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福烘专利>正文

MRI及CT保持同一体位放疗定位的头颈肩体位固定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31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MRI与CT同体位放疗定位的头颈肩体位固定适配器,该适配器设有适配器本体,适配器本体的下表面设有与MRI头颈脊柱线圈相配合的MRI连接位,其上表面设有与人体曲线一致的定位承载部,其下端设有多个高度可调节的用于与CT定位床床面对接的CT支承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现有多数诊断磁共振头颈脊柱线圈空间尺寸及人体头颈肩部人体工学尺度设计,外表面与头颈脊柱线圈紧密贴合,内表面与人体头颈肩部相匹配。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CT支承部与CT定位床面对接,在进行MRI扫描时既能保证成像质量同时保证扫描体位与CT定位的体位一致性,从而获得高质量及高精度的配准图像,提高临床医生勾画肿瘤靶区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Head, neck and shoulder fixed adapter with MRI and CT in the same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RI及CT保持同一体位放疗定位的头颈肩体位固定适配器
本技术涉及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MRI与CT图像融合定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保持扫描体位的一致性,获得配准精度高的融合图像的用于MRI及CT头颈部肿瘤定位的体位固定适配器。
技术介绍
人体各个部位由肌肉、结缔组织等构成,为非刚性结构,在放射治疗中,对身体及肿瘤病灶部位进行必要的体位固定是实现精确定位及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和必须的要求。现在用于放射治疗定位的主要设备为CT机配合相应的定位体架或头架实现,而CT图像对很多人体结构及肿瘤病灶的分辨能力具有局限性,特别是密度差异不大的软组织,其分辨能力不能充分地显示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的边界和侵犯范围。为弥补上述缺陷近年来采取了磁共振影像与CT定位影像融合技术,但由于定位CT床及目前市面所售的头架与磁共振床以及头颈脊柱线圈几何参数的不一致性、空间的限制、导磁材料信号干扰等因素限制诊断磁共振与定位CT在头颈部肿瘤定位中使用同一体位固定装置将患者保持同一体位进行扫描。因此难以获得两者坐标信息一致的配准图像,从而难以实现两者精确配准融合。在申请号为01214297.2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其申请人曾提供一种能同时兼有磁共振诊断的定位功能和放射治疗的定位功能的体部定位架,可配合磁共振体部线圈对纵膈、腹部、盆腔等体部肿瘤进行MRI扫描,但由于人体头颈部工学尺度的特殊性,使用体部线圈对其进行扫描不能使人体组织及病灶与线圈很好地贴合,导致信号大幅衰减,影像成像质量。目前需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购买专用的磁共振定位机(MRSIM),专用的定位线圈或配置专用的变形融合软件,在常规诊断磁共振设备上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进行MRI及CT定位扫描前行头颈肩部体位固定,从而使患者保持扫描体位的一致性,获得配准精度高的融合图像的用于MRI及CT头颈肩部体位定位的固定适配器。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MRI及CT保持同一体位放疗定位的头颈肩体位固定适配器,该适配器设有适配器本体,所述适配器本体的下表面设有与MRI头颈脊柱线圈相配合的MRI连接连接位,所述适配器本体的上表面设有与人体曲线一致的定位体位固定承载部,所述适配器本体下端设有多个高度可调节的用于与CT定位床床面对接的CT支承部。所述适配器本体由经200摄氏度高温无氧条件深度碳化处理的木质材料制成。所述MRI连接部位包括头部连接位、颈肩部连接位及腰臀部连接位,所述头部连接位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头部贴合,所述颈肩部连接部位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颈肩部贴合,所述腰臀部连接部位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腰臀部贴合。所述定位承载部包括头部定位结构、颈肩部定位结构及腰臀部定位结构,所述头部定位结构的头颅顶面为半球面,其枕部前端通过圆弧与顶面连接,其颞部两侧与枕部的横断面呈U型,其颞部两侧与顶面的冠状面呈倒U型,所述颈肩部定位结构的颈部两侧面与底面的横断面呈U型,颈部两侧面与肩部的冠状面呈Ω型。所述颈肩部定位结构的颈部及肩部连接部的外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或方形通孔。所述CT支承部包括头部支承部、肩部支承部、髋部支承部及高度调节机构,所述头部支承部的横断面呈U型,所述肩部支承部设有两个,其为圆柱体,所述髋部支承部设有两个,其为圆柱体,所述头部支承部、肩部支承部、髋部支承部分别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CT定位床床面对接。所述头部支承部由环氧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定位承载部与人体组织表面之间通过聚氨酯发泡胶填充。所述定位承载部的上方设有热塑膜,治疗时患者的人体组织位于聚氨酯发泡胶与热塑膜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根据现有多数诊断磁共振头颈部线圈空间尺寸及人体头颈肩部人体工学尺度设计,外表面与头颈脊柱线圈紧密贴合,内表面与人体头颈肩部相匹配。同时,本技术通过设置CT支承部与CT定位床面对接。因此在进行MRI扫描时既能保证成像质量同时保证扫描体位与CT定位的体位一致性,从而获得高质量及高精度的配准图像,提高临床医生勾画肿瘤靶区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因此,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型医疗器械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广大欠发达地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精确放射治疗服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图5是图1的C-C剖视图。图6是图3的D-D剖视图。图7是图1的E-E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头部支承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A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主视图,图9B是图9A的F-F剖视图,图9C是图9A的G-G剖视图,图9D是图9A的H-H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技术不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用于MRI及CT头颈部体位定位的固定适配器设有适配器本体10、MRI连接位20、定位部30及CT支承部40。如图1所示,适配器本体10由经200摄氏度高温无氧条件深度碳化处理的木质材料制成,使其具有良好的自身尺寸稳定性和高刚性模量,且适配器本体10的各构件连接均采用高温深度碳化处理的竹钉铆固,保证铆固刚性同时避免使用金属材料产生干预信号。如图2、图3及图6所示,在适配器本体10的下表面设有MRI连接位20,其与MRI头颈脊柱线圈相配合。该MRI连接位20包括头部连接位21、颈肩部连接位22及腰臀部连接位23,其中,头部连接位21的头颅顶面悬空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头端开口,其头颅颞部及颈部外侧面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头颅颞部与颈部内侧面贴合,其头颅枕部及颈背部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枕部表面及颈部表面贴合。颈肩部连接位22包括颈部的两侧面及底面,肩部的底面,该颈肩部连接位22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颈肩部连接横轴位面贴合。腰臀部连接位23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腰臀部表面贴合。该MRI连接位20作为重力承载部,且头部连接位21为半球面结构,保证了其结构的稳定性。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7所示,在适配器本体10的上表面设有定位承载部30,该定位承载部30与人体曲线一致。该定位承载部30包括头部定位结构31、颈肩部定位结构32及腰臀部定位结构33,其中,头部定位结构31的头颅顶面为半球面,其枕部前端通过圆弧与顶面连接,其颞部两侧与枕部的横断面呈U型,其颞部两侧与顶面的冠状面呈倒U型,颈肩部定位结构32的颈部两侧面与底面的横断面呈U型,颈部两侧面与肩部的冠状面呈Ω型。此外,在颈肩部定位结构32的颈部及肩部连接部的外侧设有通孔321,以保证其结构连接刚性的同时减少射线入射路径穿透厚度,从而减少有用射线的衰减。其中,该通孔321可以为圆形通孔或方形通孔,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通孔。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通孔321为圆形通孔及方形通孔。如图1-图5及图8所示,在适配器本体10下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RI及CT保持同一体位放疗定位的头颈肩体位固定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适配器设有适配器本体(10),所述适配器本体(10)的下表面设有与MRI头颈脊柱线圈相配合的MRI连接位(20),所述适配器本体(10)的上表面设有与人体曲线一致的定位承载部(30),所述适配器本体(10)下端设有多个高度可调节的用于与CT定位床床面对接的CT支承部(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RI及CT保持同一体位放疗定位的头颈肩体位固定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适配器设有适配器本体(10),所述适配器本体(10)的下表面设有与MRI头颈脊柱线圈相配合的MRI连接位(20),所述适配器本体(10)的上表面设有与人体曲线一致的定位承载部(30),所述适配器本体(10)下端设有多个高度可调节的用于与CT定位床床面对接的CT支承部(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RI及CT保持同一体位放疗定位的头颈肩体位固定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由经200摄氏度高温无氧条件深度碳化处理的木质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RI及CT保持同一体位放疗定位的头颈肩体位固定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RI连接位(20)包括头部连接位(21)、颈肩部连接位(22)及腰臀部连接位(23),所述头部连接位(21)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头部贴合,所述颈肩部连接位(22)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颈肩部贴合,所述腰臀部连接位(23)与MRI的头颈脊柱线圈的腰臀部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RI及CT保持同一体位放疗定位的头颈肩体位固定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承载部(30)包括头部定位结构(31)、颈肩部定位结构(32)及腰臀部定位结构(33),所述头部定位结构(31)的头颅顶面为半球面,其枕部前端通过圆弧与顶面连接,其颞部两侧与枕部的横断面呈U型,其颞部两侧与顶面的冠状面呈倒U型,所述颈肩部定位结构(32)的颈部两侧面与底面的横断面呈U型,颈部两侧面与肩部的冠状面呈Ω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福烘
申请(专利权)人:林福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