9)和其间的保温层(10)构成,内层为耐腐蚀不锈钢材料,保温层可为硅酸盐绝热保温材料,以达到理想的保温蓄热效果。双向阀(16)的构造(如图4),是在阀体内,有一个与转轴(17)铰连的阀瓣(18),阀瓣与弹簧架(21)间有2支弹簧,一支压力弹簧(19),一支拉力弹簧(20),与阀连接的调节管(15)在蓄热箱内上部,箱内端开口,阀(16)与减压箱(22)相接,减压箱有上开口(23),它的安装位置高于蓄热箱,当箱内介质温度升高时,箱内压力增大,将克服双向阀压力弹簧作用力,使阀打开,介质便流向减压箱,使箱内减压,内外压力平衡时,阀关闭,当箱内温度下降,介质将因温度降低而收缩,箱内压力将降低,低于外界大气压时,减压箱介质在重力作用下,将克服双向阀拉力弹簧作用,使阀反向打开,导热介质将由减压箱补充到畜热箱内,调节管(15)、双向阀(16)和减压箱(22)构成一安全运行调节系统。集热器、蓄热箱充满导热介质(34)是一种有机高温载热介质,一般选用含联苯与联苯醚成分的导热姆。畜热箱设高温温度计、当超过限定温度时,可人为干预聚光器跟踪装置,使聚焦光斑偏离集热器底面。蓄热箱底部回流管(26)设阀(24),它的作用是防止夜间低温时,集热器与蓄热箱之间介质的逆循环造成蓄热箱热量损失,故夜间需关闭此阀,导热介质的正循环是如图中箭头所示,在集热器中,吸热温度升高的介质将向上运动,并由管道(6)流入蓄热箱内,在蓄热箱内散热温度逐渐下降的介质,将向下运动,并由回流管(26)流回集热器内,继之,再吸热、再循环,如此,在太阳能作用下,导热介质在集热器与蓄热箱间形成自然循环,在回流管(26)上可以加泵(25),将构成一强制循环系统,提高了太阳能利用速率,当然可间断方式开启泵,构成一强制循环与自然循环混合系统,在无电地区只能采用自然循环方式。蓄热箱(7)的顶部设有锅灶(12),它向箱内凹陷,象一个盆状,沿其轴心的轴向剖面,其交线可以是圆的一部分、矩形、倒梯形或多边形的一部分等,其箱内表面与导热介质接触,即灶“浸”在导热介质中受热,将锅放于锅灶上,利用其外表面散热做饭烧菜,不用时盖上灶盖(14),以利保温,锅灶的边缘与箱壳固接,对箱内封闭,为提高散热效率,于铜灶的外表面涂一层受热时易释放远红外线的涂料,还可以镶嵌能辐射远红外线的碳化硅板。本技术提供的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是在集热器(3)的导热介质中竖向放置若干上下开口微循环管(5),不加任何固定措施,这些管的作用是产生微循环,是让集热器内下部介质上升速度加快,由下向上的热传导加快,因而也提高了集热器与蓄热箱之间的热循环效率,在蓄热箱内导热介质中放置蓄热介质(36),一般选沸石,它在较高温度(200℃-300℃),有一段水平吸热曲线,可大量吸热蓄热,它与导热介质(34)共同蓄热,在较好保温措施的蓄热箱内,可较长时间提供负荷热量,工程设计时,3-4口人家庭,一日三餐做饭,其蓄存的热量应能满足2-3天的炊事所需,即2-3天不出太阳,照样用此灶做饭,在此技术要求下,确定整系统各部分设计参数;在蓄热箱中部设有烤箱(27),由箱内支架固定,成穿心形成安装,在一侧箱壁开有门,装个烤箱是“浸”在导热介质中,打开门将食物放入烤箱内,即可烤熟;本技术还增加了热水淋浴和散热取暖功能,在箱内可采取二种方案,一是设一隔板(28),将箱内分隔封闭成上下二部分,上部分充满导热介质(34),供炊事,下部分充满热管导热介质(35),(即与热管内相同的导热介质),下部分箱壁有开口与箱外热水器(31)及散热器(32)之热管(30)相接连通,箱内下部导热介质吸热,传递给箱外热管散热,图中(33)接自来水,另一方案,是不采取箱内隔板,而是设置热管(29),浸于导热介质(34)中,热管可成盘管状,增大热交换面,箱内热管(29)与箱外热管(30)相联。实施例一、自然循环室内多功能太阳灶,如图1所示,集热器(3)和蓄热箱(7),其壳壁保温层所用材料为无机硅酸盐绝热保温材料;集热器和蓄热箱内充有导热姆;蓄热箱内有隔板(28),隔板以下充有热管导热介质(35);锅灶外表面涂有远红外涂料;回流管(26)不设泵(25)。实施例二,强制循环室内多功能太阳灶,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于集热器(3)内竖向放置微循环铜管;于蓄热箱内投放蓄热介质沸石;锅灶外表镶嵌碳化硅红外辐射板;蓄热箱内底部,改隔板为盘管式导热管(29);回流管(26)上加装强制循环泵(25)。权利要求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家庭炊事、热水淋浴和散热取暖用的室内多功能太阳灶,包括聚光器(1)和跟踪装置(2),其特征是,还包括聚光上部的集热器(3),其壳壁及顶有保温层(4);通过管道(6)、(26)与蓄热箱(7)连通,箱壳由内层(8)、外层(9)和保温层(10)构成;箱内上部有调节管(15),内开口,外接双向阀(16),阀(16)接减压箱(22),其上有开口(23);蓄热箱(7)顶部设锅灶(12),内凹似盆状,其缘与箱壳固接,外表面涂有远红外涂料(13),或者,镶嵌远红外辐射板;集热器、蓄热箱内充满导热介质(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清
申请(专利权)人:张克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