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能量转换器、阀、循环泵、低温换热器、热力膨胀阀、电磁阀、干燥过滤器、高温换热器、回热器、压缩机、储液器等,能量转换器包括集箱、配箱、管束,循环泵与集箱、供热阀、制冷阀相连,制冷阀与高温换热器相通,供热阀、制冷阀与低温换热器相连,循环泵与制冷阀及用户相连,低温换热器、供热阀门与配箱相连,回热器蒸汽管的出入口分别与低温散热器、压缩机的吸气口相接,压缩机的排气口与高温换热器相连,高温换热器与储液罐、回液器、干燥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低温换热器串接在一起,还与制冷阀、供热阀相连,供热阀与用户相接,用户与循环泵、供热阀、高温换热器相连,制冷阀与配箱相连,制冷阀与蒸发器及用户相连。(*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利用置换自然界中水和土壤等其中的能量进行供暖和制冷的能量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供暖制冷通常采用使用电阻能或燃烧和另设一套制冷机组等方式,这些方式存在着污染环境、效率低、运行费用较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污染、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并可供热制冷一机两用的自然能量转换装置。本技术包括能量转换器、制冷阀、供热阀、传输管、循环泵、低温换热器、热力膨胀阀、电磁阀、干燥过滤器、 高温换热器、回热器、压缩机、储液器等,其特点是能量转换器是由集箱、管束、配箱、支架等组成,集箱通过传输管路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传输管分别与第一供热阀、第一制冷阀相连,第一制冷阀通过传输管与高温换热器的用户工质入口相通,第一供热阀、第二制冷阀分别通过管路与低温换热器的入口相连,第二制冷阀的另一端通过传输管路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传输管路与用户相连,低温换热器的取(散)热工质出口通过传输管、第四供热阀门与能量转换器的配箱相连,低温散热器中的取热工质出口与回热器的蒸汽管入口通过传输管相连,回热器的蒸汽管的出口通过传输管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接,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传输管与高温换热器的升温工质入口相连,高温换热器的升温工质出口通工质出口通过传输管与储液罐、回液器、干燥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低温换热器串接在一起,高温换热器还与第三制冷阀、第三供热阀相连通,第三供热阀通过传输管与用户相接,用户的出口通过传输管路与循环泵、第四供热阀相连后与高温换热器相连通,第三制冷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能量转换器的配箱相连,第四制冷阀的一端通过传输管路与蒸发器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用户相连。本技术可制冷供热一机两用,效率高、制热系数为3.95以上(即输入1KW的电能可得到3.95KW的以上的热能),运行费用低,且无任何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能量转换器、四个制冷切换阀17-20、四个供热切换阀21-24、传输管、循环泵25、27、低温换热器6、热力膨胀阀7、视液镜8、电磁阀9、干燥过滤器10、回热器11、压缩机12、储液器13、膨胀器16、26、高温换热器14等,其特点是能量转换器是由集箱2、管束3、配箱4、支架5等组成,管束3的两端分别与集箱2与配箱4相连,支架5支撑在管束3的下端,集箱2通过传输管路与膨胀器26及循环泵25相连,循环泵25通过传输管分别与第一供热阀23与第一制冷阀20相连,第一制冷阀20通过传输管与高温换热器14的用户工质入口相通,第一供热阀23、第二制冷阀17分别通过传输管路与低温换热器6的入口相连,第二制冷阀17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循环泵27相连,循环泵27通过管路与膨胀器16及用户15相连,低温散热器6的介质出口通过传输管、第四供热阀门24与能量转换器的配箱4相连,低温换热器6中的升温工质的出口与回热器11的蒸汽管入口通过传输管相连,回热器11的蒸汽管的出口通过传输管与压缩机12的吸气口相接,压缩机12的排气口通过传输管与高温换热器14的升温工质入口相连,高温换热器14的升温工质出口通过传输管与储液罐13、回液器11、干燥过滤器10视液镜9、电磁阀8、热力膨胀阀7、低温换热器6串接在一起,高温换热器14还与第三制冷阀门18、第三供热阀门21相连通,第三供热阀门21通过传输管与用户15相接,用户15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循环泵27、及第四供热阀22返回与高温换热器14相通,第三制冷阀们18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能量转换器的配箱4相连,第四制冷阀门19的一端通过管路与低温换热器6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用户15相连。使用时,将能量转换器安装在排水管1、排水井、排水池和其它水体中,外形可根据其内腔的容积组合安装,当供热运行时,关闭制冷阀门17-20,开启阀门21-24,这时污水的热量Qe被能量转换器中的载能媒体用循环泵25传导给低温换热器6内的升温工质,其吸热后蒸发汽化为低温低压的蒸汽携带污水热量Qe经回热器11,被压缩机12吸入机内,压缩成高温高压蒸汽,此时能量转换器中的载能媒体吸热后又被循环泵25送回到能量转换器中,继续向温度高于它的的污水吸热,压缩机12所消耗的电能P如不计压缩机散热损失则全部转换为热能。压缩机12把高温高压的蒸汽(热量为Qe+P)排往高温换热器14冷凝放热传导给终端散(吸)热设备的循环水,循环水携带在高温换热器14得到的热量Qh被循环泵27输送给终端散(吸)热设备,达到向室内供热的目的。高温高压的蒸汽在高温换热器14放热冷凝成液体,经储液器13、回热器11、干燥过滤器10、视液镜9、电磁阀8和经热力膨胀阀7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汽液混合物进入低温换热器6完成一个循环。当制冷运行时,关闭供热阀们21-24,开启阀门17-20,即可向室内制冷吸热。权利要求1.一种自然能量转换装置,包括能量转换器、制冷阀、供热阀、传输管、循环泵、低温换热器、热力膨胀阀、电磁阀、干燥过滤器、高温换热器、回热器、压缩机、储液器等,其特点是能量转换器是由集箱、管束、配箱、支架等组成,集箱通过传输管路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传输管分别与第一供热阀、第一制冷阀相连,第一制冷阀通过传输管与高温换热器的用户工质入口相通,第一供热阀、第二制冷阀分别通过管路与低温换热器的入口相连,第二制冷阀的另一端通过传输管路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传输管路与用户相连,低温换热器的取(散)热工质出口通过传输管、第四供热阀门与能量转换器的配箱相连,低温散热器中的取热工质出口与回热器的蒸汽管入口通过传输管相连,回热器的蒸汽管的出口通过传输管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接,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传输管与高温换热器的升温工质入口相连,高温换热器的升温工质出口通过传输管与储液罐、回液器、干燥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低温换热器串接在一起,高温换热器还与第三制冷阀、第三供热阀相连通,第三供热阀通过传输管与用户相接,用户的出口通过传输管路与循环泵、第四供热阀相连后与高温换热器相连通,第三制冷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能量转换器的配箱相连,第四制冷阀的一端通过传输管路与蒸发器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用户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包括能量转换器、阀、循环泵、低温换热器、热力膨胀阀、电磁阀、干燥过滤器、高温换热器、回热器、压缩机、储液器等,能量转换器包括集箱、配箱、管束,循环泵与集箱、供热阀、制冷阀相连,制冷阀与高温换热器相通,供热阀、制冷阀与低温换热器相连,循环泵与制冷阀及用户相连,低温换热器、供热阀门与配箱相连,回热器蒸汽管的出入口分别与低温散热器、压缩机的吸气口相接,压缩机的排气口与高温换热器相连,高温换热器与储液罐、回液器、干燥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低温换热器串接在一起,还与制冷阀、供热阀相连,供热阀与用户相接,用户与循环泵、供热阀、高温换热器相连,制冷阀与配箱相连,制冷阀与蒸发器及用户相连。文档编号F24J3/00GK2608911SQ0321116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邱鸿烈 申请人:邱鸿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能量转换装置,包括能量转换器、制冷阀、供热阀、传输管、循环泵、低温换热器、热力膨胀阀、电磁阀、干燥过滤器、高温换热器、回热器、压缩机、储液器等,其特点是能量转换器是由集箱、管束、配箱、支架等组成,集箱通过传输管路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传输管分别与第一供热阀、第一制冷阀相连,第一制冷阀通过传输管与高温换热器的用户工质入口相通,第一供热阀、第二制冷阀分别通过管路与低温换热器的入口相连,第二制冷阀的另一端通过传输管路与循环泵相连,循环泵通过传输管路与用户相连,低温换热器的取(散)热工质出口通过传输管、第四供热阀门与能量转换器的配箱相连,低温散热器中的取热工质出口与回热器的蒸汽管入口通过传输管相连,回热器的蒸汽管的出口通过传输管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接,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传输管与高温换热器的升温工质入口相连,高温换热器的升温工质出口通过传输管与储液罐、回液器、干燥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低温换热器串接在一起,高温换热器还与第三制冷阀、第三供热阀相连通,第三供热阀通过传输管与用户相接,用户的出口通过传输管路与循环泵、第四供热阀相连后与高温换热器相连通,第三制冷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能量转换器的配箱相连,第四制冷阀的一端通过传输管路与蒸发器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用户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鸿烈,
申请(专利权)人:邱鸿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