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岸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229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岸桥,包括门框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一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海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及,岸桥上部结构,包括:陆侧上横梁,沿第一方向分别与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海侧上横梁,与陆侧上横梁连接,且沿第一方向分别与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可拆卸连接;以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岸桥上部结构沿第三方向相对门框结构运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运输过程中的整机高度问题。

A kind of shore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岸桥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
,特别涉及一种岸桥。
技术介绍
岸桥,又称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是用来在岸边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设备。例如,公开号为CN107285208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主小车岸桥,在岸桥的大梁上具有两部主小车,主小车用于对船舶的装卸,两部主小车具有各自独立的起升机构和吊具,两部主小车各自独立运行,或者,两部主小车互相连接,吊具也互相连接,两部主小车合并运行。岸桥制造商把岸桥以整机运输的方式来交机,整机运输比散件运输到码头后进行组装有诸多优势:整机运输可充分利用制造商场地、技术、人员、设备的优势,完成岸桥安装调试工作,所有问题都可在制造商处妥善解决,降低制造周期;整机运输将调试好的岸桥运到码头后,即可投入使用,减少占用用户码头进行组装或调试的时间,确保岸桥准时交付使用。岸桥整机运输一般通过水路,有时会遇到大桥,电缆等有高度限制的障碍物,影响运输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岸桥运输过程中,遇到有高度限制的障碍物,影响运输通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岸桥,可解决运输过程中的整机高度问题,即在运输时降低它的整机高度以通过障碍物,到达用户码头后则恢复原有高度,正常工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岸桥,包括:门框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一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及,岸桥上部结构,包括:陆侧上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海侧上横梁,与所述陆侧上横梁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可拆卸连接;以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岸桥上部结构沿第三方向相对所述门框结构运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解决运输过程中的整机高度问题,即在运输时降低它的整机高度以通过障碍物,到达用户码头后则恢复原有高度,正常工作。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陆侧上横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之间,所述第一部分能够和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部分能够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分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呈钝角设置,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钝角;所述第三部分沿第五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钝角。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钝角和所述第二钝角相等。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陆侧立柱法兰连接,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法兰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海侧上横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之间,所述第一部分能够和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部分能够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可拆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分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呈钝角设置,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钝角;所述第三部分沿第五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钝角。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钝角和所述第二钝角相等。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海侧立柱法兰连接,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法兰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通过陆侧下横梁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陆侧下横梁上的第一陆侧卷扬机和第二陆侧卷扬机;第一滑轮,设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的顶部;第二滑轮,设于所述第二陆侧立柱的顶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陆侧上横梁底部的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第一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一陆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一滑轮后与所述第三滑轮连接;第二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二陆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二滑轮后与所述第四滑轮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通过海侧下横梁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海侧下横梁上的第一海侧卷扬机和第二海侧卷扬机;第五滑轮,设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的顶部;第六滑轮,设于所述第二海侧立柱的顶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海侧上横梁底部的第七滑轮和第八滑轮;第三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一海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五滑轮后与所述第七滑轮连接;第四钢丝绳,一端与所述第二海侧卷扬机连接,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六滑轮后与所述第八滑轮连接。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岸桥的主视图一;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岸桥的左视图一;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岸桥的右视图一;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岸桥的主视图二;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岸桥的左视图二;图6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岸桥的右视图二;图7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岸桥的左视图三;图8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岸桥的右视图三;图9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岸桥中陆侧上横梁的侧视图;图10是图9中B方向视角下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岸桥中第二陆侧立柱上的法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岸桥,其特征在于,包括:/n门框结构,包括:/n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n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一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及,/n岸桥上部结构,包括:/n陆侧上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n海侧上横梁,与所述陆侧上横梁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可拆卸连接;以及,/n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岸桥上部结构沿第三方向相对所述门框结构运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岸桥,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框结构,包括:
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陆侧立柱和第二陆侧立柱;
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海侧立柱和第二海侧立柱,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一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岸桥上部结构,包括:
陆侧上横梁,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
海侧上横梁,与所述陆侧上横梁连接,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可拆卸连接;以及,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岸桥上部结构沿第三方向相对所述门框结构运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侧上横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之间,所述第一部分能够和所述第一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部分能够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呈钝角设置,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一钝角;所述第三部分沿第五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第二钝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角和所述第二钝角相等。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陆侧立柱法兰连接,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二陆侧立柱法兰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侧上横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海侧立柱和所述第二海侧立柱之间,所述第一部分能够和所述第一海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鹏张明海李义明赵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