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834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涉及污泥干化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污泥返混机,带式污泥干化机,送风机,气体冷却器,余热回收器,吸收式热泵和热风换热器。其中污泥返混机将干污泥与湿污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造粒。带式污泥干化机内设置多层传送带,干化机内设置回热室和干化室,污泥自上而下传输并干化。其中气体冷却器可以是翅片管表冷器或者喷淋冷却器。其中吸收式热泵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回收干化机排气余热,冷凝器和吸收器循环热水加热热风干化污泥,回热室内回热风加热湿污泥。此系统可以回收干化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泥干化成本。

Sludge drying system based on absorp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泥干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在近些年国家发展过程中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力度不断加强,但是污水中产生的污泥始终未得到较好的处置。至2018年国内污泥大多采用填埋方法,存在严重土地污染、资源浪费。污泥处理大致分为:浓缩、消化、脱水、干化、最终处置,几个过程。污泥经过机械脱水后含水率在60%~90%之间,如果想进行进一步应用,例如焚烧、建材、肥料等都需要进行污泥干化。通过污泥干化可以降低污泥含水率,提高污泥低热值,并方便运输,减少异味。目前污泥干化多采用燃气烟气干化、蒸汽干化、热风干化,此类方法排气温度高,运行成本高,存在严重资源浪费。目前余热回收装置多采用压缩式热泵,但压缩式热泵用电驱动,运行成本高较高。现有的空气取水装置,例如专利CN200820079380公开的一种热泵和污泥干化集成系统,无法将烘干机产生的余热进行充分应用,且用电做驱动能源运行费用较高。CN201810238997公开一种多功能污泥干化机,其中应用电加热部分耗能多,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避免能源浪费,提高污泥干化效率,降低干化成本;同时系统为闭式循环系统,无废气排出,节能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包括污泥返混机、带式污泥干化机、气体冷却器、余热回收器、吸收式热泵和热风换热器;所述污泥返混机用于混合湿污泥和干污泥,并造粒,所述污泥返混机的出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进料口进行连接,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出料口与所述污泥返混机的进口连接;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底部设置有热风送风口,顶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热风送风口连接所述热风换热器,用于通入干化热风,所述热风换热器与所述吸收式热泵连接;所述排风口依次连接所述气体冷却器和余热回收器。优选的,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内设置有多层依次进行连接的污泥传送带,所述污泥传送带上铺设丝网。优选的,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内设置污泥回热室和污泥干化室,所述污泥回热室和污泥干化室通过隔板隔离;所述污泥回热室底部的进风口连接有回热送风机,用于通风冷却干污泥,所述污泥回热室的顶部设置出风口用于回热排风;所述热风送风口和排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污泥干化室的底部和顶部,用于从下而上逐层加热污泥;所述污泥传送带穿过所述隔板,所述污泥与所述隔板连接处设置软密封。优选的,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污泥回热室的顶端和底端,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处分别设置进料涡轮和出料涡轮。优选的,所述气体冷却器为翅片管冷却器,所述翅片管冷却器的管内循环冷水,管外翅片侧流动低温湿空气,用于为湿空气降温,进行冷却除湿。优选的,所述气体冷却器为喷淋塔式冷却器,所述喷淋塔式冷却器的喷淋塔内喷淋循环冷水。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器采用间壁式换热器或喷淋换热器。优选的,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蒸发器、吸收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内的循环冷水通入余热回收器回收空气余热,所述发生器与冷凝器加热循环热水,热水进入热风换热器加热热风,所述发生器连接有驱动热源用于加热所述发生器内的混合工质。优选的,所述驱动热源包括燃气、烟气、水蒸汽、热水或工业废热。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器设置有排气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气口设置有排气阀。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将污泥干化与余热回收综合应用相结合,避免能源浪费,提高污泥干化效率,降低干化成本,同时系统为闭式循环系统,无废气排出,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视图;图3为图1中B处局部视图;图4为喷淋式气体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湿污泥;2、污泥返混机;3、混合污泥颗粒;4、返混干污泥;5、污泥回热室;6、污泥干化室;7、回热送风机;8、回热排风;9、干污泥出料;10、热风送风口;11、带式污泥干化机;12、干化热风;13、排风口;14、低温排气;15、污泥传送带;16、气体冷却器;17、循环水冷却喷淋塔;18、冷却风送风机;19、循环水泵;20、空气冷却喷淋塔;21、余热回收器;22、蒸发器;23、吸收器;24、发生器;25、冷凝器;26、驱动热源;27、热风换热器;28、热风送风机;29、排气阀;30、进料涡轮;31、出料涡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避免能源浪费,提高污泥干化效率,降低干化成本;同时系统为闭式循环系统,无废气排出,节能环保。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主要包括污泥返混机2、带式污泥干化机11、回热送风机7、气体冷却器16、余热回收器21、吸收式热泵、热风换热器27、热风送风机28、驱动热源26。所述污泥返混机2采用现有装置,用于混合湿污泥1和返混干污泥4,并造粒产生混合污泥颗粒3;污泥经过返混后通过进料涡轮30进入污泥回热室5加热,污泥通过软密封进入污泥干化室6,污泥传送带15传送污泥,从上而下逐层传输,污泥干化完后进入污泥回热室5,回热风冷却干污泥,干化污泥冷却后经过污泥出料涡轮31排出带式污泥干化机11,具体地污泥回热室5底部排出干污泥出料9,顶部排出回热排风;带式污泥干化机11排出低温湿空气进入气体冷却器16,循环空气降温除湿。具体地,软密封是指在传送带与隔板之间用软性板材(如软帘)填充,软性板材一端固定在隔板上,对应一端敷在传送带上,在密封阻风的同时,不影响传送带的传送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冷却器16采用翅片管冷却器,管内循环冷水,管外翅片侧流动低温湿空气,低温湿空气降温,起到冷却除湿作用,气体冷却器16冷源可以是自然空气或是制冷机冷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24、蒸发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返混机、带式污泥干化机、气体冷却器、余热回收器、吸收式热泵和热风换热器;所述污泥返混机用于混合湿污泥和干污泥,并造粒,所述污泥返混机的出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进料口进行连接,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出料口与所述污泥返混机的进口连接;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底部设置有热风送风口,顶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热风送风口连接所述热风换热器,用于通入干化热风,所述热风换热器与所述吸收式热泵连接;所述排风口依次连接所述气体冷却器和余热回收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返混机、带式污泥干化机、气体冷却器、余热回收器、吸收式热泵和热风换热器;所述污泥返混机用于混合湿污泥和干污泥,并造粒,所述污泥返混机的出口与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进料口进行连接,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出料口与所述污泥返混机的进口连接;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底部设置有热风送风口,顶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热风送风口连接所述热风换热器,用于通入干化热风,所述热风换热器与所述吸收式热泵连接;所述排风口依次连接所述气体冷却器和余热回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内设置有多层依次进行连接的污泥传送带,所述污泥传送带上铺设丝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内设置污泥回热室和污泥干化室,所述污泥回热室和污泥干化室通过隔板隔离;所述污泥回热室底部的进风口连接有回热送风机,用于通风冷却干污泥,所述污泥回热室的顶部设置出风口用于回热排风;所述热风送风口和排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污泥干化室的底部和顶部,用于从下而上逐层加热污泥;所述污泥传送带穿过所述隔板,所述污泥与所述隔板连接处设置软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吸收式技术的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污泥干化机的进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刘浩鹏刘大庆范毅韩爽
申请(专利权)人:同方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