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00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架靠近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两个所述支架远离转轴的一端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侧壁环绕设有多个均匀的锥体,所述圆柱体中开设有圆腔,所述圆腔的内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中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出料孔的内壁相抵,所述密封环中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贯穿密封环,所述圆腔的内壁通过多个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有多个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扭转弹簧的一端与导管远离密封环的一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锥体挖开污泥,从而使修复液与污泥充分接触,提升修复效果。

An in-situ repairing device for polluted river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床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河床底部有机污泥的沉积和厌氧发酵是湖泊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底泥有机质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消耗大量水体氧气,导致水中含氧量下降、厌氧菌繁殖,最终土著微生物死亡。随着微生物尸体的不断累积以及有机质的腐败、分解,河道黑臭现象加剧。现有技术中,在对污染河床进行原位修复时,由于污泥较厚,这样会使修复剂不能有效地与下层的污泥发生反应进行分解,从而降低了修复剂的修复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污染河床进行原位修复时,由于污泥较厚,这样会使修复剂不能有效地与下层的污泥发生反应进行分解,从而降低了修复剂的修复效果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架靠近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两个所述支架远离转轴的一端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侧壁环绕设有多个均匀的锥体,所述圆柱体中开设有圆腔,所述圆腔的内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中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出料孔的内壁相抵,所述密封环中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贯穿密封环,所述圆腔的内壁通过多个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有多个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扭转弹簧的一端与导管远离密封环的一端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圆腔的侧壁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为L字形。优选的,所述投料口中设有与其匹配的密封塞,所述密封板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上端侧壁竖直设有多个固定螺栓,所述圆柱体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螺纹槽,所述固定螺栓贯穿密封板并延伸至螺纹槽中。优选的,所述出料孔的内壁涂覆有防腐蚀材料,且出料孔的内壁做光滑处理。优选的,所述导管的形状为L字形,且导管的材质为不锈钢。优选的,所述摆动杆远离扭转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重力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拉动钢丝绳时圆柱体在污泥上滚动,进而通过锥体将污泥挖孔,这样使得修复液从导管排出时能够全面彻底地与污泥发生接触,从而提高修复液的修复效果,而通过钢丝绳能够在河面上进行操作,方便实用;2、通过投料口能够方便快速地将修复液注入圆腔中,而通过密封板和密封塞能够牢牢地堵住投料口,避免物料跑出浪费,固定螺栓能够对密封板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避免密封板和密封板受到水流冲击力的作用而从投料口中脱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位圆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位图3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钢丝绳、3圆柱体、4锥体、5密封环、6导管、7扭转弹簧、8摆动杆、9密封塞、10密封板、11固定螺栓、12重力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包括两个支架1,两个支架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支架1靠近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2,两个支架1远离转轴的一端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柱体3,圆柱体3的侧壁环绕设有多个均匀的锥体4,圆柱体3中开设有圆腔,圆腔的侧壁开设有投料口,投料口中设有与其匹配的密封塞9,通过密封塞9堵住投料口,从而避免修复液从投料口中跑出,密封板10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0,密封板10的上端侧壁竖直设有多个固定螺栓11,圆柱体3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螺纹槽,固定螺栓11贯穿密封板10并延伸至螺纹槽中,固定螺栓11能够对密封板10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避免密封板10和密封板10受到水流冲击力的作用而从投料口中脱离;投料口为L字形,这样方便将修复剂注入圆腔中,圆腔的内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料孔,出料孔的内壁涂覆有防腐蚀材料,避免与水接触而受到腐蚀,提升其使用寿命,出料孔的内壁做光滑处理,这样密封环5能够沿着出料孔滑动,从而保证导管6能够移动又能够对导管6进行限制,出料孔中设有密封环5,密封环5与出料孔的内壁相抵,密封环5中固定连接有导管6,导管6的形状为L字形,这样方便导管6将修复液送到污泥处,导管6的材质为不锈钢,使用寿命长,导管6贯穿密封环5,圆腔的内壁通过多个扭转弹簧7转动连接有多个摆动杆8,摆动杆8远离扭转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重力球12,利用圆柱体3带动重力球12转动,从而将重力球12带动摆动杆8反复摆动,摆动杆8远离扭转弹簧7的一端与导管6远离密封环5的一端转动连接。本技术在对污染河床进行原位修复时,先经过投料口将修复液投入到圆腔中,然后将密封塞9塞入投料口中,再将固定螺栓11穿过密封板10拧入螺纹槽中,这样就将密封板10和密封塞9牢牢卡入投料口中,这样保证密封塞9即使受到水流的冲击也不会从圆柱体3上脱落,然后将圆柱体3投入污染河床的地方,使用钢丝绳2拉动支架1移动,而圆柱体3与锥体4共同作用与污泥摩擦,从而使圆柱体3能够转动,圆柱体3在转动过程中,通过重力球12和摆动杆8的自身在重力作用反复摆动,从而带动导管6移动,这样能够将导管6抽取圆腔中的修复液并送入污泥中,而通过锥体4的支撑使污泥不会进入导管6和出料孔中,同时密封环5的限制也能够使导管6稳定移动,而不会进行摆动,而锥体4能够对污泥进行打孔,从而使修复液能够充分地与污泥发生接触,提升修复的效果,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包括两个支架(1),两个所述支架(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架(1)靠近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2),两个所述支架(1)远离转轴的一端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柱体(3),所述圆柱体(3)的侧壁环绕设有多个均匀的锥体(4),所述圆柱体(3)中开设有圆腔,所述圆腔的内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中设有密封环(5),所述密封环(5)与出料孔的内壁相抵,所述密封环(5)中固定连接有导管(6),所述导管(6)贯穿密封环(5),所述圆腔的内壁通过多个扭转弹簧(7)转动连接有多个摆动杆(8),所述摆动杆(8)远离扭转弹簧(7)的一端与导管(6)远离密封环(5)的一端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包括两个支架(1),两个所述支架(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架(1)靠近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2),两个所述支架(1)远离转轴的一端的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圆柱体(3),所述圆柱体(3)的侧壁环绕设有多个均匀的锥体(4),所述圆柱体(3)中开设有圆腔,所述圆腔的内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中设有密封环(5),所述密封环(5)与出料孔的内壁相抵,所述密封环(5)中固定连接有导管(6),所述导管(6)贯穿密封环(5),所述圆腔的内壁通过多个扭转弹簧(7)转动连接有多个摆动杆(8),所述摆动杆(8)远离扭转弹簧(7)的一端与导管(6)远离密封环(5)的一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河床的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腔的侧壁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为L字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瑞祥生物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