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4820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每1L该聚维酮碘中包含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45~60份聚乙烯醇、10~110份聚维酮碘、1~3份聚维酮K30、0.1~5份有效碘稳定剂、4.7份pH稳定剂、200~400份保湿润肤防冻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产品具有良好的附着性、稳定性和杀菌力;在保证消毒杀菌的功效的同时,对皮肤表面作用温和、无刺激,能有效保持皮肤湿润和弹性润肤作用;在低温环境下保持流动性,方便使用,满足低温环境下的消毒杀菌需求。

Film forming povidone iodine solu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备
,特别是涉及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聚维酮碘(PVP-I)是碘与高分子化合物聚维酮(PVP)络合而成的外用消毒防腐剂。聚维酮碘为碘伏消毒剂,为广谱的强力杀菌消毒剂,对病毒、细菌、真菌及霉菌孢子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PVP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性聚合物,本身无抗菌作用,但可提高碘的溶解度。在生产过程中PVP形成微小包腔载体,将碘离子络合在微囊的腔体内,形成PVP-I。在水溶液状态下,由于它对细胞膜的亲和作用,能将碘直接引到细菌物胞表面,这对提高碘能将碘直接引到细菌的细胞表面,这对提高碘的抗菌活性有意义,碘的进攻靶是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质膜,在几秒钟内就立即杀死细菌。因为当巯基化合物,肽类、蛋白质、酶、脂质和核酸等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碘化,使之失活性,造其作用机制是本品接触创面或患处后,能解聚释放出所含碘使菌体内蛋白质变性、沉淀致使病原微生物死亡,从而发挥高效消毒和杀菌,包括病毒、细菌、芽孢、真菌、原虫等,达到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且不能形成抗菌药性、且毒性低。聚维酮碘水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绿脓杆菌、梅毒螺旋体、乙肝病毒、艾滋病毒、阴道毛滴虫等都有强大药理活性。PVP-I在临床上常见的细菌作体外试验,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都有杀灭作用,几乎没有一种细菌不能被杀灭的。其特点是本品对皮肤刺激性小,毒性低,作用持久。使用安全、简便。对组织基本无刺激性,用于皮肤、粘膜感染消毒,如手术前清洗、手术部位及伤口消毒。在聚维酮碘应用方面一般制成1%~10%的溶液,用作消毒剂。有效杀灭: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支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流感,蓝耳病等。还能杀灭畜禽寄生虫虫卵,并能抑制蚊蝇等昆虫的滋生。其溶液接触消毒面或创面等患处后解聚释放出碘,从而达到抗菌消炎作用。聚维酮碘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特点,且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刺激性,已成为当今世界医用消毒剂首选药物。聚维酮碘溶液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杀菌作用稳定、持久、快速,对家畜及人体无毒、无害、无刺激性,为良好的高效杀菌药物,是牛场常用乳头药浴液的主要成分。市场行情需求大,尤其是在奶牛乳头浸剂每日消耗方面。聚维酮碘的作用很有效,但现有技术中生产的聚维酮碘溶液还有部分缺陷。如现有技术聚维酮碘溶液在低温环境下流动性差,无法达到使用需求,且生产工艺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每1L该聚维酮碘溶液中包含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45~60份聚乙烯醇、10~110份聚维酮碘、1~3份聚维酮K30、0.1~5份有效碘稳定剂、4.7份pH稳定剂、200~400份保湿润肤防冻剂。优选的,所述聚乙烯醇为聚乙烯醇17-88。优选的,所述有效碘稳定剂为碘酸钾。优选的,所述pH稳定剂为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优选的,所述保湿润肤防冻剂为乙醇和丙三醇。优选的,每1L该聚维酮碘溶液中包含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45~60份聚乙烯醇17-88、10~110份聚维酮碘、1~3份聚维酮K30、0.1~5份碘酸钾、4份磷酸二氢钠、0.7份磷酸氢二钠、100~200份乙醇、100~200份丙三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聚乙烯醇,加入250ml纯化水,搅拌至完全溶解,静置过夜,获得溶液一;(2)取检验合格的聚维酮K30,加入200ml纯化水,充分搅拌至溶解;(3)称取聚维酮碘,加入步骤(2)的溶液中;(4)使用酸碱调节剂调节步骤(3)获得的溶液pH至5.0±0.2;(5)称取有效碘稳定剂、pH稳定剂,加入50ml纯化水溶解,然后加入到步骤(4)获得的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获得溶液二;(6)将溶液一加入到溶液二中,加入保湿润肤防冻剂,搅拌均匀至溶解;用酸碱调节剂调节pH至5.0-6.0;(7)步骤(6)获得的溶液pH在5.0-6.0稳定时,将获得的溶液定容至1L;经检验、过滤、灌封、倒置过夜、包装,获得成品;所述聚乙烯醇为聚乙烯醇17-88;有效碘稳定剂为碘酸钾;pH稳定剂为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保湿润肤防冻剂为乙醇和丙三醇。优选的,所述酸碱调节剂为盐酸溶液或者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或者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mol/L。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应用在人或动物的皮肤表面,用于预防皮肤感染或创口消毒。本专利技术的作用原理: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在使用时通过浸沾或涂抹等方法使用在皮肤表面,并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聚维酮碘保护膜;聚维酮碘释放出的游离碘能短时间内杀灭其覆盖的皮肤表层的细菌病毒,且形成的保护膜能够隔离皮肤与环境的直接接触,防止病原微生物对皮肤进行感染,切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途径,有效地预防皮肤的持续感染。在完成消毒后,可以通过揭掉聚维酮碘保护膜或者清水清洗聚维酮碘保护膜的方式将涂抹的聚维酮碘溶液去除。本专利技术的组分中成分应用了丙三醇,使本专利技术获得的聚维酮碘溶液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可有效防止皮肤在低温干燥环境中长期使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时时发生干裂,具有作用温和、对皮肤无刺激、能有效保持皮肤湿润和弹性润肤作用。组分中将丙三醇和乙醇结合使用,能够使本专利技术的聚维酮碘溶液在低温环境下保持应用需要的流动性。本专利技术使用了效碘稳定剂碘酸钾,pH的稳定剂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使得其有效碘含量及pH相对稳定。本专利技术的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含量稳定,使用后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的消毒保护膜,具有良好的附着性、稳定性和杀菌力;具有操作简易性,且制备工艺、设备及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步骤操作简单,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进行成倍量的扩大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获得的产品具有良好的附着性、稳定性和杀菌力;在保证消毒杀菌的功效的同时,对皮肤表面作用温和、无刺激,能有效保持皮肤湿润和弹性润肤作用;在低温环境下保持流动性,方便使用,满足低温环境下的消毒杀菌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每1L该聚维酮碘溶液中包含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45g聚乙烯醇17-88、11g聚维酮碘、3g聚维酮K30、0.5g碘酸钾、4g磷酸二氢钠、0.7g磷酸氢二钠、157.8g乙醇、151.32g丙三醇。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45g聚乙烯醇17-88,加入250ml纯化水,搅拌至完全溶解,静置过夜,获得溶液一;(2)取检验合格的3g聚维酮K30,加入200ml纯化水,充分搅拌至溶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其特征在于:每1L该聚维酮碘溶液中包含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45~60份聚乙烯醇、10~110份聚维酮碘、1~3份聚维酮K30、0.1~5份有效碘稳定剂、4.7份pH稳定剂、200~400份保湿润肤防冻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其特征在于:每1L该聚维酮碘溶液中包含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45~60份聚乙烯醇、10~110份聚维酮碘、1~3份聚维酮K30、0.1~5份有效碘稳定剂、4.7份pH稳定剂、200~400份保湿润肤防冻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为聚乙烯醇17-8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碘稳定剂为碘酸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pH稳定剂为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润肤防冻剂为乙醇和丙三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其特征在于:每1L该聚维酮碘溶液中包含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45~60份聚乙烯醇17-88、10~110份聚维酮碘、1~3份聚维酮K30、0.1~5份碘酸钾、4份磷酸二氢钠、0.7份磷酸氢二钠、100~200份乙醇、100~200份丙三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成膜型聚维酮碘溶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聚乙烯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马仲彬张国祖王兴涛杨帅张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康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康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