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内置夹具定位强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424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白车身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内置夹具定位强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侧围总成重心两侧设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固定位置;步骤二、设计、安装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步骤三、现场安装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三坐标测量仿形块的X、Y、Z数据,调整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到理论位置;步骤四、结合侧围总成件定位销负载变化量,调整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控压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地板夹具增加侧围总成支撑单元的方法来化解侧围总成重力对翻转定位销强度的影响,解决了现有内置夹具定位强度不足的问题。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strength of built-in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内置夹具定位强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白车身
,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内置夹具定位强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白车身主拼定位方式有内置和外置夹具两类,为满足焊接可达性的需求,有很多主机厂采用内置夹具定位方式,但是侧围总成定位孔在车身外侧,内置夹具要实现侧围总成的定位需求,需要在内置夹具侧围定位销单元上增加翻转单元,翻转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定位单元强度下降,侧围定位销在受侧围总成重力影响后出现Z向下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内置夹具定位强度的方法,通过地板夹具增加侧围总成支撑单元的方法来化解侧围总成重力对翻转定位销强度的影响,解决了现有内置夹具定位强度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一种提高内置夹具定位强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侧围总成重心两侧设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固定位置;步骤二、根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固定位置计算第一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1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2,并且根据第一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1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2选取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所需要的气缸和控压阀;步骤三、现场安装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三坐标测量第一支撑单元中第一仿形块1和第二支撑单元第二仿形块9的X、Y、Z数据,调整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到理论位置;步骤四、结合侧围总成件定位销负载变化量,调整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控压阀,保证支撑后的侧围总成定位销负载状态下距离理论值变化量在±0.1mm之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可以完美的解决重力对定位销定位精度的影响,实现内置夹具单元±0.1mm精度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力计算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侧围定位支撑单元安装示意图。图中:1、第一仿形块;2、第一气缸;3、第一连接板;4、滑块;5、滑轨;6、第一支座;7、耳轴座;8、焊接框架;9、第二仿形块;10、第一连接座;11、第二气缸;12、第二连接板;13、过渡板;14、第二支座;15、Z向限位块;16、第二控压阀。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提高内置夹具定位强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侧围总成重心两侧设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固定位置,支撑位置选择在重心两侧距离重心1/4门槛—1/3门槛区间内;步骤二、根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固定位置计算第一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1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2,并且根据第一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1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2选取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所需要的气缸和控压阀;参阅图1,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1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2通过下述公式计算:F1+F2=GF1*L1=F2*L2其中,G为侧围总成重力;L1为支撑力F1到重力G的垂直距离;L2为支撑力F2到重力G的垂直距离。计算出支撑力F1和支撑力F2后查找手册找到适合的气缸和控压阀。步骤三、现场安装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调整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中支撑块到理论位置;参阅图2,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第一仿形块1、第一气缸2、第一连接板3、滑块4、滑轨5、第一支座6和耳轴座7;所述第一仿形块1通过第一连接块固定在第一连接板3上;所述第一支座6固定在夹具基板上;所述第一气缸2的固定端固定在第一支座6上;所述第一气缸2的活动端与耳轴座7连接;所述耳轴座7与第一连接板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另一端与滑块4固定;所述滑块4在滑轨5上滑动;所述滑轨5固定在焊接框架8上;所述第一气缸2上安装有第一控压阀。参阅图3,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二仿形块9、第一连接座10、第二气缸11、第二连接板12、第二支座14和Z向限位块15;所述第二仿形块9和第一连接座10之间设置有垫片,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气缸11的固定端与第二连接板1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气缸11的活动端和第一连接座10下端的过渡板13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另一端和第二支座14固定;所述Z向限位块15的固定端通过第二连接块固定在第二连接板12上;所述Z向限位块15的活动端固定在过渡板13上;所述Z向限位块15的固定端限位活动端;所述第二气缸11上安装有第二控压阀16。安装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三坐标测量第一仿形块1和第二仿形块9的X、Y、Z数据,调整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到设计的理论位置。步骤四、侧围总成定位在内置夹具定位销上,调整控压阀,保证支撑后的侧围总成定位销负载状态下距离理论值变化量在±0.1mm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内置夹具定位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在侧围总成重心两侧设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固定位置;/n步骤二、根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固定位置计算第一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1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2,并且根据第一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1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2选取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所需要的气缸和控压阀;/n步骤三、现场安装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三坐标测量第一支撑单元中第一仿形块(1)和第二支撑单元第二仿形块(9)的X、Y、Z数据,调整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到理论位置;/n步骤四、结合侧围总成件定位销负载变化量,调整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控压阀,保证支撑后的侧围总成定位销负载状态下距离理论值变化量在±0.1mm之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内置夹具定位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侧围总成重心两侧设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固定位置;
步骤二、根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的固定位置计算第一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1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2,并且根据第一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1和第二支撑单元的支撑力F2选取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所需要的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川川王子欣高建昊蔡金生刘洋谷昊李长松毛柏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