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岛大学专利>正文

自动挡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99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挡变速箱,包括变速箱、离合器、手动阀和挡位面板,变速箱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离合器上连接有手动阀,变速箱连接挡位面板,挡位面板上设有挡位槽,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倒车挡槽和空挡槽,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设置,且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均直接与空挡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空挡槽设置在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的中间,可以使得在切换挡位时均能经过空挡槽,避免了每次从驻车挡槽到前进挡槽切换必须经过倒车挡槽所带来的正负扭矩的变化对变速器的冲击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约燃油的效果。

Automatic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挡变速箱
本技术涉及变速箱领域,尤其涉及自动挡变速箱。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经逐渐走进了家家户户,自动变速器(自动挡)具有使用方便、操作难度低的优点,自动挡车型也备受百姓青睐,常见的机动车自动挡变速器有自动变速器(AT)、双离合变速器(DSG)以及无级变速器(CVT)等,其常见的挡位设计面板有蛇形和直行,如图8所示(旋钮式等电子式自动变速器等不在本技术的对比范畴),使用图8中的自动挡变速器,当车辆从驻车状态(P)切换到倒车状态(R)时,该设计对机动车先倒车出库然后前进的过程是合理的,但是当车辆从驻车状态(P)切换到前进状态(D)时,必须经过倒车挡(R)模式,从P经过R和N(空挡)切换到D的过程会对变速箱形成较大冲击,特别是换挡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另外,在冷车启动时,特别是冬天室外气温较低时,发动机转速本身较高,当我们将挡位从P经R和N切换到D的过程中,通常会感觉车子发生了明显的震动,甚至是多次震动;采用图9所示的挡位设计,当汽车在启动后直接前进时,该设计可以降低对变速箱的冲击;同上,如果汽车在启动后倒车的话,需要经D和N切换到R,同样会对变速箱产生冲击,现有技术中对于以上出现的情况有一种解决方案,采用的是在机动车起步的时候驾驶员先踩住脚刹,将P挡挂到N挡再点火,然后前进挡D挡驾车驶离,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是使得驾车过程变得复杂;自动挡变速箱挡位位置的合理性对变速箱的使用寿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起到节约燃油的效果,因此,本技术提出自动挡变速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自动挡变速箱,通过将空挡槽设置在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的中间,可以使得在切换挡位时均能经过空挡槽,避免了每次从驻车挡槽到前进挡槽切换必须经过倒车挡槽所带来的正负扭矩的变化对变速器的冲击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约燃油的效果。本技术提出自动挡变速箱,包括变速箱、离合器、手动阀和挡位面板,所述变速箱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上连接有手动阀,所述变速箱连接挡位面板,所述挡位面板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倒车挡槽和空挡槽,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均直接与空挡槽连通。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挡槽位于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三角阵列的交界处,且位于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的连线上。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的内角大小依次为45°、45°和9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连线的内角大小依次为45°、90°和4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连线的内角大小依次为60°、60°和6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呈三角阵列连线的内角大小依次为90°45°和4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通过将空挡槽设置在驻车挡槽、前进挡槽和倒车挡槽的中间,可以使得在切换挡位时均能经过空挡槽,避免了每次从驻车挡槽到前进挡槽切换必须经过倒车挡槽所带来的正负扭矩的变化对变速器的冲击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且还可以达到节约燃油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挡位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挡位槽结构第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挡位槽结构第二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挡位槽结构第一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挡位槽结构第二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挡位槽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常见的机动车自动挡挡位设计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传统的R挡和D挡位调换的挡位设计示意图。其中:1、变速箱;2、离合器;3、手动阀;4、挡位面板;5、驻车挡槽;6、前进挡槽;7、倒车挡槽;8、空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根据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自动挡变速箱,包括变速箱1、离合器2、手动阀3和挡位面板4,所述变速箱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1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2,所述离合器2上连接有手动阀3,所述变速箱1连接挡位面板4,所述挡位面板4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3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4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倒车挡槽7和空挡槽8,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均直接与空挡槽8连通。所述空挡槽8位于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三角阵列的交界处,且位于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的连线上。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的内角大小依次为45°、45°和90°。实施例二根据图1、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自动挡变速箱,包括变速箱1、离合器2、手动阀3和挡位面板4,所述变速箱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1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2,所述离合器2上连接有手动阀3,所述变速箱1连接挡位面板4,所述挡位面板4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3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4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倒车挡槽7和空挡槽8,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均直接与空挡槽8连通。所述空挡槽8位于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三角阵列的交界处,且位于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的连线上。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连线的内角大小依次为45°、90°和45°。实施例三根据图1、5、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自动挡变速箱,包括变速箱1、离合器2、手动阀3和挡位面板4,所述变速箱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1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2,所述离合器2上连接有手动阀3,所述变速箱1连接挡位面板4,所述挡位面板4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3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4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倒车挡槽7和空挡槽8,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均直接与空挡槽8连通。所述空挡槽8位于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三角阵列的交界处,且位于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的连线上。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自动挡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1)、离合器(2)、手动阀(3)和挡位面板(4),所述变速箱(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1)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2),所述离合器(2)上连接有手动阀(3),所述变速箱(1)连接挡位面板(4),所述挡位面板(4)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3)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4)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倒车挡槽(7)和空挡槽(8),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均直接与空挡槽(8)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挡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1)、离合器(2)、手动阀(3)和挡位面板(4),所述变速箱(1)上连接有用于控制变速箱(1)与发动机接合和分离的离合器(2),所述离合器(2)上连接有手动阀(3),所述变速箱(1)连接挡位面板(4),所述挡位面板(4)上设有挡位槽,所述手动阀(3)穿过挡位槽向上延伸至挡位面板(4)上方,所述挡位槽包括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倒车挡槽(7)和空挡槽(8),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呈三角阵列设置,且所述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均直接与空挡槽(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挡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挡槽(8)位于驻车挡槽(5)、前进挡槽(6)和倒车挡槽(7)三角阵列的交界处,且位于前进挡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艳玲朱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