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检保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14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包括炒菜机构、调料机构、搬运机构、备菜机构、保温机构以及中控系统;其中,调料机构设于炒菜机构的上方,搬运机构置于炒菜机构和保温机构之间,备菜机构位于搬运机构一侧;所述中控系统设有通信模块,并分别与炒菜机构、调料机构、搬运机构、备菜机构、保温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配料调配合理、火力能精确控制、炒菜锅均匀受热、炒菜过程中搅拌均匀、充分、炒菜锅清洗简单快捷、能保持成品菜鲜味等优点。

A kind of automatic intelligent cook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用具的
,尤其涉及到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如何把人从日常繁琐的厨房劳动中解放岀来,是许多人都感兴趣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持续发展,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目前已成为家电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炒菜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炒菜的部分环节的自动化,即将准备好的主料、配料、佐料全部一次性投入或人工分批次投入,设定程序后,自动热油、自动翻炒,自动控制火候,但仍存在以下缺点:1)炒菜前,待炒菜的保鲜不能得到保证;2)炒菜过程中,不同的菜、调/佐料的调加顺序不一样,炒菜的时间也各不相同,火候的控制也相差很大,但市场上现有的炒菜机均一次性投入各种材料,不能较好的支持主料、调料(盐、油、醋、水)、佐料(葱、姜、大蒜)分步投入,调配十分不合理,不能确保炒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3)炒菜过程中,火力不可调控,而且炒菜锅的受热区域主要集中在炒菜锅锅底中心区域,受热不均匀。4)搅拌桨的位置均为固定的,使得炒菜过程中搅拌不均匀,不充分,从而降低菜品的品质。5)炒菜完成后,洗锅水的排放工序较为复杂。6)炒菜机广泛应用于外卖快餐店或餐馆中,但并不能保证菜炒好后就会有取餐员或者外卖骑手来取菜,若炒好的菜凉了,就会相应地减少其原有的鲜味,从而拉低人们对菜品的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包括炒菜机构、调料机构、搬运机构、备菜机构、保温机构以及中控系统;其中,调料机构设于炒菜机构的上方,搬运机构置于炒菜机构和保温机构之间,备菜机构位于搬运机构一侧;所述中控系统设有通信模块,并分别与炒菜机构、调料机构、搬运机构、备菜机构、保温机构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或有线通信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炒菜机构包括支撑柜、炒菜锅、与炒菜锅匹配的锅盖、搅拌机构、摆动机构;所述炒菜锅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支撑柜上;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支撑台、圆柱底座、摆臂、摆臂电机;圆柱底座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在支撑台上,而摆臂通过第一短轴与该圆柱底座形成铰链结构;摆臂电机通过内六角螺钉安装在所述摆臂上,其输出轴与圆柱底座通过键连接,由中控系统控制,带动摆臂摆动;所述搅拌机构和锅盖均固定在摆臂的上部,由摆臂带动摆动;所述支撑柜为内置腔体且开口朝上的柜体,腔体底部开有排水孔;支撑柜开口处安装有位于炒菜锅下方的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由多条平行的圆柱管组成,圆柱管之间留有间隙,用于放盛菜的碗,同时也可将清洗完炒菜锅的水经排水孔排出。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叶、内部中空的搅拌轴、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钢丝绳;所述第一支撑架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摆臂的上部;第一电机安装在该第一支撑架上,其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大齿轮;所述搅拌轴先后穿过锅盖中心和摆臂上端,由两个位于摆臂上端内的第三轴承支撑定位,处于上面位置的第三轴承的外圈由孔用卡圈固定;搅拌轴一端安装有与第一大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另一端分别通过两个短销与两个搅拌叶的一端连接,搅拌叶由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而第二电机通过第二支撑架安装在该第一支撑架上,其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钢丝绳的上端缠绕在第三转轴上,另外一端穿过搅拌轴内部后通过设在搅拌叶上靠近搅拌轴的一端处的开口销与搅拌叶相连接;两个搅拌叶上的开口销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拉紧该两个搅拌叶;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与中控系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锅盖上安装有第一摄像头组件、排气孔电磁阀组件以及开有进料口;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摄像头、LED灯、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锅盖上,而第一摄像头、LED灯、第一压力传感器固定在该第一支架上,并与中控系统连接;所述排气孔电磁阀组件包括排气孔圆柱接头和电磁阀门;排气孔圆柱接头穿过锅盖,采用螺母固定在锅盖上,与电磁阀门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磁阀门与中控系统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短轴、轴承座;其中,轴承座与支撑柜固定,其上安装有由中控系统控制的第四电机,而第一轴承安装在该轴承座内;第二短轴与炒菜锅固定连接,并套于第一轴承内,通过键与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炒菜锅通过第一轴承、第二短轴、轴承座、第四电机配合,实现固定在支撑柜上的同时由第四电机带动倾斜。进一步地,所述炒菜锅包括炒菜锅体、上支架、下支架以及传动组件;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轴、套筒、第二大齿轮、第二小齿轮以及由中控系统控制的第三电机;所述上支架呈U型,其U型内侧弧度与炒菜锅体外侧形状适配,通过轴承组件与支撑柜固定连接;上支架的底部设有开孔,套筒固定在该开孔上;所述套筒内安装有第二轴承;转轴穿过第二轴承后,其上端与炒菜锅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下端与第二大齿轮固定连接;该炒菜锅体、转轴、第二轴承、套筒、第二大齿轮同轴;所述第二大齿轮与安装在第三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小齿轮啮合,由第三电机带动,从而实现炒菜锅体转动;所述第三电机安装在下支架上,而该下支架固定连接在上支架的底部中间;所述炒菜锅体外侧底部缠绕有电磁加热线圈,底部下方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以及六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六轴加速度传感器与中控系统连接,而电磁加热线圈与中控系统之间接有功率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搬运机构包括底座、第五电机、转盘、第六电机、摇臂、第七电机、大臂、小臂、第一、二挡板、丝杆、螺母、连杆、机械爪、安装在小臂上的第八电机、第二摄像头;其中,所述第五电机固定在底座上,其输出轴延伸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所述转盘置于底座上方,并与第五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沿着输出轴作轴向运动;所述第六电机通过内六角螺母固定在转盘上,其输出轴与摇臂的一端通过键连接传动,该摇臂通过第一挡板和内六角螺钉固定;通过第六电机控制摇臂的倾角;所述第七电机通过内六角螺母固定在摇臂的另一端,其输出轴与大臂的一端通过键连接传动,该大臂通过第二挡板和内六角螺钉固定;通过第七电机控制大臂的倾角;所述小臂的一端与大臂的另一端通过六角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且小臂侧面开有限位槽;所述丝杆通过第四轴承安装在小臂内,与小臂同轴心,其靠近大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该第一锥齿轮与安装在第八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二锥齿轮啮合,由第八电机带动转动;所述螺母安装在所述丝杆上,二者构成丝杠螺母传动机构;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销与所述螺母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槽后,通过销与机械爪连接;所述第八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这时丝杆带动螺母做直线运动,螺母带动连杆运动,连杆带动机械爪运动,从而控制机械爪的打开和关闭。所述机械爪前端设有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炒菜机构(1)、调料机构(2)、搬运机构(3)、备菜机构(4)、保温机构(5)以及中控系统(6);其中,调料机构(2)设于炒菜机构(1)的上方,搬运机构(3)置于炒菜机构(1)和保温机构(5)之间,备菜机构(4)位于搬运机构(3)一侧;所述中控系统(6)设有通信模块,并分别与炒菜机构(1)、调料机构(2)、搬运机构(3)、备菜机构(4)、保温机构(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炒菜机构(1)、调料机构(2)、搬运机构(3)、备菜机构(4)、保温机构(5)以及中控系统(6);其中,调料机构(2)设于炒菜机构(1)的上方,搬运机构(3)置于炒菜机构(1)和保温机构(5)之间,备菜机构(4)位于搬运机构(3)一侧;所述中控系统(6)设有通信模块,并分别与炒菜机构(1)、调料机构(2)、搬运机构(3)、备菜机构(4)、保温机构(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机构(1)包括支撑柜(1-1)、炒菜锅(1-2)、与炒菜锅(1-2)匹配的锅盖(1-9)、搅拌机构、摆动机构;
所述炒菜锅(1-2)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支撑柜(1-1)上;
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支撑台(1-3)、圆柱底座(1-4)、摆臂(1-5)、摆臂电机(1-6);圆柱底座(1-4)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在支撑台(1-3)上,而摆臂(1-5)通过第一短轴(1-7)与该圆柱底座(1-4)形成铰链结构;摆臂电机(1-6)通过内六角螺钉安装在所述摆臂(1-5)上,其输出轴与圆柱底座(1-4)通过键连接,由中控系统(6)控制,带动摆臂(1-5)摆动;
所述搅拌机构和锅盖(1-9)均固定在摆臂(1-5)上,由摆臂(1-5)带动摆动;
所述支撑柜(1-1)为内置腔体且开口朝上的柜体,腔体底部开有排水孔(1-44);支撑柜(1-1)开口处安装有位于炒菜锅(1-2)下方的第二支架(1-8),该第二支架(1-8)由多条平行的圆柱管组成,圆柱管之间留有间隙,用于放盛菜的碗,同时也可将清洗完炒菜锅(1-2)的水经排水孔(1-44)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叶(1-10)、内部中空的搅拌轴(1-11)、第一支撑架(1-12)、第二支撑架(1-13)、第一电机(1-14)、第二电机(1-15)、钢丝绳(1-16);
所述第一支撑架(1-12)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摆臂(1-5)的上部;第一电机(1-14)安装在该第一支撑架(1-12)上,其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大齿轮(1-17);
所述搅拌轴(1-11)先后穿过锅盖(1-9)中心和摆臂(1-5)上端,由两个位于摆臂(1-5)上端内的第三轴承(1-19)支撑定位,处于上面位置的第三轴承(1-19)的外圈由孔用卡圈(1-20)固定;搅拌轴(1-11)一端安装有与第一大齿轮(1-17)啮合的第一小齿轮(1-21),另一端分别通过两个短销(1-22)与两个搅拌叶(1-10)的一端连接,搅拌叶(1-10)由第一电机(1-14)带动转动;
而第二电机(1-15)通过第二支撑架(1-13)安装在该第一支撑架(1-12)上,其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三转轴(1-23);
所述钢丝绳(1-16)的上端缠绕在第三转轴(1-23)上,另外一端穿过搅拌轴(1-11)内部后通过设在搅拌叶(1-10)上靠近搅拌轴(1-11)的一端处的开口销(1-24)与搅拌叶(1-10)相连接;两个搅拌叶(1-10)上的开口销(1-24)之间连接有弹簧(1-25),弹簧(1-25)拉紧该两个搅拌叶(1-10);
所述第一电机(1-14)、第二电机(1-15)均与中控系统(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9)上安装有第一摄像头组件(1-26)、排气孔电磁阀组件(1-27)以及开有进料口;
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组件(1-26)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摄像头、LED灯、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锅盖(1-9)上,而第一摄像头、LED灯、第一压力传感器固定在该第一支架上,并与中控系统(6)连接;
所述排气孔电磁阀组件(1-27)包括排气孔圆柱接头和电磁阀门;排气孔圆柱接头穿过锅盖(1-9),采用螺母固定在锅盖(1-9)上,与电磁阀门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磁阀门与中控系统(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1-28)、第二短轴(1-29)、轴承座(1-30);其中,轴承座(1-30)与支撑柜(1-1)固定,其上安装有由中控系统(6)控制的第四电机(1-31),而第一轴承(1-28)安装在该轴承座(1-30)内;第二短轴(1-29)与炒菜锅(1-2)固定连接,并套于第一轴承(1-28)内,通过键与第四电机(1-3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炒菜锅(1-2)通过第一轴承(1-28)、第二短轴(1-29)、轴承座(1-30)、第四电机(1-31)配合,实现固定在支撑柜(1-1)上的同时由第四电机(1-31)带动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锅(1-2)包括炒菜锅体(1-32)、上支架(1-33)、下支架(1-34)以及传动组件;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轴(1-35)、套筒(1-36)、第二大齿轮(1-37)、第二小齿轮(1-38)以及由中控系统(6)控制的第三电机(1-39);
所述上支架(1-33)呈U型,其U型内侧弧度与炒菜锅体(1-32)外侧形状适配,通过轴承组件与支撑柜(1-1)固定连接;上支架(1-33)的底部设有开孔,套筒(1-36)固定在该开孔上;
所述套筒(1-36)内安装有第二轴承(1-40);转轴(1-35)穿过第二轴承(1-40)后,其上端与炒菜锅体(1-32)的底部固定连接,下端与第二大齿轮(1-37)固定连接;该炒菜锅体(1-32)、转轴(1-35)、第二轴承(1-40)、套筒(1-36)、第二大齿轮(1-37)同轴;
所述第二大齿轮(1-37)与安装在第三电机(1-39)输出轴上的第二小齿轮(1-38)啮合,由第三电机(1-39)带动,从而实现炒菜锅体(1-32)转动;
所述第三电机(1-39)安装在下支架(1-34)上,而该下支架(1-34)固定连接在上支架(1-33)的底部中间;
所述炒菜锅体(1-32)外侧底部缠绕有电磁加热线圈(1-41),底部下方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2)以及六轴加速度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检保包世萍钟敏欢
申请(专利权)人:张检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