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堵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56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9:28
本申请涉及堵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堵漏装置,包括箱体、温度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和堵漏杆;箱体设有排液管,堵漏杆设置于排液管的内部,堵漏杆设有与排液管的出液口相匹配的堵漏塞;温度传感器设于排液管的出液口的外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驱动器连接;驱动器设有驱动杆,驱动杆与堵漏杆连接;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大于控制器的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驱动器驱动驱动杆进而带动堵漏杆,使得堵漏塞从排液管的内部堵住排液管的出液口。本申请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发生拉漏时无法立刻切断铸型和坩埚内金属液的连通的技术问题,可以在发生拉漏时及时堵上出液口,以降低金属液的浪费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A kind of plug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堵漏装置
本申请涉及堵漏
,特别涉及一种堵漏装置。
技术介绍
热型连铸技术是一种可实现定向凝固的近终形制造技术。其铸型不冷却,而是加热使金属液保持液态。通过铸型出口外的冷却水装置冷却,使金属液冷却的固液界面在铸型出口附近,这样可以使得铸件表面质量好且可以产生定向凝固柱状晶或者单晶组织。其固液界面的位置与冷却水距铸型出口的距离、铸型出口的温度、拉铸速度有关。当工艺参数不合理,固液界面外移至铸型出口外一定距离时,金属液表面张力不足以维持铸件保持与铸型相同的形状而漏出,称为拉漏。发生拉漏是高温的金属液不受控制滴落飞溅,非常危险。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和操作可以使拉漏少出现或不出现。但一旦出现我们需要切断铸型和坩埚内金属液的连通,防止金属液持续溅落。同时又要在之后重新开始拉铸时可回复铸型与坩埚内金属液的连通为拉铸提供金属液。现有的连铸装置无法在发生拉漏时立刻切断铸型和坩埚内金属液的连通,在发生拉漏时铸型出口处的金属液会不受控制滴落飞溅,不仅会导致金属液的浪费,也容易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堵漏装置,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发生拉漏时无法立刻切断铸型和坩埚内金属液的连通的技术问题,可以在发生拉漏时及时堵上出液口,以降低金属液的浪费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堵漏装置,包括箱体、温度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和堵漏杆;所述箱体设有排液管,所述堵漏杆设置于所述排液管的内部,所述堵漏杆设有与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相匹配的堵漏塞;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的外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堵漏杆连接;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大于所述控制器的预置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杆进而带动所述堵漏杆运动,使得所述堵漏塞从所述排液管的内部堵住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优选地,在上述的堵漏装置中,还包括第一温控表和第一电源,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温控表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工作电路;所述第一温控表的常开触点、所述驱动器和所述第一电源依次闭合形成工作电路。优选地,在上述的堵漏装置中,还包括第二温控表、继电器、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温控表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温控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温控表的常开触点、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电源依次闭合连接形成温控电路;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驱动器和所述第三电源依次闭合连接形成驱动电路。优选地,在上述的堵漏装置中,所述排液管的进液口位于所述箱体的底壁。优选地,在上述的堵漏装置中,所述排液管的进液口位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优选地,在上述的堵漏装置中,所述驱动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堵漏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设有转动支点,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可绕所述转动支点转动。优选地,在上述的堵漏装置中,所述转动支点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的距离与所述转动支点到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的距离的比例为1:(3-5)。优选地,在上述的堵漏装置中,所述驱动器为电动伸缩杆或推拉式电磁铁。优选地,在上述的堵漏装置中,所述堵漏塞包括相互连接的堵漏基部和堵漏头;所述堵漏基部的一侧呈圆弧状,所述堵漏头与所述堵漏基部的弧面连接,所述堵漏头与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相匹配。优选地,在上述的堵漏装置中,还包括铸型,所述铸型镶嵌于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处,所述堵漏塞与所述铸型的铸腔通道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堵漏装置,包括箱体、温度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和堵漏杆;所述箱体设有排液管,所述堵漏杆设置于所述排液管的内部,所述堵漏杆设有与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相匹配的堵漏塞;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的外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堵漏杆连接;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大于所述控制器的预置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杆进而带动所述堵漏杆运动,使得所述堵漏塞从所述排液管的内部堵住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在使用时,箱体内的液体通过排液管排出体外参与到连铸作业中去。当排液管的出液口处发生拉漏时,高温液体会从排液管的出液口漏出,导致出液口处的温度比正常拉铸高,这时温度传感器会将测量的温度数据反馈到控制器中,当温度数据达到控制器的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器会控制驱动器驱动驱动杆移动进而带动排液管内部的堵漏杆,使得堵漏塞从排液管的内部堵住排液管的出液口,可以及时切断了排液管和箱体内液体的连通,避免了拉漏时高温液体在出液口处的滴落和飞溅,以降低金属液的浪费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堵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堵漏塞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堵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图中:1为箱体、11为排液管、2为温度传感器、3为驱动器、31为驱动杆、311为第一连接杆、312为第二连接杆、313为转动支点、314为铰接点、32为驱动器接口、4为堵漏杆、41为堵漏塞、411为堵漏基部、412为堵漏头、51为第一温控表、511为第一温控表的常开触点、52为第一电源、61为第二温控表、611为第二温控表的常开触点、62为第二电源、63为第三电源、64为继电器、641为继电器的常开触点、71为内部测温器、72为液面探测器、73为冷却器、74为拉拔辊、a为工作电路、b为温控电路、c为驱动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温度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和堵漏杆;/n所述箱体设有排液管,所述堵漏杆设置于所述排液管的内部,所述堵漏杆设有与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相匹配的堵漏塞;/n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的外周;/n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n所述驱动器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堵漏杆连接;/n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大于所述控制器的预置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杆进而带动所述堵漏杆运动,使得所述堵漏塞从所述排液管的内部堵住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温度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和堵漏杆;
所述箱体设有排液管,所述堵漏杆设置于所述排液管的内部,所述堵漏杆设有与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相匹配的堵漏塞;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的外周;
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
所述驱动器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堵漏杆连接;
当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大于所述控制器的预置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杆进而带动所述堵漏杆运动,使得所述堵漏塞从所述排液管的内部堵住所述排液管的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控表和第一电源,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温控表连接;
所述控制器包括工作电路;
所述第一温控表的常开触点、所述驱动器和所述第一电源依次闭合形成工作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控表、继电器、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温控表连接;
所述控制器包括温控电路和驱动电路;
所述第二温控表的常开触点、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电源依次闭合连接形成温控电路;
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驱动器和所述第三电源依次闭合连接形成驱动电路。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果肖小亭邓俊黎沃光余业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