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96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其结构包括外壳、进水接管、固定环、安装板、底板、出水管、排污管、转换阀门、电机、转动杆、毛刷和滤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净水器内部安装了一个毛刷,且在净水器顶部安装一个电机,在清理时,通过电机驱动毛刷进行转动,通过毛刷转动对净水器内壁和滤芯表面进行刷洗,且在净水器底部设置了排污管,在排污管和出水管之间设置了一个转换阀门,在清洗时,转动转换阀门前端的操作板,通过转换阀门对出水管进行闭合,且打开排污管,通过排污管对净水器内部的污水进行排出,且在使用时,转动操作板,闭合排污管,且打开出水管,达到了对净水器内部进行刷洗,且便于将内部的污水进行排出的有益效果。

A practical self cleaning water pur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
本技术涉及净水器
,具体涉及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
技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在如今地下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净水器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净水器为传统的净水器,净水器通过多层滤水结构对水进行过滤净化处理,随着过滤时间的增长,滤网极易积累污垢,污垢会阻扰滤网对水的过滤,故净水器使用到一定时间的时候,使用者就会打开滤水器的端盖,将滤网从滤水器的筒体内取出,对滤网进行清洗,比较费时费力,不便于对净水器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于对净水器进行清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包括外壳,电机,用于对毛刷的转动进行控制;毛刷,用于对外壳内壁和滤芯表面进行清洗;排污管,用于对清洗时产生的污水进行排出;转换阀门,用于对出水管和排污管的开合进行转换;进一步的,所述毛刷左右两侧分别与外壳和滤芯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管与底板边沿处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右端顶部与进水接管进行螺纹锁固,所述外壳外侧套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左端与安装板相互焊接,所述外壳底端通过螺栓与底板相互锁固,所述底板底端圆心处与出水管进行螺纹锁固,所述底板底端右侧与排污管进行螺纹锁固,所述出水管和排污管中部分别安装有转换阀门,所述外壳顶端圆心处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端的输出轴贯穿外壳与转动杆相互锁固,所述转动杆呈倒L状,且转动杆底端与毛刷相互锁固,所述底板顶端圆心处安装有滤芯。进一步的,所述转换阀门由齿轮换向器、第一蝶阀、第二蝶阀、阀杆和碟板组成,所述齿轮换向器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蝶阀和第二蝶阀,所述齿轮换向器左右两侧圆心处分别与第一蝶阀和第二蝶阀的阀杆一端相互插接,且阀杆另一端与碟板相互焊接,所述第一蝶阀和第二蝶阀分别安装至出水管和排污管内。进一步的,所述齿轮换向器由安装壳、转动轴、操作板、第一固定轴承、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二固定轴承组成,所述转动轴后端贯穿第一固定轴承与第一锥齿轮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第一固定轴承嵌入在安装壳前端壁内,所述转动轴顶部前侧与操作板相互焊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后端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相互锁固,所述安装壳左右两侧内壁分别嵌入有第二固定轴承,所述第一蝶阀和第二蝶阀的阀杆分别贯穿安装壳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轴承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圆心处相互插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轴承顶端和左侧均设置有限位板,且操作板两侧分别通过两个限位板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蝶阀内部的碟板闭合时,第二蝶阀内部的碟板呈竖直状态。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板左右两侧均粘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外侧设置有防滑纹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的形状大小一致,且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呈直线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采用型号为M315-401系列微型电机,体型小,但转动力度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的材质均采用齿轮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不便于对净水器进行清理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在净水器内部安装了一个毛刷,且在净水器顶部安装一个电机,在清理时,通过电机驱动毛刷进行转动,通过毛刷转动对净水器内壁和滤芯表面进行刷洗,且在净水器底部设置了排污管,在排污管和出水管之间设置了一个转换阀门,在清洗时,转动转换阀门前端的操作板,通过转换阀门对出水管进行闭合,且打开排污管,通过排污管对净水器内部的污水进行排出,且在使用时,转动操作板,闭合排污管,且打开出水管,达到了对净水器内部进行刷洗,且便于将内部的污水进行排出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壳内部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A区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转换阀门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齿轮换向器内部结构俯视剖面图。图中:外壳-1、进水接管-2、固定环-3、安装板-4、底板-5、出水管-6、排污管-7、转换阀门-8、电机-9、转动杆-10、毛刷-11、滤芯-12、齿轮换向器-81、第一蝶阀-82、第二蝶阀-83、阀杆-84、碟板-85、安装壳-811、转动轴-812、操作板-813、第一固定轴承-814、第一锥齿轮-815、第二锥齿轮-816、第三锥齿轮-817、第二固定轴承-81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括外壳1,电机9,用于对毛刷11的转动进行控制;毛刷11,用于对外壳1内壁和滤芯12表面进行清洗;排污管7,用于对清洗时产生的污水进行排出;转换阀门8,用于对出水管6和排污管7的开合进行转换;其中,所述毛刷11左右两侧分别与外壳1和滤芯12贴合;其中,所述排污管7与底板5边沿处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外壳1右端顶部与进水接管2进行螺纹锁固,所述外壳1外侧套接有固定环3,且固定环3左端与安装板4相互焊接,所述外壳1底端通过螺栓与底板5相互锁固,所述底板5底端圆心处与出水管6进行螺纹锁固,所述底板5底端右侧与排污管7进行螺纹锁固,所述出水管6和排污管7中部分别安装有转换阀门8,所述外壳1顶端圆心处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底端的输出轴贯穿外壳1与转动杆10相互锁固,所述转动杆10呈倒L状,且转动杆10底端与毛刷11相互锁固,所述底板5顶端圆心处安装有滤芯12。其中,所述转换阀门8由齿轮换向器81、第一蝶阀82、第二蝶阀83、阀杆84和碟板85组成,所述齿轮换向器81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蝶阀82和第二蝶阀83,所述齿轮换向器81左右两侧圆心处分别与第一蝶阀82和第二蝶阀83的阀杆84一端相互插接,且阀杆84另一端与碟板85相互焊接,所述第一蝶阀82和第二蝶阀83分别安装至出水管6和排污管7内。其中,所述齿轮换向器81由安装壳811、转动轴812、操作板813、第一固定轴承814、第一锥齿轮815、第二锥齿轮816、第三锥齿轮817和第二固定轴承818组成,所述转动轴812后端贯穿第一固定轴承814与第一锥齿轮815圆心处相互插接,所述第一固定轴承814嵌入在安装壳811前端壁内,所述转动轴812顶部前侧与操作板813相互焊接,所述第一锥齿轮815后端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电机(9),用于对毛刷(11)的转动进行控制;/n毛刷(11),用于对外壳(1)内壁和滤芯(12)表面进行清洗;/n排污管(7),用于对清洗时产生的污水进行排出;/n转换阀门(8),用于对出水管(6)和排污管(7)的开合进行转换;/n其中,所述毛刷(11)左右两侧分别与外壳(1)和滤芯(12)贴合;/n其中,所述排污管(7)与底板(5)边沿处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机(9),用于对毛刷(11)的转动进行控制;
毛刷(11),用于对外壳(1)内壁和滤芯(12)表面进行清洗;
排污管(7),用于对清洗时产生的污水进行排出;
转换阀门(8),用于对出水管(6)和排污管(7)的开合进行转换;
其中,所述毛刷(11)左右两侧分别与外壳(1)和滤芯(12)贴合;
其中,所述排污管(7)与底板(5)边沿处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右端顶部与进水接管(2)进行螺纹锁固,所述外壳(1)外侧套接有固定环(3),且固定环(3)左端与安装板(4)相互焊接,所述外壳(1)底端通过螺栓与底板(5)相互锁固,所述底板(5)底端圆心处与出水管(6)进行螺纹锁固,所述底板(5)底端右侧与排污管(7)进行螺纹锁固,所述出水管(6)和排污管(7)中部分别安装有转换阀门(8),所述外壳(1)顶端圆心处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底端的输出轴贯穿外壳(1)与转动杆(10)相互锁固,所述转动杆(10)呈倒L状,且转动杆(10)底端与毛刷(11)相互锁固,所述底板(5)顶端圆心处安装有滤芯(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用型自清理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阀门(8)由齿轮换向器(81)、第一蝶阀(82)、第二蝶阀(83)、阀杆(84)和碟板(85)组成,所述齿轮换向器(81)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蝶阀(82)和第二蝶阀(83),所述齿轮换向器(81)左右两侧圆心处分别与第一蝶阀(82)和第二蝶阀(83)的阀杆(84)一端相互插接,且阀杆(84)另一端与碟板(85)相互焊接,所述第一蝶阀(82)和第二蝶阀(83)分别安装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君芳王晓帅王旭刚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润泽智慧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