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592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涉及地锚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地锚本体与地锚盘,所述地锚装置空心设置,所述地锚本体由上部、中部和底部组成,所述地锚本体的所述上部为第一旋盘,所述地锚本体的所述中部由若干第二旋盘沿所述地锚本体的轴向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地锚本体的所述底部为第三旋盘,所述第一旋盘与所述第三旋盘分别拼接于所述第二旋盘。拼接式的设置能够在运输过程中方便携带,同时安装也比较方便,在使用结束后,也方便去拆卸,进行回收,降低了使用成本。

A splicing ground ancho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锚装置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输电线路施工中经常要用到临时地锚,所述地锚用于在施工中临时锚固绞磨、转向或牵引滑车、临时拉线等,使用时地锚要固定在施工点的土地中,这种地锚包括位于地面以下与周围土体固定的地锚本体和露出地面带有地锚孔的地锚盘。常见的地锚主要有坑锚、桩锚、地钻锚、岩石锚筋地锚四大类,这四类地锚存在以下缺陷:1.使用范围均因土壤地质情况而受到限制,例如岩石锚筋地锚要先在岩石上打孔嵌入再浇筑而成,对现场环境依赖度高;钢板地锚则主要用在水稻田中,挖坑填埋而成;2.地锚盘为单层结构并且只有单个地锚孔,工作时只能单向受力,用在大跨越杆塔组立的输电线路施工时就要同时使用大量地锚。此外,大跨越杆塔组立的输电线路施工对地锚受力要求很高,常见地锚也难以满足强度需要。在公开号为CN20434329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全方位地锚盘的地锚。包括上下固定的地锚盘和地锚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地锚盘为竖向的多层结构且每层都设有若干绕周向环绕均布的地锚孔,每层的地锚孔中心轴线均为水平方向并且等高,地锚本体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于预设的基坑中。本技术通过预设基坑浇筑固定地锚下部的地锚本体于地下,固定牢固、强度高,适用范围广且不受土壤地质情况限制;地锚上部的地锚盘从现有的单层单孔结构改成竖向的多层多孔结构,每层的地锚孔都沿周向环绕均布并且地锚孔的中心轴线均为水平方向等高,这种地锚盘能够提供多个不同方向的地锚孔作相应的锚固连接点,施工时一个地锚可以同时锚固连接多个不同的工件并实现多向受力,如用于大跨越杆塔组立的输电线路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地锚的使用总数,明显提升现场的施工环境,减少场地现场的物品数量,便利施工、提高安全。上述装置虽然可以便于施工,但是难以拆卸,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拼接式的组装能够方便去拆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包括地锚本体与地锚盘,所述地锚本体空心设置,所述地锚本体由上部、中部和底部组成,所述地锚本体的所述上部为第一旋盘,所述地锚本体的所述中部由若干第二旋盘沿所述地锚本体的轴向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地锚本体的所述底部为第三旋盘,所述第一旋盘与所述第三旋盘分别拼接于所述第二旋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拼接式的设置能够在运输过程中方便携带,同时安装也比较方便,在使用结束后,也方便去拆卸,进行回收,降低了使用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盘下端设有“L”型卡勾,所述第二旋盘上端设有“L”型卡槽,下端设有“L”型卡勾,所述第三旋盘上端设有“L”型卡槽,下端设有“L”型卡勾,所述地锚盘上端设有“L”型卡槽,所述“L”型卡勾和“L”型卡槽卡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型的设置结构简单,无论是在连接还是拆卸的过程中都非常方便快捷,保证了在使用以及回收时的便利。进一步的,所述“L”型卡勾与“L”型卡槽上分别设有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L”型卡勾与“L”型卡槽卡接时,另设有开口销,所述开口销依次贯穿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且对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开口销能够防止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之间的相互窜动,影响拼接的稳定性,在拆卸后,剪断开口销,将旋盘回收,节省成本。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旋盘的上表面的投影面积小于其下表面的投影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旋盘的形状结构,在地底能够增强地面对其的阻力,提高了装置的抓取能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旋盘的外侧壁设有若干倒刺状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倒刺状凸起,通过凸起对地面有一个较大的抓取力,从而提高了装置在地底的阻力,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盘与所述第一旋盘的外表面上设有螺纹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螺纹片能够方便在插入地下的过程中,通过旋转插入,相较于直接插入能够省力,同时设置的螺纹片能够在地底增强地面对其的阻力,提高装置的抓取能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盘上表面设有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旋盘上的径向设有第三贯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连接件,通过若干连接件上的第三贯穿孔可以连接更多的装置,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盘的上表面设有环形柄,所述环形柄与所述第一旋盘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环形柄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连接不易弯折的设备,同时可以在不需要用的时候能够当做把手,转动连接能够在不使用的时候放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拼接式的设置能够在运输过程中方便携带,同时安装也比较方便,在使用结束后,也方便去拆卸,进行回收,降低了使用成本;(2)设置的倒刺状凸起,通过凸起对地面有一个较大的抓取力,从而提高了装置在地底的阻力,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开口销能够防止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之间的相互窜动,影响拼接的稳定性,在拆卸后,剪断开口销,将旋盘回收,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地锚本体;11、第一旋盘;12、第二旋盘;13、第三旋盘;2、地锚盘;3、“L”型卡勾;4、“L”型卡槽;5、第一贯穿孔;6、开口销;7、凸起;8、螺纹片;9、连接件;10、第三贯穿孔;14、环形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包括地锚本体1与地锚盘2,地锚本体1空心设置,地锚本体1由上部、中部和底部组成,地锚本体1的上部为第一旋盘11,地锚本体1的中部由若干第二旋盘12(图中为两个)沿地锚本体1的轴向依次拼接而成,地锚本体1的底部为第三旋盘13,第一旋盘11与第三旋盘13分别拼接于第二旋盘12。第三旋盘13下侧拼接于地锚盘2。第一旋盘11下端设有“L”型卡勾3,第二旋盘12上端设有“L”型卡槽4,下端设有“L”型卡勾3,第三旋盘13上端设有“L”型卡槽4,下端设有“L”型卡勾3,地锚盘2上端设有“L”型卡槽4,“L”型卡勾3和“L”型卡槽4卡接配合。“L”型卡勾3和“L”型卡槽4如图2所示。“L”型的设置结构简单,无论是在连接还是拆卸的过程中都非常方便快捷,拼接式的设置能够在运输过程中方便携带,在使用结束后,也方便去拆卸,进行回收,降低了使用成本。如图1所示,“L”型卡勾3与“L”型卡槽4上分别设有第一贯穿孔5与第二贯穿孔,“L”型卡勾3与“L”型卡槽4卡接时,另设有开口销6,开口销6依次贯穿第一贯穿孔5与第二贯穿孔且对第一贯穿孔5与第二贯穿孔(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开口销6能够防止第一贯穿孔5与第二贯穿孔之间的相互窜动,影响拼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包括地锚本体(1)与地锚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锚本体(1)空心设置,所述地锚本体(1)由上部、中部和底部组成,所述地锚本体(1)的所述上部为第一旋盘(11),所述地锚本体(1)的所述中部由若干第二旋盘(12)沿所述地锚本体(1)的轴向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地锚本体(1)的所述底部为第三旋盘(13),所述第一旋盘(11)与所述第三旋盘(13)分别拼接于所述第二旋盘(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包括地锚本体(1)与地锚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锚本体(1)空心设置,所述地锚本体(1)由上部、中部和底部组成,所述地锚本体(1)的所述上部为第一旋盘(11),所述地锚本体(1)的所述中部由若干第二旋盘(12)沿所述地锚本体(1)的轴向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地锚本体(1)的所述底部为第三旋盘(13),所述第一旋盘(11)与所述第三旋盘(13)分别拼接于所述第二旋盘(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盘(11)下端设有“L”型卡勾(3),所述第二旋盘(12)上端设有“L”型卡槽(4),下端设有“L”型卡勾(3),所述第三旋盘(13)上端设有“L”型卡槽(4),下端设有“L”型卡勾(3),所述地锚盘(2)上端设有“L”型卡槽(4),所述“L”型卡勾(3)和“L”型卡槽(4)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接式地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卡勾(3)与“L”型卡槽(4)上分别设有第一贯穿孔(5)与第二贯穿孔,“L”型卡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洪斌刘福军高秀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久益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