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09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棚通风结构,其包括大棚,所述大棚包括两个相对的竖侧墙体,两个所述竖侧墙体上均安装有多个通风装置,并且通风装置位于竖侧墙体的下部,竖侧墙体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每个通风装置相对,位于一个竖侧墙体上的通风装置向大棚内进风,另一竖侧墙体上的通风装置从大棚内出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畅的气流通道,提高排出热气效率的效果。

A kind of ventilation structure for the sh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棚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棚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棚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农业生产对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目前北方冬季的温室蔬菜大棚渐渐进入规模化生产种植,传统温室大棚的日常作业比较多,在北方冬日里的白天中午,日照强度比较大,温室大棚内温度上升比较快,此时,为了使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恒定,需要给温室大棚进行通风换气和散热,而当下午太阳偏西下落时,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开始下降,又需要将给温室大棚通风换气和散热的通道关闭,以保证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恒定。授权公告号为CN105519383B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温室大棚通风口处墙体上的电机和设置在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电机连通;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在所述丝杆两边的墙体上还设置有两根等距离平行于丝杆的滑杆,两根滑杆与所述丝杆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所述丝杆和两根滑杆上套有一根移动杆,所述移动杆通过丝杆螺母与丝杆连接,所述移动杆与两根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上设置有保温塑料膜连接座,温室大棚通风口处的保温塑料膜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温塑料膜连接座上;在所述滑杆旁边的墙体上还设置有与控制器连通的风向垂直向上的通风扇,所述通风扇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有防护网;在所述两根滑杆远离墙体的端部之间设置有丝杆轴承固定座,所述丝杆转动穿插在所述丝杆轴承固定座内;所述电机以嵌入的方式设置在温室大棚通风口处的墙体内。但是这样的结构中,通风扇转动将温室大棚内部的热气流排出,进入到大棚内的气流不畅,从而排出的热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棚通风结构,其具有通畅的气流通道,提高排出热气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大棚通风结构,包括大棚,所述大棚包括两个相对的竖侧墙体,两个所述竖侧墙体上均安装有多个通风装置,并且通风装置位于竖侧墙体的下部,竖侧墙体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每个通风装置相对,位于一个竖侧墙体上的通风装置向大棚内进风,另一竖侧墙体上的通风装置从大棚内出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大棚两侧相对的竖侧墙体上安装的多个通风装置工作,并且一个竖侧墙体上的通风装置向大棚的内部吹风,另一相对竖侧墙体上的通风装置从大棚内向外出风,从而能够将大棚内的热气沿着一侧向另一侧运动,形成通畅的气流通道,提高排出热气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风扇、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竖侧墙体上,风扇位于通孔内,主动带轮同轴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电机位于竖侧墙体偏离通孔的位置,从动带轮回转支撑在竖侧墙体上,并且从动带轮同轴固定在风扇上,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设置有传动皮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扇安装在通孔内,驱动电机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主动带轮转动,主动带轮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从动带轮,从而使风扇转动,并且驱动电机位于竖侧墙体偏离通孔的位置,能够减少驱动电机对进入气流在通孔内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机为异步三相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设置成异步三相电机,驱动电机可进行正反转,根据大棚外部的风向选择对应的驱动电机转动方向,能够更加高效的将大棚风的热气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位于竖侧墙体内侧设置有盖板,盖板下侧铰接在竖侧墙体上,盖板上侧连接有驱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绕着与竖侧墙体铰接的轴线转动,使盖板盖在通孔位于竖侧墙体的一侧,方便在大棚外界气温低时,盖板将通孔关闭,减少外界温度较低的气体进入到大棚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卷轴、拉线和卷扬电机,卷扬电机固定在竖侧墙体上,卷轴同轴固定在卷扬电机的输出端,拉线一端固定在卷轴上,另一端固定在盖板的上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扬电机工作时,卷扬电机带动卷轴转动,使拉线缠绕在卷轴上时,拉线拉着盖板的上侧转动,使盖板关闭,相反,拉线松开时,盖板在重力的作用下打开,从而使盖板比较容易控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与竖侧墙体之间设置有格栅网,格栅网平行固定在竖侧墙体上,格栅网挡在通孔靠近大棚内侧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与竖侧墙体之间设置格栅网,格栅网保证风扇在格栅网的外侧运动,防止对大棚内部的人员造成伤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平行于竖侧墙体,喷淋管上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下的喷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的上方设置喷淋管,喷淋管喷出的水形成水幕,在气体从通孔进入到大棚内时,气体先经过水幕,增加进入到大棚内气体的湿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的下方设置有水槽,水槽连接有水泵,水泵的进水口与水槽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喷淋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的下方设置水槽,水槽连接有水泵,从喷淋管上落下的水再次回流到水槽内,再通过水泵进行循环,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大棚两侧相对的竖侧墙体上安装的多个通风装置工作,并且一个竖侧墙体上的通风装置向大棚的内部吹风,另一相对竖侧墙体上的通风装置从大棚内向外出风,从而能够将大棚内的热气沿着一侧向另一侧运动,形成通畅的气流通道,提高排出热气的效率;2.通过驱动电机设置成异步三相电机,驱动电机可进行正反转,根据大棚外部的风向选择对应的驱动电机转动方向,能够更加高效的将大棚风的热气排出;3.通过盖板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绕着与竖侧墙体铰接的轴线转动,使盖板盖在通孔位于竖侧墙体的一侧,方便在大棚外界气温低时,盖板将通孔关闭,减少外界温度较低的气体进入到大棚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水槽与盖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大棚;11、竖侧墙体;12、通孔;2、通风装置;21、风扇;22、从动带轮;23、传动皮带;24、主动带轮;25、驱动电机;3、格栅网;4、盖板;5、驱动装置;51、卷轴;52、拉线;53、卷扬电机;6、喷淋管;7、喷头;8、水槽;9、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大棚通风结构,包括大棚1,大棚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竖侧墙体11,两个竖侧墙体11沿着大棚1整体的长度方向,在两个竖侧墙体11的两侧沿着大棚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通风装置2,通风装置2安装在竖侧墙体11的下部。竖侧墙体1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2,每个通孔12与一个通风装置2相对应。安装在其中一个竖侧墙体11上的通风装置2通过通孔12向大棚1的内部吹风,安装在另一竖侧墙体11上的通风装置2通过通孔12从大棚1内向外抽风,从而使大棚1一侧进入温度低的气体,另一侧将温度较高的气体排出,进而使大棚1内形成通畅的气流通道,提高排出热气的效率。参考图1,通风装置2包括风扇21,风扇21位于通孔1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棚通风结构,包括大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1)包括两个相对的竖侧墙体(11),两个所述竖侧墙体(11)上均安装有多个通风装置(2),并且通风装置(2)位于竖侧墙体(11)的下部,竖侧墙体(11)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与每个通风装置(2)相对,位于一个竖侧墙体(11)上的通风装置(2)向大棚(1)内进风,另一竖侧墙体(11)上的通风装置(2)从大棚(1)内出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通风结构,包括大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1)包括两个相对的竖侧墙体(11),两个所述竖侧墙体(11)上均安装有多个通风装置(2),并且通风装置(2)位于竖侧墙体(11)的下部,竖侧墙体(11)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与每个通风装置(2)相对,位于一个竖侧墙体(11)上的通风装置(2)向大棚(1)内进风,另一竖侧墙体(11)上的通风装置(2)从大棚(1)内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2)包括风扇(21)、主动带轮(24)、从动带轮(22)和驱动电机(25),驱动电机(25)固定在竖侧墙体(11)上,风扇(21)位于通孔(12)内,主动带轮(24)同轴固定在驱动电机(25)的输出端,驱动电机(25)位于竖侧墙体(11)偏离通孔(12)的位置,从动带轮(22)回转支撑在竖侧墙体(11)上,并且从动带轮(22)同轴固定在风扇(21)上,主动带轮(24)和从动带轮(22)之间设置有传动皮带(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棚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5)为异步三相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忠张拓王国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第五季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