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装置、驾驶室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902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密封装置、驾驶室及车辆,其中,密封装置包括:顶盖,顶盖上设置有通孔结构;排水盒,设置于顶盖的下方,并与通孔结构相对设置,排水盒的底部连通至导流通道,排水盒内的液体可通过导流通道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顶盖的底部增设具有收集导流作用的排水盒,使得渗透到驾驶室内的雨水被收集于排水盒内,并在排水盒与导流通道的共同作用下排出驾驶室,提升整个驾驶室的防水密封性。

Sealing device, cab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装置、驾驶室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密封装置、驾驶室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工程机械驾驶室常需要将线束从驾驶室内部布线到驾驶室顶外部(护网、顶盖支架等)的电器件(顶灯、警示灯、空调等)上,上述方式需要在驾驶室顶盖上需开过线孔,而过线孔将造成驾驶室存在漏水隐患。如图1至图4所示,相关技术中密封装置100’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线束12’从密封胶套14’穿过,密封胶套14’装配在驾驶室顶部钣金上,通过驾驶室钣金过线孔与密封胶套14’过盈配合,实现密封;如图3所示,在密封盒内过线,密封盒本体16’中填充密封胶,密封盒通过螺栓安装于车辆顶部,接合面设置有密封垫18’,实现密封;如图4所示,上压板20’、下压板22’通过螺栓将线束12’夹紧,上压板20’、下压板22’与线束12’之间设计了密封垫18’进行防水密封,且将此夹紧后的线束12’、上压板20’及下压板22’整体通过密封垫18’装配在驾驶室上,实现密封。但是上述三个方案均存在以下问题:驾驶室与密封胶套14’、密封垫18’之间密封性能有限,当装配作业不当、顶部钣金开孔精度不良、顶部钣金变形时,均会出现驾驶室漏水或渗水故障;工程机械驾驶室作业工况及环境恶劣,装配在其顶部的橡胶过线堵盖、橡胶垫、密封胶常期暴露在阳光照射下及高灰尘工况中,易老化或破损,造成漏雨隐患;驾驶室橡胶过线堵盖、橡胶密封垫18’、密封胶,对工人技能要求及作业要求高,若存在装配误差或作业不规范,均将造成存在驾驶室漏雨或渗水隐患;对于从驾驶室顶盖过线孔处浸入驾驶室内部的雨水,无进一步处理方案,只能接受浸入雨水,此浸入雨水存在对驾驶室内饰及电气件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密封装置。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驾驶室。本技术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密封装置,包括:顶盖,顶盖上设置有通孔结构;排水盒,设置于顶盖的下方,并与通孔结构相对设置,排水盒的底部连通至导流通道,排水盒内的液体可通过导流通道排出。本技术提出的密封装置,在顶盖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盒,排水盒的底部与导流通道相连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雨水会通过顶盖的通孔结构渗透至驾驶室内部,位于顶盖下方的排水盒可将这部分雨水收集,收集于排水盒内的雨水通过导流通道排出驾驶室,保证驾驶室的防水密封性。本技术在顶盖的底部增设具有收集导流作用的排水盒,使得渗透到驾驶室内的雨水被收集于排水盒内,并在排水盒与导流通道的共同作用下排出驾驶室,进而保证驾驶室的密封性,提升整个驾驶室的防水密封性。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密封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支撑部件,与顶盖相连接,位于顶盖的下方,导流通道形成于支撑部件的内部。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且支撑部件位于顶盖的下方并与顶盖相连接,支撑部件用于支撑顶盖;支撑部件的内部中空并形成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与排水盒相连通,保证收集在排水盒内部的雨水可顺利排出。通过支撑部件形成导流通道,可避免额外增加其他结构,使得支撑部件兼具支撑和导流的作用,有利于简化密封装置的整体结构。具体地,支撑部件可采用中空的立柱。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排水盒内设置有腔体结构,腔体结构位于通孔结构的下方,支撑部件的侧壁设置有排水孔,腔体结构与导流通道通过排水孔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渗入驾驶室的雨水大多是通过通孔结构渗透的,因此将排水盒设置于通孔结构的下方,使得通过通孔结构渗入的雨水被收集于排水盒内,避免雨水滴落其他位置;排水盒内设置腔体结构,使得雨水被收集于该腔体结构内;支撑部件的侧壁设置有排水孔,腔体结构与导流通道通过排水孔相连通,保证雨水可顺利流至导流通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孔结构为第一过线孔,排水盒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过线孔,线束穿过第一过线孔及第二过线孔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保证驾驶室的走线,将位于顶盖的通孔结构作为第一过线孔,并在排水盒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过线孔,保证线束穿过顶盖及排水盒,保证驾驶室的电气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过线孔位于排水盒远离排水孔的一侧,自第二过线孔至排水孔的方向,排水盒的底壁逐渐降低。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过线孔与排水孔位于排水盒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二过线孔处于底壁较高的位置,排水口位于底壁较低的位置,也即,将排水盒的底壁倾斜设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雨水通过通孔结构渗入到顶盖下方,并沿着线束移动。这部分雨水会滴落在底壁较高的位置,然后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导流通道,并最终排出驾驶室。此外,排水盒内雨水的走向与线束的走向相反,可保证避免线束与排水盒内的雨水相接触。通过将排水盒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状态,可有效保证收集于排水盒内部雨水顺利流至导流通道,避免排水盒内留存雨水。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垫,设置于通孔结构处,线束穿过密封垫设置;密封压块,密封压块通过紧固件拧紧于顶盖,密封垫位于密封压块与顶盖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为实现通孔结构的密封,通孔结构处设置有密封垫,线束穿过密封垫伸入排水盒内部;为保证密封垫与顶盖及线束的紧密贴合,提升通孔结构处的密封性,在顶盖的上方设置密封压块,且密封垫位于密封压块与顶盖之间。在密封垫安装完毕后,利用紧固件将密封压块拧紧于顶盖,以压紧密封垫,进一步提升通孔结构处的密封性。具体地,紧固件为螺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密封胶,设置于通孔结构处,位于密封垫与顶盖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用紧固件固定密封压块之前,对通孔结构处进行打胶处理。即对通孔结构的周围涂抹第一密封胶,然后再用紧固件将密封压块及密封垫拧紧于顶盖,以提升通孔结构处的密封性。具体地,在通孔结构处,密封压块与密封垫配合形成第一道密封;顶盖与密封垫之间的第一密封胶形成第二道密封,两者相互配合,可大大提升通孔结构处的密封性能,避免或减少雨水从顶盖上方渗入驾驶室内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堵头,设置于第二过线孔处,线束穿设于密封堵头;第二密封胶,设置于第二过线孔处,位于密封堵头与排水盒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为避免线束上的雨水随线束穿过第二过线孔滴落在驾驶室内,在第二过线孔处设置密封堵头,利用密封堵头封堵第二过线孔与线束之间的缝隙,进而起到密封第二过线孔的作用,密封堵头与第二过线孔为过盈配合。进一步地,在安装密封堵头之后,对第二过线孔处进行打胶处理。即第二过线孔与密封堵头配合的位置涂抹第二密封胶,以提升第二过线孔处的密封性。具体地,在第二过线孔处,密封堵头形成第一道密封;密封堵头与第二过线孔孔壁之间的第二密封胶进行第二道密封,两者相互配合,可大大提升第二过线孔处的密封性能,避免或减少雨水从排水盒渗入驾驶室内部。本技术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通孔结构;/n排水盒,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下方,并与所述通孔结构相对设置,所述排水盒的底部连通至导流通道,所述排水盒内的液体可通过所述导流通道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通孔结构;
排水盒,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下方,并与所述通孔结构相对设置,所述排水盒的底部连通至导流通道,所述排水盒内的液体可通过所述导流通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部件,与所述顶盖相连接,位于所述顶盖的下方,所述导流通道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盒内设置有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位于所述通孔结构的下方,所述支撑部件的侧壁设置有排水孔,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导流通道通过所述排水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结构为第一过线孔,所述排水盒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过线孔,线束穿过所述第一过线孔及所述第二过线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过线孔位于所述排水盒远离所述排水孔的一侧,自所述第二过线孔至所述排水孔的方向,所述排水盒的底壁逐渐降低。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笑张召春吴彩庭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