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14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其包括外饰面板、底衬板以及位于外饰面板和底衬板之间的结构层;所述结构层包括吸收板以及与吸收板抵触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背向吸收板的一端与底衬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使外饰面板收到撞击时,吸收板分摊部分冲击力,剩余部分冲击力通过与其接触的缓冲机构进行缓冲,使底衬板受到的冲击力减小,底衬板不易将冲击力转移至与其连接的建筑物上,抗冲击效果较好的效果。

Light metal composite decorative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猛增长,对生产、经营、居住的新建筑物装饰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旧建筑物进行装修,为旧建筑物焕然一新;故装饰施工量日益倍增。现有的装饰板一般为金属外饰面板、保温层以及底衬,主要应用于体育馆、图书馆、学校和医院的办公楼、别墅等各种建筑的内外墙装饰和节能改造;主要功能为建筑装饰、保温节能、隔热隔音、防水防霉。但是,现有的装饰板过于重视装饰板的保温节能,隔热隔音的效果,多增加聚氨酯保温层和较大的空隙,使得其结构强度较弱,抗冲击功能较弱,该装饰板用于易产生碰撞的区域时,如底层建筑的外墙或者仓库内墙时,在发生碰撞后极易损坏墙体的内部结构,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抗冲击效果较好的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包括外饰面板、底衬板以及位于外饰面板和底衬板之间的结构层;所述结构层包括吸收板以及与吸收板抵触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背向吸收板的一端与底衬板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外饰面板收到撞击时,吸收板分摊部分冲击力,剩余部分冲击力通过与其接触的缓冲机构进行缓冲,使底衬板受到的冲击力减小,底衬板不易将冲击力转移至与其连接的建筑物上,抗冲击效果较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收板背向底衬板的表面设有若干缓冲凹槽,缓冲凹槽相对底衬板的方向形成缓冲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吸收板受到冲击力后,吸收板由于缓冲凹槽的设置,产生形变,吸收了部分冲击力,吸收板在受到冲击力后不易因应力集中发生断裂,进而不易由于断裂而导致吸收板失效,防撞效果较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U型板,所述U型板的开口处与吸收板抵触,所述U型板的底部与底衬板连接,所述U型板扩口设置,所述U型板的开口朝向缓冲凸起并缓冲凸起长度方向的两侧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吸收板受到冲击力后,缓冲板由于缓冲凹槽的设置产生形变,U型板受力向缓冲凸起的两侧偏移,并对吸收板产生反向作用力,吸收板上受到的应力不易集中;当部分U型板受力产生形变后,与其相邻的U型板受力后对最开始受力的U型板产生一个反向作用力,U型板对吸收板产生的反向作用力逐渐增大,有固定的动、静刚度来满足其对吸收板的减震支撑作用;当噪音穿过外饰面板后,噪音与U型板接触,U型板将噪音无序反射,部分噪音的波峰与波谷相互抵消,减弱噪音的传递。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收板上相邻两条缓冲凹槽之间的区域为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截面呈弧形,所述弯曲部凸起的方向朝向外饰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弧形的弯曲部受到冲击力后,易发生弯曲变形,进而吸收部分冲击力,防止弯曲部受到冲击力时由于应力集中导致断裂而失效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个所述U型板之间通过弧形连接板连接,所述弧形连接板开口与U型板的开口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相邻两个U型板之间留有形变余量,U型板受力后易向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偏移,吸收吸收板传递过来的部分冲击力,当噪音穿过外饰面板后,一部分噪音与弧形连接板接触并被无序反射,连同被U型板无需反射的噪音发生抵消,减弱噪音的传递;同时,让噪音穿过底衬板后,噪音被U型板与弧形连接板朝向低沉板的外壁无序反射,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连接板上个开有若干连通孔,所述底衬板上设有与连通孔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连通孔内穿设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穿过连通孔将U型板连接于底衬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紧固螺栓将U型板固定与底衬上,且通过紧固螺栓的旋紧程度调节U型板与底衬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调节弧形连接板相对U型板的拉紧程度,进而调节U型板相对吸收板的刚度,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调节外饰面板受到冲击力后的形变程度。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U型板与底衬板之间设有若干U型座,所述U型座的开口朝向外饰面板,所述U型板封闭的一端悬空放置于U型座的开口内,所述U型座的开口角度小于U型板的开口角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U型板受到吸收板传递的冲击力后,朝向U型座的方向产生移动,吸收部分冲击力,当U型板承受的冲击力过大时,由于U型座的开口小于U型板的开口,U型板的两侧受力产生收缩的倾向,U型板的外壁与U型座的内壁接触的阻力增加,部分冲击力被U型座吸收,消除部分由于U型板形变而产生的震动,使底衬板传递给建筑物的冲击力减小,抑制U型板因形变产生的部分振摆现象。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收板与U型板之间填充有若干层玻璃纤维方格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极非金属材料,其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以及机械强度较高,是火焰不易穿过吸收板与U型板之间,不易燃烧,隔热效果较好,当噪音传递至吸收板与U型板之间时,玻璃纤维将声能转换为动能,通过玻璃纤维端部的抖动消减噪声,且由于玻璃纤维不亲水性,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不易潮湿;U型板U型开口和玻璃纤维方格布形成的空腔起到隔热保温以及降噪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U型板与底衬板之间填充有聚氨酯泡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U型板与底衬板之间的保温效果,保温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使饰面层收到撞击时,吸收板分摊部分冲击力,剩余部分冲击力通过与其接触的缓冲机构进行缓冲,使底衬板受到的冲击力减小,底衬板不易将冲击力转移至与其连接的建筑物上,抗冲击效果较好;2.使吸收板受到冲击力后,缓冲板由于缓冲凹槽的设置产生形变,U型板受力向缓冲凸起的两侧偏移,并对吸收板产生反向作用力,吸收板上受到的应力不易集中;当部分U型板受力产生形变后,与其相邻的U型板受力后对最开始受力的U型板产生一个反向作用力,U型板对吸收板产生的反向作用力逐渐增大,有固定的动、静刚度来满足其对吸收板的减震支撑作用;当噪音穿过外饰面板后,噪音与U型板接触,U型板将噪音无序反射,部分噪音的波峰与波谷相互抵消,减弱噪音的传递;3.当噪音传递至吸收板与U型板之间时,玻璃纤维将声能转换为动能,通过玻璃纤维端部的抖动消减噪声,且由于玻璃纤维疏水性,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不易潮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饰面板;2、底衬板;3、吸收板;4、缓冲机构;31、缓冲凹槽;32、缓冲凸起;41、U型板;33、弯曲部;42、弧形连接板;421、连通孔;21、螺纹孔;422、紧固螺栓;22、U型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饰面板(1)、底衬板(2)以及位于外饰面板(1)和底衬板(2)之间的结构层;所述结构层包括吸收板(3)以及与吸收板(3)抵触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背向吸收板(3)的一端与底衬板(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饰面板(1)、底衬板(2)以及位于外饰面板(1)和底衬板(2)之间的结构层;所述结构层包括吸收板(3)以及与吸收板(3)抵触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背向吸收板(3)的一端与底衬板(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板(3)背向底衬板(2)的表面设有若干缓冲凹槽(31),缓冲凹槽(31)相对底衬板(2)的方向形成缓冲凸起(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U型板(41),所述U型板(41)的开口处与吸收板(3)抵触,所述U型板(41)的底部与底衬板(2)连接,所述U型板(41)扩口设置,所述U型板(41)的开口朝向缓冲凸起(32)并缓冲凸起(32)长度方向的两侧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质金属复合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板(3)上相邻两条缓冲凹槽(31)之间的区域为弯曲部(33),所述弯曲部(33)的截面呈弧形,所述弯曲部(33)凸起的方向朝向外饰面板(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强梁淑芸林健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柏舍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