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线中的吊具的高度检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91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生产线中的吊具的高度检测组件。高度检测组件包括:线性编码器,其具有拉绳出口和从拉绳出口放出的拉绳;和拉绳引导装置,其构造成使从拉绳出口放出的拉绳经过拉绳引导装置,其中,拉绳引导装置将拉绳引导成当离开拉绳引导装置的拉绳处于竖直以及从竖直偏移时都保持拉绳在拉绳出口处竖直,以防止与拉绳出口的边缘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减小或甚至消除编码器拉绳与拉绳出口的磨损,并且还提高编码器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确保生产高效。

Height detection component for spreader in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生产线中的吊具的高度检测组件
本技术涉及用于生产线中的吊具的高度检测组件。
技术介绍
在生产线上,例如车辆的所生产产品需要通过吊具转移到不同的操作工位以进行例如装配等处理。在不同的操作工位上,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为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车辆需要调节到不同的高度以便于处理。通常,高度由具有拉绳的编码器实时检测,并且借助于编码器进行反馈调节。这里,编码器是一种线性编码器,拉绳从线性编码器的拉绳出口直接收放,线性编码器则根据拉绳收放的长短而反映线性距离以及其变化。为检测高度,线性编码器的拉绳基本上在竖向上延伸,并且其头端靠近车辆地连接到车辆所悬挂的结构,例如吊具的靠近车辆的一部分。在生产线中,所生产的车辆具有显著重量,并且可能在最大5m的升降距离上调节。当接受升降、转移或操作时,车辆容易发生晃动,这会导致拉绳不能保证垂直于拉绳出口而在前后、左右或其组合的方向上偏斜,使得拉绳与出口反复接触、相互摩擦运动,由此导致拉绳与出口(例如出口边缘)两者的磨损。编码器出口与拉绳的磨损严重,易导致设备不稳定,影响生产效率,缩短编码器使用寿命,结果维护工时和成本增加。为此,在本领域中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生产线中的吊具的高度检测组件,其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生产线中的吊具的高度检测组件,其至少减小或甚至消除编码器拉绳与拉绳出口的磨损,并且还提高编码器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确保生产高效。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目的可以这样来实现:一种用于生产线中的吊具的高度检测组件,包括:线性编码器,其具有拉绳出口和从拉绳出口放出的拉绳;和拉绳引导装置,其构造成使从拉绳出口放出的拉绳经过拉绳引导装置,其中,拉绳引导装置将拉绳引导成当离开拉绳引导装置的拉绳处于竖直以及从竖直偏移时都保持拉绳在拉绳出口处大致竖直,以防止与拉绳出口的边缘接触。由此,编码器拉绳与拉绳出口基本上不会接触或相互摩擦运动,从而避免了拉绳与出口(例如出口边缘)两者的磨损。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拉绳引导装置在引导拉绳时形成用于拉绳的引入部和引出部,拉绳引导装置将拉绳引导成当离开拉绳引导装置的拉绳处于竖直以及从竖直偏移时都保持引入部相对于拉绳出口处于大致恒定位置。由此,从拉绳出口到引入部的拉绳段在两者之间保持基本上固定的空间位置,从而有利于保持拉绳在拉绳出口处的竖直取向。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拉绳引导装置包括能够围绕大致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的至少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并且拉绳引导装置将拉绳引导成当沿着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旋转轴线观察时,拉绳从拉绳的一侧被第一滑轮的至少一扇区引导,被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引导穿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各自的旋转轴线所展成的平面,并且从拉绳的另一侧被第二滑轮的至少一扇区引导。由此,通过在摩擦磨损方面性能更优的滑轮引导来避免编码器拉绳与拉绳出口之间的不利摩擦。此外,由于拉绳两侧先后由不同的滑轮引导并且相对于这两个滑轮形成如“8”字形的缠绕,拉绳引导装置下游的拉绳从竖直的任何偏移基本上不会反向传播到拉绳引导装置的引入部,从而避免了拉绳引导装置上游的拉绳随着拉绳引导装置下游的拉绳的偏斜而偏斜。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当沿着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旋转轴线观察时,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在竖向上间隔开,和/或,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轴线在横向方向上处于另一个滑轮的直径范围内。由此,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基本上在竖向上上下分布,并且在横向方向(即,垂直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旋转轴线的水平延伸方向)上处于有限的范围内,避免浪费拉绳的有效长度,节省高度检测组件的安装空间。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拉绳引导装置还包括能够围绕大致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并且拉绳引导装置将拉绳引导成当沿着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的旋转轴线观察时,拉绳从拉绳的一侧被第三滑轮的至少一扇区引导,被在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之间引导穿过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各自的旋转轴线所展成的平面,并且从拉绳的另一侧被第四滑轮的至少一扇区引导。优选地,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的旋转轴线定位成基本垂直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旋转轴线,并且拉绳从拉绳出口放出后依次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滑轮的引导。由此,拉绳先后由两组不同的滑轮引导并且在每组滑轮中都形成如“8”字形的缠绕,并且两组滑轮的垂直布置进一步避免了拉绳引导装置上游的拉绳随着拉绳引导装置下游的拉绳的偏斜而偏斜。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当沿着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的旋转轴线观察时,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在竖向上间隔开,和/或,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轴线在第二横向方向上处于另一个滑轮的直径范围内。由此,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基本上在竖向上上下分布,并且在第二横向方向(即,垂直于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的旋转轴线的水平延伸方向)上处于有限的范围内,避免浪费拉绳的有效长度,节省高度检测组件的安装空间。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拉绳引导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呈具有至少两个壁的大致L形,第一壁承载滑轮,第二壁承载固定孔,线性编码器在下部具有面向下的T形槽,固定支架经由安装孔借助于紧固件和固定板安装到T形槽。由此,拉绳引导装置形成为易于加工且各元件具有相对预定取向的结构,并且拉绳引导装置相对于线性编码器处于固定位置,可以实现为组件的集成部件,在安装前,高度检测组件已装配完成,以便于直接使用。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固定支架在两个壁之间还设置有开口,其与至少第一滑轮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当拉绳引导装置装配成拉绳出口相对于开口至少部分地对准时,拉绳出口与引入部大致对准。由此,促进拉绳引导装置的快速装配。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拉绳引导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引出部定位成与引入部大致竖向对准的引出滑轮。由此,引出部可以基本上定位在与引入部相同的竖向位置,从而对于经过拉绳引导装置引导的拉绳,其头端的固定(例如方式和位置)可以与之前基本上相同,避免拉绳的初始偏斜。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滑轮具有两个挡边和位于两个挡边之间的环形槽,拉绳引导装置定向成使得关于引导在引出部的紧邻上游的至少一个滑轮的旋转轴线大致垂直于吊具的平移方向。由此,更易发生的前后方向的晃动只是导致拉绳在环形槽内的缠绕角度发生变化,基本不发生磨损,而另一方面,较少发生的左右方向的晃动通过挡边进行限制。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滑轮为铝制,拉绳为钢制。由此,在滑轮引导中拉绳与滑轮的相对运动本身已不易造成磨损的情况下,进一步使二者匹配实现延长的配合。根据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在将高度检测组件安装于吊具后,通过以拉绳在参照位置处的读取长度作为基准对高度检测组件进行标定。由此,可以有效补偿拉绳相对于未引导情况被延长的长度。根据本技术,至少减小或甚至消除编码器拉绳与拉绳出口的磨损,并且还提高编码器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确保生产高效。附图说明图1是示例性车辆生产线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图1的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产线中的吊具的高度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线性编码器,其具有拉绳出口和从拉绳出口放出的拉绳;和/n拉绳引导装置,其构造成使从拉绳出口放出的拉绳经过拉绳引导装置,其中,拉绳引导装置将拉绳引导成当离开拉绳引导装置的拉绳处于竖直以及从竖直偏移时都保持拉绳在拉绳出口处竖直,以防止与拉绳出口的边缘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线中的吊具的高度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性编码器,其具有拉绳出口和从拉绳出口放出的拉绳;和
拉绳引导装置,其构造成使从拉绳出口放出的拉绳经过拉绳引导装置,其中,拉绳引导装置将拉绳引导成当离开拉绳引导装置的拉绳处于竖直以及从竖直偏移时都保持拉绳在拉绳出口处竖直,以防止与拉绳出口的边缘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拉绳引导装置在引导拉绳时形成用于拉绳的引入部和引出部,拉绳引导装置将拉绳引导成当离开拉绳引导装置的拉绳处于竖直以及从竖直偏移时都保持引入部相对于拉绳出口处于恒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拉绳引导装置包括能够围绕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的至少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并且拉绳引导装置将拉绳引导成当沿着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旋转轴线观察时,拉绳从拉绳的一侧被第一滑轮的至少一扇区引导,被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引导穿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各自的旋转轴线所展成的平面,并且从拉绳的另一侧被第二滑轮的至少一扇区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沿着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旋转轴线观察时,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在竖向上间隔开,和/或,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个的旋转轴线在横向方向上处于另一个滑轮的直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拉绳引导装置还包括能够围绕大致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的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并且拉绳引导装置将拉绳引导成当沿着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的旋转轴线观察时,拉绳从拉绳的一侧被第三滑轮的至少一扇区引导,被在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之间引导穿过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各自的旋转轴线所展成的平面,并且从拉绳的另一侧被第四滑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洁
申请(专利权)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