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60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筋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底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机构外侧的上料装置,上料装置上设有内置发动机且可转动的第四转盘,钢线筒、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三转盘和第四转盘同步转动,第四转盘内设有多根贯穿第四转盘且与管体同一水平线的上料管,管体与上料管均平行于牵引机构的滑动方向,上料管管顶与上料管管底均设有用于传输钢筋的传送带,传送带均包裹上料管管顶和上料管管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更加经济方便的钢筋骨架滚焊机。

A kind of roll welding machine for steel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
本技术涉及钢筋加工机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
技术介绍
由于钢筋骨架对于箍筋之间的间距精度要求非常高,所以一般的传统制作钢筋骨架方式是已经不能跟上现在的建筑行业的要求了。基于此,钢筋骨架滚焊机便应运而生,市场上申请号为201210582540.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它包括滚焊装置、下料台架、设置在所述下料台架上的输送链条、设置在所述下料台架上的牵拉装置及安装在所述牵拉装置上的钢筋骨架锁紧装置,它能在PLC上设定间距参数,能维持转速及行走的稳定性,大大的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这种钢筋骨架滚焊机虽然可以解决一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问题,但是在钢筋上料时需要人工把钢筋一根根的对准插入,非常的费时费力,因此市场上亟需一种上料更加经济方便的钢筋骨架滚焊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更加经济方便的钢筋骨架滚焊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包括底板、轨道和位于轨道一端的支撑机构,轨道上滑动设置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盘,轨道与支撑机构之间设有与轨道连接的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盘且第二转盘连接有可转动的钢线筒,支撑机构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三转盘,钢线筒、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上设有多根用于穿入钢筋的管体,轨道、安装架和支撑机构均置于底板之上,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机构外侧的上料装置,上料装置上设有内置发动机且可转动的第四转盘,钢线筒、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三转盘和第四转盘同步转动,第四转盘内设有多根贯穿第四转盘且与管体同一水平线的上料管,管体与上料管均平行于牵引机构的滑动方向,上料管管顶与管底均设有用于传输钢筋的传送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将钢筋上料时,将上料装置上的传送带开关打开,传送带朝支撑机构方向传输,此时使用者将钢筋塞入上料管,此时又因为上料管与管体为同一水平线,上料管内管顶和管底的传送带共同传送钢筋,因此通过上料管内传送带可以将钢筋依次穿过上料管、第三转盘管体、钢线筒管体、第二转盘管体后插于第一转盘管体,待钢筋插入牵引机构管体后关闭传送带的开关,再进行下一步的滚焊,此种设计不需要使用者再安排好几个人一步步的将钢筋穿过每个装置的管体,只需让钢筋插入上料管内,上料管便可自动进行接下来的步骤,大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达到了上料更加经济方便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带包括壳体和橡胶带,壳体与橡胶带上均布有与钢筋表面纹路相匹配用于增大钢筋和传送带之间接触面积的纹路。在传送带传送钢筋时,因为现在的钢筋基本上为带肋钢筋,因此钢筋表面与传送带接触并不完全,接触不完全会导致传送带传送钢筋时出现断续不流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送带的壳体和橡胶带上设置与钢筋相匹配的纹路,当钢筋在传送带中传送时,钢筋上的凸起会卡于传送带上的凹槽,钢筋上的凹槽会卡于传送带上的凸起,保证钢筋在传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断续不流畅的情况,达到了传送流畅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管的长度大于60厘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管在设计时大于60厘米,保证钢筋在进入管体前能有足够的时间呈直线水平状态,钢筋呈直线水平状态便可保证钢筋在传输时插入正确的管体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的钢筋插入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的上料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的上料管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的传送带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板、2-轨道、3-支撑机构、4-牵引机构、5-第一转盘、6-安装架、7-第二转盘、8-钢线筒、9-第三转盘、10-管体、11-上料装置、12-第四转盘、13-上料管、14-传送带、15-壳体、16-橡胶带、17-钢筋。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为: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包括底板1、轨道2和位于轨道2一端的支撑机构3,轨道2上滑动设置有牵引机构4,牵引机构4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盘5,轨道2与支撑机构3之间设有与轨道2连接的安装架6,安装架6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盘7且第二转盘7连接有可转动的钢线筒8,支撑机构3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三转盘9,钢线筒8、第一转盘5、第二转盘7和第三转盘9上设有多根用于穿入钢筋17的管体10,轨道2、安装架6和支撑机构3均置于底板1之上,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支撑机构3外侧的上料装置11,上料装置11上设有内置发动机且可转动的第四转盘12,钢线筒8、第一转盘5、第二转盘7、第三转盘9和第四转盘12同步转动,第四转盘12内设有多根贯穿第四转盘12且与管体10同一水平线的上料管13,管体10与上料管13均平行于牵引机构4的滑动方向,上料管13管顶与上料管13管底均设有用于传输钢筋17的传送带14,传送带14均包裹上料管13管顶和上料管13管底。传送带14包括壳体15和橡胶带16,壳体15与橡胶带16上均布有与钢筋17表面纹路相匹配用于增大钢筋17和传送带14之间接触面积的纹路。上料管13的长度大于60厘米。工作原理:当使用者需要将钢筋17上料时,将上料装置11上的传送带14开关打开,传送带14朝支撑机构3方向传输,此时使用者将钢筋17塞入上料管13,此时又因为上料管13与管体10为同一水平线,上料管13内管顶和管底的传送带14共同传送钢筋17,因此通过上料管13内传送带14可以将钢筋17依次穿过上料管13、第三转盘9管体10、钢线筒8管体10、第二转盘7管体10后插于第一转盘5管体10,待钢筋17插入牵引机构4管体10后关闭此处传送带14的开关,再进行接、下来的滚焊,此种设计不需要使用者再安排好几个人一步步的将钢筋穿过每个装置的管体10,只需让钢筋17插入上料管13内,上料管13便可自动进行接下来的步骤,大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在传送带14传送钢筋17时,因为现在的钢筋17基本上为带肋钢筋17,因此钢筋17表面与传送带14接触并不完全,接触不完全会导致传送带14传送钢筋17时出现断续不流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送带14的壳体15和橡胶带16上设置与钢筋17相匹配的纹路,当钢筋17在传送带中14传送时,钢筋17上的凸起会卡于传送带14上的凹槽,钢筋17上的凹槽会卡于传送带14上的凸起,保证钢筋17在传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断续不流畅的情况,达到了传送流畅的目的。上料管13在设计时大于60厘米,保证钢筋17在进入管体10前能有足够的时间呈直线水平状态,钢筋17呈直线水平状态便可保证钢筋17在传输时插入正确的管体10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包括底板、轨道和位于轨道一端的支撑机构,轨道上滑动设置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盘,轨道与支撑机构之间设有与轨道连接的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盘且第二转盘连接有可转动的钢线筒,支撑机构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三转盘,钢线筒、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上设有多根用于穿入钢筋的管体,轨道、安装架和支撑机构均置于底板之上,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机构外侧的上料装置,上料装置上设有内置发动机且可转动的第四转盘,钢线筒、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三转盘和第四转盘同步转动,第四转盘内设有多根贯穿第四转盘且与管体同一水平线的上料管,管体与上料管均平行于牵引机构的滑动方向,上料管管顶与上料管管底均设有用于传输钢筋的传送带,传送带均包裹上料管管顶和上料管管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骨架滚焊机,包括底板、轨道和位于轨道一端的支撑机构,轨道上滑动设置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盘,轨道与支撑机构之间设有与轨道连接的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盘且第二转盘连接有可转动的钢线筒,支撑机构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三转盘,钢线筒、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上设有多根用于穿入钢筋的管体,轨道、安装架和支撑机构均置于底板之上,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机构外侧的上料装置,上料装置上设有内置发动机且可转动的第四转盘,钢线筒、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三转盘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志刚吴亚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成水泥管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