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微生物培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96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及方法,所述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壳体和盖体;中空的第一结构件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第一结构件的外壁具有向下的第一延伸部;中空的第二结构件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外径,扣在所述第一结构件上;培养基适于设置在第二结构件的上端的内壁,所述培养基所处区域与夹层连通,所述夹层形成在第一结构件的立壁和第二结构件的立壁之间;所述夹层适于容纳含水液体,所述含水液体隔离所述区域和外界;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开口端与设置在壳体内的固定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培养效果好等优点。

Microbial culture devi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培养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特别涉及微生物培养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厌氧微生物是一类生存于低氧或无氧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目前国内,无论是检测部门还是权威实验室,都还在使用厌氧培养箱,设计复杂,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多次充放气,无法实时观察,且常规的厌氧培养箱尺寸较大。另外,空气湿度对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除干生型微生物外,一般要求培养湿度在80-90%以上。而在35-37℃的培养环境下,培养基中的水分容易挥发,甚至导致培养基干裂,通常的做法是培养箱里面放一杯子水,保证细菌生长要求的湿度。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水分湿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组间差异,且易打翻。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效果好的微生物培养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所述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第一结构件,中空的第一结构件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第一结构件的外壁具有向下的第一延伸部;第二结构件,中空的第二结构件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外径,扣在所述第一结构件上;培养基适于设置在第二结构件的上端的内壁,所述培养基所处区域与夹层连通,所述夹层形成在第一结构件的立壁和第二结构件的立壁之间;所述夹层适于容纳含水液体,所述含水液体隔离所述区域和外界;固定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开口端与设置在壳体内的所述固定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一种培养效果好的微生物培养方法,该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根据上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所述微生物培养方法为:(A1)在开口朝上的第二结构件的底壁放置培养基;(A2)将第二结构件开口朝下地扣在第一结构件外,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分别与固定部连接;(A3)向壳体内注入含水液体,含水液体进入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间的夹层内,产生的水汽进入所述培养基所处区域内;所述含水液体隔离了所述培养基所处区域和外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培养效果好;培养基所处环境与外界完全隔离:夹层内的液体隔绝了培养基和外界,可以有效地将培养基与氧气隔绝,降低对真空环境的要求,提升了培养效果;进一步地,含水液体吸收了夹层及培养基所处环境内的气体中的氧气,进一步提升了培养效果;还有,加热壳体底壁,利用液体提供热量和水分湿度,使得温度和湿度分布更加均匀,降低了环境差异;2.结构简单;利用含水液体去调整培养基所处环境的湿度,液体中包含湿度调节剂、还原剂等,可有效调节内部气体成分,并提供稳定的水分湿度,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复杂的水汽提供装置。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结构简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局部的纵截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4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专利技术。为了教导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变型。由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实施例1:图1-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1-2所示,所述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壳体11和盖体31,这些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第一结构件41,中空的第一结构件41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第一结构件41的外壁具有向下的第一延伸部412,如,第一延伸部412平行于第一结构件41中心轴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二结构件42,中空的第二结构件42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第二结构件42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结构件41的外径,扣在所述第一结构件41上;培养基61适于设置在第二结构件42的上端的内壁,所述培养基61所处区域与夹层连通,所述夹层形成在第一结构件41的立壁411和第二结构件42的立壁421之间;所述第二结构件42的底端和壳体11的底壁间具有缝隙;固定部51-52,所述第一延伸部412和所述第二结构件42的开口端与设置在壳体内的所述固定部51-52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部采用若干个橡胶件,底端固定在壳体的底壁,上端具有凹槽,适于第一延伸部和第二结构件的开口端卡入并固定;含水液体,液体中具有硫酸亚铁和/或氯化钠,溶剂为水;所述壳体内具有含水液体,所述含水液体进入所述夹层内,使得水汽得以进入到所述培养基所处区域内,培养维持在合适的湿度环境中;所述液体仅处于所述夹层内和第二结构件外的空间内,所述夹层和所述空间连通;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壳体的底壁,进而加热壳体内的液体,使得水汽进入培养基所处区域内,同时维持一定的温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也即根据上述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微生物培养方法包括步骤:(A1)在开口朝上的第二结构件的底壁放置培养基;(A2)将第二结构件开口朝下地扣在第一结构件外,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分别与固定部连接,具体为:第一延伸部和第二结构件的开口端卡入固定部的上端凹槽内,依靠摩擦力防止松动;(A3)向壳体内注入含水溶液,含水溶液进入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间的夹层内,产生的水汽进入所述培养基所处区域内,依靠含水溶液的配制,维持固定的湿度。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结构件42的内壁具有向下的第二延伸部422,自内向外地,所述第二延伸部422、第一结构件41的立壁411和第二结构件的立壁421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422的底端位置低于所述第一结构件41的立壁411的顶端位置,使得培养基所处区域与夹层仍然连通,夹层内的水汽进入培养基所处区域内。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固定部采用若干个相互分离的橡胶柱51-52,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底壁上,使得第一延伸部412卡在橡胶柱52外侧,第二结构件的立壁42142下端开口卡在橡胶柱的内侧。实施例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及方法在兼性厌氧菌培养中的应用例。在该应用例中,壳体具有液体进口和出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在开口朝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生物培养装置,所述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壳体和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n第一结构件,中空的第一结构件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第一结构件的外壁具有向下的第一延伸部;/n第二结构件,中空的第二结构件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外径,扣在所述第一结构件上;培养基适于设置在第二结构件的上端的内壁,所述培养基所处区域与夹层连通,所述夹层形成在第一结构件的立壁和第二结构件的立壁之间;所述夹层适于容纳含水液体,所述含水液体隔离所述区域和外界;/n固定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开口端与设置在壳体内的所述固定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培养装置,所述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壳体和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
第一结构件,中空的第一结构件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第一结构件的外壁具有向下的第一延伸部;
第二结构件,中空的第二结构件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外径,扣在所述第一结构件上;培养基适于设置在第二结构件的上端的内壁,所述培养基所处区域与夹层连通,所述夹层形成在第一结构件的立壁和第二结构件的立壁之间;所述夹层适于容纳含水液体,所述含水液体隔离所述区域和外界;
固定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开口端与设置在壳体内的所述固定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和第二结构件外的空间连通;
所述壳体的底壁具有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内壁具有向下的第二延伸部,自内向外地,所述第二延伸部、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底端位置低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顶端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露露闻路红余晓梅洪欢欢史振志朱秋梦张欣汤超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