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324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包括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第一筒体的顶部设置涡流分离器,隔板开设连通下腔体与第一筒体的侧向入口,位于下腔体悬吊两个第一旋风分离管,以及两个第二旋风分离管;第一筒体的顶部侧壁设置与上腔体连通的板状分离组件,含尘气流螺旋向下运动以被涡流分离器分离形成粗颗粒与细颗粒,粗颗粒掉落至第一筒体并排出,细颗粒随经由板状分离组件进入至上腔体中,并依次通过第二旋风分离管及第一旋风分离管以分离出细颗粒。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下腔体中所设置一字排开设置的第二旋风分离管及第一旋风分离管的技术方案,有效地防止了气流窜流返混现象,从而提高了该多管式旋风除尘器的整体除尘性能。

A multi tube cycl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
技术介绍
旋风除尘器是除尘装置的一类,其除尘机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尘粒落入灰斗。旋风除尘器作为一种气固分离设备,具有操作维修方便、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处理气量大、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可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燃煤发电、冶金、采矿、轻工业和环保等领域中的固体颗粒的分离过程。申请人经过检索后发现公开号为CN10933158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及其相关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旋风除尘装置均存在无法分离不同粒径颗粒的缺陷;同时,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除尘器存在气流窜流返混现象,从而进一步导致对待净化处理中的空气中所含有的不同粒径颗粒的分离效果不佳的现象。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用于分离不同粒径颗粒的旋风分离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尤其是为了提高了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的分离效果,防止气流窜流返混现象,并提高该多管式旋风除尘器的整体除尘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包括:垂直贴合排布的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形成第一排放口,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形成第二排放口,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设置涡流分离器,所述第二筒体内部横置一隔板,以将第二筒体分隔为上腔体与下腔体,所述隔板开设连通下腔体与第一筒体的侧向入口,位于下腔体悬吊两个第一旋风分离管,以及两个第二旋风分离管,所述第二筒体的顶部侧壁开设出气口;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侧壁设置与上腔体连通的板状分离组件,所述板状分离组件由倾斜设置的平板、第一多齿斜板及第二多齿斜板组成,所述第一筒体顶部具敞口;含尘气流螺旋向下运动以被所述涡流分离器分离形成粗颗粒与细颗粒,粗颗粒掉落至第一筒体并排出第一筒体,细颗粒随经由板状分离组件进入至上腔体中,并依次通过第二旋风分离管及第一旋风分离管以分离出细颗粒,粗颗粒掉落至第二筒体并排出第二筒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旋风分离管连通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两个第一旋风分离管呈垂直设置,两个第二旋风分离管倾斜设置,且两个第二旋风分离管的底部相互靠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旋风分离管包括:第一圆筒部,同轴垂直延伸入第一圆筒部的排气管,侧向延伸入第一圆筒部的第一进气管,所述排气管连通上墙体与下腔体,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底部形成具敞口的第一圆锥部,第一进气管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向入口予以设置,所述排气管与隔板固定设置;所述上腔体中设置与第一旋风分离管连接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接排气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旋风分离管包括:第二圆筒部,同轴垂直延伸入第二圆筒部的第二进气管,内置于第二圆筒部内部且能够水平旋转的导向轮,以及设置于导向轮底部的锥形导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隔板固定设置;所述导向轮设置多个螺旋间隔布置的导向叶片,相邻两个导向叶片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锥形导管设置第一出料孔,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底部设置与第一出料孔同轴布置且位于第一出料孔下方的第二出料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设置与隔板齐平的支架,所述涡流分离器的环形侧壁形成多个棱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收缩并形成所述第一排放口,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收缩并形成所述第二排放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板、第一多齿斜板及第二多齿斜板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依次逐渐增大,所述平板与第一多齿斜板形成第一扩口部,所述第一多齿斜板与第二多齿斜板形成第二扩口部,所述第一扩口部与第二扩口部所形成的开口均朝向涡流分离器予以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多齿斜板及第二多齿斜板包括板体及凸伸出板体的若干条形凸肋,所述条形凸肋的纵向延伸方向与第二筒体相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扩口部与第二扩口部所形成的开口角度相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均呈圆柱状,两个第一旋风分离管及两个第二旋风分离管呈直线设置,且延伸过第二筒体的中轴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中,含尘气流切向进入第一圆筒部顶部所设置的涡流分离器,初步分离出粗颗粒与细颗粒,细颗粒通过板状分离组件随气流进入到上腔体中,并依次通过第二旋风分离管及第一旋风分离管以分离出细颗粒,由此通过在下腔体中所设置一字排开设置的第二旋风分离管及第一旋风分离管的技术方案,显著地提高了对不同粒径的固相颗粒的分离效果,有效地防止了气流窜流返混现象,从而提高了该多管式旋风除尘器的整体除尘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B-B-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箭头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沿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5为第二旋风分离管沿垂直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第一旋风分离管沿垂直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沿图6中D-D向的剖视图;图8为第一多齿斜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示出的各个说明书附图采用简要画法绘制,并忽略壁厚。同时,本实施例所揭示的多管式旋风除尘器所揭示的装置、部件或者组成部分均可采用不锈钢制成。参图1至图8所揭示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该管式旋风除尘器,包括:垂直贴合排布的第一筒体14与第二筒体6。第一筒体14与第二筒体6均呈圆柱状,且第一筒体14的底部设置倒圆锥部13,倒圆锥部13的底部形成第一排放口12,第二筒体6的底部设置倒圆锥部8,倒圆锥部8的底部形成第二排放口9。第一排放口12连接收集粗颗粒的收集装置(未示出),第二排放口9连接收集细颗粒的另一个收集装置(未示出)。上述收集装置可为布袋,也可以通过管道将分离出的固相颗粒输送至现有技术中其他的能够用于收容固相颗粒的装置或者容器中。结合图1所示,第一筒体14的顶部形成敞口50,含有各种不同粒径的固相颗粒切向进入第一圆筒部14顶部所设置的涡流分离器2,初步分离出粗颗粒与细颗粒。第一筒体14的底部形成第一排放口12,所述第二筒体6的底部形成第二排放口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垂直贴合排布的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形成第一排放口,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形成第二排放口,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设置涡流分离器,所述第二筒体内部横置一隔板,以将第二筒体分隔为上腔体与下腔体,所述隔板开设连通下腔体与第一筒体的侧向入口,位于下腔体悬吊两个第一旋风分离管,以及两个第二旋风分离管,所述第二筒体的顶部侧壁开设出气口;/n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侧壁设置与上腔体连通的板状分离组件,所述板状分离组件由倾斜设置的平板、第一多齿斜板及第二多齿斜板组成,所述第一筒体顶部具敞口;/n含尘气流螺旋向下运动以被所述涡流分离器分离形成粗颗粒与细颗粒,粗颗粒掉落至第一筒体并排出第一筒体,细颗粒随经由板状分离组件进入至上腔体中,并依次通过第二旋风分离管及第一旋风分离管以分离出细颗粒,粗颗粒掉落至第二筒体并排出第二筒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式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垂直贴合排布的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形成第一排放口,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形成第二排放口,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设置涡流分离器,所述第二筒体内部横置一隔板,以将第二筒体分隔为上腔体与下腔体,所述隔板开设连通下腔体与第一筒体的侧向入口,位于下腔体悬吊两个第一旋风分离管,以及两个第二旋风分离管,所述第二筒体的顶部侧壁开设出气口;
所述第一筒体的顶部侧壁设置与上腔体连通的板状分离组件,所述板状分离组件由倾斜设置的平板、第一多齿斜板及第二多齿斜板组成,所述第一筒体顶部具敞口;
含尘气流螺旋向下运动以被所述涡流分离器分离形成粗颗粒与细颗粒,粗颗粒掉落至第一筒体并排出第一筒体,细颗粒随经由板状分离组件进入至上腔体中,并依次通过第二旋风分离管及第一旋风分离管以分离出细颗粒,粗颗粒掉落至第二筒体并排出第二筒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式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管连通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两个第一旋风分离管呈垂直设置,两个第二旋风分离管倾斜设置,且两个第二旋风分离管的底部相互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管式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管包括:第一圆筒部,同轴垂直延伸入第一圆筒部的排气管,侧向延伸入第一圆筒部的第一进气管,所述排气管连通上墙体与下腔体,所述第一圆筒部的底部形成具敞口的第一圆锥部,第一进气管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侧向入口予以设置,所述排气管与隔板固定设置;所述上腔体中设置与第一旋风分离管连接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连接排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式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