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08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包括底座,所述轴承转动连接在转轴的底部,所述转轴中间位置套筒连接有顶套,所述顶套顶部设置有与转轴套筒连接的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顶部设置有与转轴套筒连接的链轮,所述链轮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链轮顶部设置有与转轴套筒连接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顶部设置有与转轴套筒连接的压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链轮因为定位销和第一垫圈与第二垫圈的带动也随之转动,这样就可以减少链轮与转轴发生相对滑动的几率,使链轮的输送效率大大提升,又因为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均为防滑橡胶材质,可以减少链轮的磨损,大大减少了链轮的维护保养费用,值得大力推广。

A chain wheel conveying mechanism with antiskid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
本技术涉及链轮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链轮是带嵌齿式扣链齿的轮子,用以与节链环或缆索上节距准确的块体相啮合,使一种实心或带辐条的齿轮,与(滚子)链啮合以传递运动,链轮输送机构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仪表仪器和石油等行业的机械传动。目前常见的链轮与转轴的连接方式仅为平键连接,由于精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的精度无法保证,所以链轮与转轴之间极易发生相对滑动,既降低了链轮的输送效率,又容易造成链轮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转动连接在转轴的底部,所述转轴中间位置套筒连接有顶套,所述顶套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转轴中间位置两侧与第一螺纹孔相对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且第一螺栓贯穿第一螺纹孔伸入第二螺纹孔内,所述顶套顶部设置有与转轴套筒连接的第一垫圈,所述顶套顶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垫圈两侧与第三螺纹孔相对位置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螺栓且第二螺栓贯穿凹槽伸入第三螺纹孔内,所述第一垫圈顶部设置有与转轴套筒连接的链轮,所述链轮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一侧外接有第一定位槽,所述转轴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相对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设置有定位销,所述链轮顶部设置有与转轴套筒连接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顶部设置有与转轴套筒连接的压套,所述压套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转轴两侧与第一螺纹孔相对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栓且第一螺栓贯穿第一螺纹孔伸入第二螺纹孔内,所述压套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垫圈两侧与第三螺纹孔相对位置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螺栓且第二螺栓贯穿凹槽伸入第三螺纹孔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轴的外径略小于安装孔的内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定位销的长度和宽度均略小于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长度和宽度之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直径大小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均为防滑橡胶材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顶套和压套大小相等且直径小于链轮直径。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首先将顶套安装在转轴上,用第一螺栓将顶套固定在转轴上,再用第二螺栓将第一垫圈固定在顶套上,然后将链轮套在转轴上使转轴穿过安装孔,并将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对齐后并插入定位销,然后用第二螺栓将第二垫圈固定在压套底部,并将压套安装在转轴上使第二垫圈与连接接触,并用第一螺栓将压套固定在转轴上,使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夹紧链轮,当转轴转动时,顶套和压套随着转动,而链轮因为定位销和第一垫圈与第二垫圈的带动也随之转动,这样就可以减少链轮与转轴发生相对滑动的几率,从而使链轮的输送效率大大提升。2、本技术中,因为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均为防滑橡胶材质,除了可以减少与链轮之间的相对滑动,而且可以减少链轮的磨损,并且当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磨损严重的时候也便于更换,大大减少了链轮的维护保养费用,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例说明:1、底座;2、轴承;3、转轴;4、顶套;5、第一垫圈;6、压套;7、第二垫圈;8、第一螺栓;9、链轮;10、安装孔;11、第一定位槽;12、第二定位槽;13、定位销;14、第一螺纹孔;15、第二螺纹孔;16、第三螺纹孔;17、凹槽;18、第二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轴承2,轴承2转动连接在转轴3的底部,这样转轴3可以在底座1上转动,转轴3中间位置套筒连接有顶套4,顶套4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4,转轴3中间位置两侧与第一螺纹孔14相对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第一螺纹孔14内设置有第一螺栓8且第一螺栓8贯穿第一螺纹孔14伸入第二螺纹孔15内,第一螺栓8将顶套4固定在转轴3上,当转轴3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一螺栓8转动进而使顶套4也随之转动,顶套4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第一垫圈5,顶套4顶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螺纹孔16,第一垫圈5两侧与第三螺纹孔16相对位置均设置有凹槽17,凹槽17内设置有第二螺栓18且第二螺栓18贯穿凹槽17伸入第三螺纹孔16内,第二螺栓18将第一垫圈5固定在顶套4顶部,并且第一垫圈5会随着顶套4的转动而转动,第一垫圈5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链轮9,链轮9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10,安装孔10一侧外接有第一定位槽11,转轴3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11相对的第二定位槽12,第一定位槽11和第二定位槽12内设置有定位销13,因为定位销13插入第一定位槽11和第二定位槽12内,所以当转轴3转动时定位销13也随着转动,进而带动链轮9一起转动,链轮9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第二垫圈7,第二垫圈7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压套6,压套6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4,转轴3两侧与第一螺纹孔14相对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第一螺纹孔14内设置有第一螺栓8且第一螺栓8贯穿第一螺纹孔14伸入第二螺纹孔15内,第一螺栓8将压套6固定在转轴3上,当转轴3转动的时候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轴承(2),所述轴承(2)转动连接在转轴(3)的底部,所述转轴(3)中间位置套筒连接有顶套(4),所述顶套(4)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4),所述转轴(3)中间位置两侧与第一螺纹孔(14)相对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所述第一螺纹孔(14)内设置有第一螺栓(8)且第一螺栓(8)贯穿第一螺纹孔(14)伸入第二螺纹孔(15)内,所述顶套(4)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第一垫圈(5),所述顶套(4)顶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螺纹孔(16),所述第一垫圈(5)两侧与第三螺纹孔(16)相对位置均设置有凹槽(17),所述凹槽(17)内设置有第二螺栓(18)且第二螺栓(18)贯穿凹槽(17)伸入第三螺纹孔(16)内,所述第一垫圈(5)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链轮(9),所述链轮(9)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一侧外接有第一定位槽(11),所述转轴(3)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11)相对的第二定位槽(12),所述第一定位槽(11)和第二定位槽(12)内设置有定位销(13),所述链轮(9)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第二垫圈(7),所述第二垫圈(7)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压套(6),所述压套(6)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4),所述转轴(3)两侧与第一螺纹孔(14)相对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所述第一螺纹孔(14)内设置有第一螺栓(8)且第一螺栓(8)贯穿第一螺纹孔(14)伸入第二螺纹孔(15)内,所述压套(6)底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螺纹孔(16),所述第二垫圈(7)两侧与第三螺纹孔(16)相对位置均设置有凹槽(17),所述凹槽(17)内设置有第二螺栓(18)且第二螺栓(18)贯穿凹槽(17)伸入第三螺纹孔(1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滑功能的链轮输送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轴承(2),所述轴承(2)转动连接在转轴(3)的底部,所述转轴(3)中间位置套筒连接有顶套(4),所述顶套(4)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4),所述转轴(3)中间位置两侧与第一螺纹孔(14)相对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5),所述第一螺纹孔(14)内设置有第一螺栓(8)且第一螺栓(8)贯穿第一螺纹孔(14)伸入第二螺纹孔(15)内,所述顶套(4)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第一垫圈(5),所述顶套(4)顶部两侧设置有第三螺纹孔(16),所述第一垫圈(5)两侧与第三螺纹孔(16)相对位置均设置有凹槽(17),所述凹槽(17)内设置有第二螺栓(18)且第二螺栓(18)贯穿凹槽(17)伸入第三螺纹孔(16)内,所述第一垫圈(5)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链轮(9),所述链轮(9)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一侧外接有第一定位槽(11),所述转轴(3)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11)相对的第二定位槽(12),所述第一定位槽(11)和第二定位槽(12)内设置有定位销(13),所述链轮(9)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第二垫圈(7),所述第二垫圈(7)顶部设置有与转轴(3)套筒连接的压套(6),所述压套(6)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钢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长江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