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式排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64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缝隙式排水沟,包括排水槽和缝隙式盖板,所述缝隙式盖板设置在排水槽顶面,所述缝隙式盖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连杆,所述连杆连接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结构相同,还包括排水器,所述排水器设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并与第一盖板和/或第二盖板形成第一排水通道,所述排水器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排水通道。通过在缝隙式盖板的缝隙内设置可拆卸的排水器,并将排水通道主要设置在排水器上,以便于将杂物主要截留在排水器上,若排水器发生堵塞,取出排水器并清理即可,也可更换新的排水器,并将旧排水器集中清理后循环使用,操作简单,清理效率高。

Gap d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隙式排水沟
本技术涉及园林景观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隙式排水沟。
技术介绍
在步行街、广场等公共建筑区域,缝隙式线性排水沟以其良好的排水性能和对铺装景观要求比较高的场所的融入,隐蔽且美观,满足了建筑对美学、功能和承载的要求。请参阅附图6,现有缝隙式排水沟主要是在排水槽1顶面设置不锈钢缝隙式盖板2,缝隙式盖板2多采用不可拆卸的焊接组合结构,盖板顶部设置15-20毫米的缝隙实现排水,可根据需要选择单缝、双缝或多缝。实际使用中常有杂物落入缝隙而造成缝隙堵塞,当缝隙堵塞时,不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缝隙式排水沟,解决了现有缝隙式排水沟的缝隙式盖板由于采用不可拆卸的焊接组合结构,当盖板缝隙堵塞时,不便于清理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缝隙式排水沟,包括排水槽和缝隙式盖板,所述缝隙式盖板设置在排水槽顶面,所述缝隙式盖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连杆,所述连杆连接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结构相同,还包括排水器,所述排水器设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并与第一盖板和/或第二盖板形成第一排水通道,所述排水器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排水通道。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朝向第二盖板一侧设有第一支撑,且所述第一支撑位于所述连杆的上方,所述第二盖板上对应的设有第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与第二支撑之间形成容许排水器底部穿过的间隙,所述排水器底部穿过所述间隙后与连杆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靠近第二支撑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支撑上对应的设有第二斜面,以便于所述排水器底部插入所述间隙。可选地,所述第二排水通道为圆孔和/或槽孔。可选地,所述缝隙式盖板的长度为300-500毫米。可选地,所述连杆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杆沿第一盖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也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沿第一盖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排水器截面呈漏斗状,所述排水器顶面比底面为6:1~10:1。可选地,所述排水器的材质为耐腐蚀合成树脂。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缝隙式排水沟,包括排水槽和缝隙式盖板,所述缝隙式盖板设置在排水槽顶面,所述缝隙式盖板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连杆,所述连杆连接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结构相同,还包括排水器,所述排水器设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并与第一盖板和/或第二盖板形成第一排水通道,所述排水器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排水通道。通过在缝隙式盖板的缝隙内设置可拆卸的排水器,并将排水通道主要设置在排水器上,以便于将杂物主要截留在排水器上,若排水器发生堵塞,取出排水器并清理即可,也可更换新的排水器,并将旧排水器集中清理后循环使用,操作简单,清理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缝隙式排水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排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缝隙式排水沟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现有缝隙式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排水槽、2-缝隙式盖板;21-第一盖板、22-第二盖板、23-连杆、24-排水器;211-第一支撑、212-第一斜面、221-第二支撑、222-第二斜面、241-第一排水通道、242-第二排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缝隙式排水沟,请参阅图1-5,包括排水槽1和缝隙式盖板2,所述缝隙式盖板2设置在排水槽1顶面,所述缝隙式盖板2包括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连杆23,所述连杆23连接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之间,所述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结构相同。具体地,所述连杆23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杆23沿第一盖板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设置多个连杆23,一方面,以形成对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的多点连接,结构稳固;另一方面,也是对排水器24底部的多点支撑,支撑性好。所述缝隙式排水沟还包括排水器24,所述排水器24放置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之间,并与第一盖板21和/或第二盖板22形成第一排水通道241,所述排水器24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排水通道242。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4,所述第二排水通道242为圆孔和/或槽孔。通过在缝隙式盖板2的缝隙内设置可拆卸的排水器24,并将缝隙式盖板2的排水通道主要设置在排水器24上,以便于将杂物主要截留在排水器24上,若排水器24发生堵塞,取出排水器24并清理即可,也可更换新的排水器24,并将旧排水器24集中清理后循环使用,操作简单,清理效率高。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盖板21朝向第二盖板22一侧设有第一支撑211,且所述第一支撑211位于所述连杆23的上方,所述第二盖板22上对应的设有第二支撑221,所述第一支撑211与第二支撑221之间形成容许排水器24底部穿过的间隙,所述排水器24底部穿过所述间隙后与连杆23抵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211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211和第二支撑221沿第一盖板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221也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撑221沿第二盖板2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211与第二支撑221可数量相等或相异,可以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211靠近第二支撑221一侧设有第一斜面212,所述第二支撑221上对应的设有第二斜面222,以便于所述排水器24底部插入所述间隙。通过所述连杆23承托所述排水器24,通过所述第一支撑211和第二支撑221对排水器24限位,借助重力作用实现了排水器24的可拆装性。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缝隙式盖板2的长度为300-500毫米,以使得排水器24长度适中,便于拆卸。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5,所述排水器24的截面呈漏斗状,所述排水器24顶面比底面为6:1~10:1,顶面宽大以尽可能多的截留杂物,从上至下逐渐收小,以减轻重量。需要拆出清洗时,将预制细铁钩从第一排水通道241伸入,钩住第二排水通道242或排水器24底部,上提即可取出,操作简单。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器24的材质为耐腐蚀合成树脂,合成树脂比不锈钢轻,且易于开模制造。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隙式排水沟,包括排水槽(1)和缝隙式盖板(2),所述缝隙式盖板(2)设置在排水槽(1)顶面,所述缝隙式盖板(2)包括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连杆(23),所述连杆(23)连接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之间,所述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结构相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器(24),所述排水器(24)设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之间,并与第一盖板(21)和/或第二盖板(22)形成第一排水通道(241),所述排水器(24)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排水通道(2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隙式排水沟,包括排水槽(1)和缝隙式盖板(2),所述缝隙式盖板(2)设置在排水槽(1)顶面,所述缝隙式盖板(2)包括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和连杆(23),所述连杆(23)连接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之间,所述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结构相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器(24),所述排水器(24)设于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之间,并与第一盖板(21)和/或第二盖板(22)形成第一排水通道(241),所述排水器(24)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排水通道(2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式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1)朝向第二盖板(22)一侧设有第一支撑(211),且所述第一支撑(211)位于所述连杆(23)的上方,所述第二盖板(22)上对应的设有第二支撑(221),所述第一支撑(211)与第二支撑(221)之间形成容许排水器(24)底部穿过的间隙,所述排水器(24)底部穿过所述间隙后与连杆(23)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隙式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忠兴叶惠平王修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尚源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