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74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包括机架、转运件和用于驱动转运件在机架上移动的运动件,机架衔接于分流通道和合流通道之间,运动件和转运件均设置于机架上;运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齿条铺设在机架上,齿轮与齿条啮合,由伺服电机驱动的齿轮沿齿条移动;转运件包括用于运载产品的工装板和同步带轮组件,齿轮可转动地与同步带轮组件连接,工装板设置于同步带轮组件上,同步带轮组件工作时工装板沿同步带轮组件的同步带运转方向平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的方法解决在传统生产制造中的平移分流合流问题,平移机构可以快速精准有效地完成搬运分流合流工作,从而达到解放劳动生产力并且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The translation mechanism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hunt and conflu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
本技术涉及生产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过中,需要将一条生产线分流为多条生产线,或者将多条生产线合流成一条生产线,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或者满足某种加工需求。通过人工完成这项分流、合流的工作,存在以下缺点:1、作业人员长时间反复地进行搬运工作,不利于其身体健康;2、产品尺寸较大或者较重,需要多名作业人员合作搬运,会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3、人工搬运,进程较慢,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包括机架、转运件和用于驱动转运件在机架上移动的运动件,机架衔接于分流通道和合流通道之间,运动件和转运件均设置于机架上;运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齿条铺设在机架上,齿轮与齿条啮合,由伺服电机驱动的齿轮沿齿条移动;转运件包括用于运载产品的工装板和同步带轮组件,齿轮可转动地与同步带轮组件连接,工装板设置于同步带轮组件上,同步带轮组件工作时工装板沿同步带轮组件的同步带运转方向平移。可选地,机架形成为框架式结构,齿条铺设在机架的后杆上,同步带轮组件前部与机架的前杆可移动连接,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同步带轮组件后部。可选地,同步带轮组件包括两组同步带轮、支架和电机,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后部,支架前部与机架的前杆可移动连接,两组同步带轮通过支架固定,电机设置在支架上,且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转轴与两组同步带轮的主动轮连接,工装板支撑于两组同步带轮上。可选地,支架上靠近机架的前杆和后杆处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工装板是否到位的光电传感器。可选地,平移机构的伺服电机、电机和光电传感器均与产品生产线的PLC信号连接。可选地,机架形成为多层结构,机架的每层均设置有转运件和运动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PLC控制伺服电机工作,伺服电机驱动齿轮在齿条上移动,从而使同步带轮组件在机架上移动,同步带轮组件移至需承运的产品处停止,PLC控制电机工作,同步带轮启动带动运载有产品的工装板移动至同步带轮上,光电传感器检测工装板到位后,电机停止,伺服电机工作,将转运件移动至合流通道或分流通道处。本技术采用自动化的方法解决在传统生产制造中的平移分流合流问题,对于反复多次的重复动作,尤其是量体大的产品,平移机构可以快速精准有效地完成搬运分流合流工作,从而达到解放劳动生产力并且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工作。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后杆,3-齿条,4-光电传感器,5-电机,6-前杆,7-同步带轮,8-支架,9-伺服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进行定义的,具体地可参考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并结合相应零部件在其他附图中的位置关系。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的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包括机架1、转运件和用于驱动转运件在机架1上移动的运动件,机架1衔接于分流通道和合流通道之间,运动件和转运件均设置于机架1上;运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3,齿条3铺设在机架1上,齿轮与齿条3啮合,由伺服电机9驱动的齿轮沿齿条3移动;转运件包括用于运载产品的工装板和同步带轮组件,齿轮可转动地与同步带轮组件连接,工装板设置于同步带轮组件上,同步带轮组件工作时工装板沿同步带轮组件的同步带运转方向平移。机架1横设于分流通道和合流通道之间,具体地,合流通道位于机架1的中部,分流通道包括三条分流生产线,三条分流生产线分别位于机架1的中部和其两侧。当需要分流时,齿轮移动的同时带动同步带轮组件在机架1上移动,当同步带轮组件移动至与合流通道上运载有产品的工装板对接时,伺服电机9停止,启动同步带轮组件,同步带轮组件带动工装板移动至同步带轮组件上,同步带轮组件停止工作,伺服电机9再启动,将转运件横向平移至分流通道处,卸下产品。当需要合流时,运动件驱动转运件移动至分流通道处接下产品,再在运动件下的驱动下横向平移至合流通道卸下产品。可选地,机架1形成为框架式结构,齿条3铺设在机架1的后杆2上,同步带轮组件前部与机架1的前杆6可移动连接,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同步带轮组件后部。同步带轮组件一端与机架1可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齿轮与机架1上的齿条3连接,避免同步带轮组件两端移动不同步的情况出现。可选地,同步带轮组件包括两组同步带轮7、支架8和电机5,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8后部,支架8前部与机架1的前杆6可移动连接,两组同步带轮7通过支架8固定,电机5设置在支架8上,且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转轴与两组同步带轮7的主动轮连接,工装板支撑于两组同步带轮7上。两组同步带轮7运行同时带动工装板向同步带轮7移动,支架8上设置卡块,卡块与工装板下侧卡接,以更好地固定工装板。可选地,支架8上靠近机架1的前杆6和后杆2处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工装板是否到位的光电传感器4。可选地,平移机构的伺服电机9、电机5和光电传感器4均与产品生产线的PLC信号连接。由于平移机构会从其前后两侧接下产品,工装板从机架1前侧/后侧向同步带轮7移动,支架8上靠近机架1前杆6/后杆2处的光电传感器4感应到工装板,至支架8上靠近机架1后杆2/前杆6处的光电传感器4感应到工装板,PLC接收到前后两个光电传感器4的信号时,延迟时间启动伺服电机9。可选地,机架1形成为多层结构,机架1的每层均设置有转运件和运动件。多层结构的机架1满足上下多层的生产线分流、合流的需求。本技术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涉及的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PLC控制伺服电机9启动,伺服电机9驱动齿轮在齿条3上移动,从而使同步带轮组件在机架1上移动,同步带轮组件移至与运载有产品的工装板对接时停止,PLC控制伺服电机9停止;PLC控制电机5启动,同步带轮7运行带动运载有产品的工装板移动至同步带轮7上,PLC接收到前后两个光电传感器4的检测信号后立即停止电机5、延迟启动伺服电机9,运动件将转运件移动至合流通道或分流通道处。本技术采用自动化的方法解决在传统生产制造中的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转运件和用于驱动转运件在机架上移动的运动件,机架衔接于分流通道和合流通道之间,运动件和转运件均设置于机架上;/n运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齿条铺设在机架上,齿轮与齿条啮合,由伺服电机驱动的齿轮沿齿条移动;/n转运件包括用于运载产品的工装板和同步带轮组件,齿轮可转动地与同步带轮组件连接,工装板设置于同步带轮组件上,同步带轮组件工作时工装板沿同步带轮组件的同步带运转方向平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转运件和用于驱动转运件在机架上移动的运动件,机架衔接于分流通道和合流通道之间,运动件和转运件均设置于机架上;
运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齿条铺设在机架上,齿轮与齿条啮合,由伺服电机驱动的齿轮沿齿条移动;
转运件包括用于运载产品的工装板和同步带轮组件,齿轮可转动地与同步带轮组件连接,工装板设置于同步带轮组件上,同步带轮组件工作时工装板沿同步带轮组件的同步带运转方向平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分流合流的平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形成为框架式结构,齿条铺设在机架的后杆上,同步带轮组件前部与机架的前杆可移动连接,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同步带轮组件后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分流合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俊杰郑齐武尤小龙刘丰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九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