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型换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99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换挡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降噪型换挡器。一种降噪型换挡器,包括换挡壳体,所述换挡壳体内设有与换挡壳体活动连接的操纵杆总成,换挡壳体侧壁处开设消音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经过反复验证,产品壳体采用了开孔式设计,在保证产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将声音进行分散,从结构上解决了因换挡过程所产生的声音在腔体内循环扩大所造成的噪音。

A kind of noise reduction shif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型换挡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换挡器
,具体是一种降噪型换挡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与变速箱配合的挡换挡器机构总成在组装至车辆上后,在换挡过程中档位声音较大,且比较响亮,给人留下较差的驾驶感受。现市场上为消除声音采用的为内置消音棉进行声音吸附,减小换挡噪音,但此方案成本较高,且实施可靠性差,并且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换挡器换挡过程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降噪型换挡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降噪型换挡器,包括换挡壳体,所述换挡壳体内设有与换挡壳体活动连接的操纵杆总成,换挡壳体侧壁处开设消音孔。所述换挡壳体横向3个侧壁处开设消音孔。所述消音孔边缘设置加强筋,结构强度获得效保障。所述操纵杆总成包括换挡杆,换挡杆中部活动连接转换块,转换块与换挡壳体活动连接,换挡杆下部设有子弹头结构,子弹头结构下方设有与之活动连接的档位限位结构,档位限位结构与换挡壳体连接,换挡壳体侧壁上的消音孔开设于转换块与换挡壳体连接处周围、档位限位结构一侧。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经过反复验证,产品壳体采用了开孔式设计,在保证产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将声音进行分散,从结构上解决了因换挡过程所产生的声音在腔体内循环扩大所造成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的一种降噪型换挡器,包括换挡壳体1,所述换挡壳体1内设有与换挡壳体1活动连接的操纵杆总成,操纵杆总成包括换挡杆,换挡杆中部套设转换块,换挡杆与转换块通过转轴进行活动连接,转换块左右两端的连接柱与换挡壳体1转动连接,换挡杆下部设有子弹头结构,子弹头结构下方设有与之活动连接的档位限位结构,档位限位结构安装在换挡壳体1内底部,换挡壳体1横向3个侧壁上开设多个消音孔2,具体为换挡壳体1的左右两侧壁和前侧壁,消音孔2边缘设置加强筋,用于保持换挡壳体1原有的强度。所述转换块与换挡壳体1连接处周围开设呈辐射状分布的消音孔2,消音孔2边缘设置加强筋,用于保持换挡壳体1原有的强度,换挡壳体1前侧壁处开设有8个均匀分布的消音孔2,子弹头结构与档位限位结构活动连接处周围的换挡壳体1上开设呈辐射状分布的消音孔2,消音孔2边缘设置加强筋,用于保持换挡壳体1原有的强度。所述换挡壳体1侧壁处全部进行了开孔处理,通过有序的孔位能有效释放换挡操作时转换块与换挡壳体1之间和子弹头结构与档位限位结构之间摩擦撞击的声音;与过往的用吸音棉封闭消音方式不同,这样结构上的优化既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少了因增加别的零部件所造成的分件组装过程;用较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了腔体回传音的产生,改善换挡声音,提升驾驶舒适感。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而所有这些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型换挡器,包括换挡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壳体(1)内设有与换挡壳体(1)活动连接的操纵杆总成,换挡壳体(1)横向3个侧壁处开设呈辐射状分布的消音孔(2),具体为换挡壳体(1)的左右两侧壁和前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型换挡器,包括换挡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壳体(1)内设有与换挡壳体(1)活动连接的操纵杆总成,换挡壳体(1)横向3个侧壁处开设呈辐射状分布的消音孔(2),具体为换挡壳体(1)的左右两侧壁和前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型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孔(2)边缘设置加强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从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正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