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扶手高度及间距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56 阅读:5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座椅扶手高度及间距调整装置,其包括一支撑杆、一壳座及一固定座,支撑杆的垂直杆体穿入壳座的贯穿空间而可自由移动,支撑杆穿入贯穿空间的位置设有系列齿沟,于壳座的壁面设有一旋钮,旋钮上设有二定位杆穿入其中的二齿沟,以在转动旋钮时可调整壳座连同固定于壳座上的扶手上升或下降,另于支撑杆下端的水平杆体上设有一固定座,固定座由一锁钮控制其与水平杆体的固定与否,以调整扶手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扶手高度及间距调整装置,其可依各人体型的差异而机动调整扶手的高度或二扶手间的间距,以使坐者更为舒适。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具有扶手的办公座椅,其扶手均为固定型式,亦即其无法作高度的升降调整或间距的左右调整;因此,若遇到体型较大的人士坐着时,过窄的扶手间距将可能夹住其身体而感到不舒适,且过低的扶手亦使手臂的摆放不自然;而对于体型较小的人士而言,过高的扶手与过宽的扶手间距亦使其不够舒适。再者,一般人在使用个人电脑或打字机时,均会尽量使其手臂保持水平位置,以避免肌肉造成伤害;然而,一般办公座椅的固定式扶手高度并非适于任何人的体型,使得大部分人的手臂靠于扶手而打字时觉得不是过高即是过低,常因此而发生办公室的职业伤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扶手高度及间距调整装置,其可调整扶手的高度,使其适于任何体型人士的手臂靠置而得到充分休息。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扶手高度及间距调整装置,其将所调整的扶手高度由数字或文字显示出来,以便于使用者调整到最适于自己的高度。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扶手高度及间距调整装置,使扶手亦可作左右的横向移动调整,以设定二扶手间的间距,以适合任何体型者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座椅扶手高度及间距调整装置,它包括一支撑杆,其为L形,于其垂直杆体侧边设有一槽口,于所述槽口中由内至外依序设有一具有系列齿沟的齿沟条、一压条及一弹性元件,且该系列齿沟朝向槽口的开口方向,于支撑杆的水平杆体上设有一沟槽;一壳座,其上端装设扶手,其垂直方向设有一恰可容支撑杆的垂直杆体穿过的贯穿空间,对应所述贯穿空间位置的壳座侧壁设有一长形孔,所述组合有齿沟条、压条及弹性元件的支撑杆的垂直杆体穿入所述壳座的贯穿空间,且齿沟显露于长形孔内;一旋钮,于其一端设有一直径对应于所述长形孔的最小内径的圆盘,所述圆盘面上的相对位置设有二对应于所述齿沟的定位杆,所述二定位杆穿入齿沟条中的二齿沟,所述圆盘套入长形孔中,所述旋钮固定于壳座;一固定座,其固定在座椅的底面,其下面设有对应于所述支撑杆的水平杆体且可使其穿过的滑槽,所述滑槽底面对应支撑杆的沟槽位置处设有一螺孔,一锁钮的螺杆锁入螺孔并穿过沟槽。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在转动旋钮时可调整壳座连同固定于壳座上的扶手上升或下降,并由锁钮与水平杆体的固定与否来调整扶手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操作简单、方便。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组装于座椅时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组合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旋钮转动九十度而将壳座略微向上调升时的平面剖视动作图;图5为将图4所示状态再继续转动旋钮九十度而使定位杆卡入齿沟内,以将壳座向上调升一阶时的平面剖视动作图;图6为本技术于横向调整扶手位移以设定二扶手间的宽度的平面剖视动作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座椅扶手高度及间距调整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包括有一支撑杆1、一壳座2、一固定座6、一旋钮23、一固定盖24、一齿沟条3、一压条4及一弹性元件5;其中,该支撑杆1以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制成为L型,于其垂直的杆体侧边适当处设有槽口11,该槽口11的底部二端各形成有一定位凹部110,而该齿沟条3的二端形成有对应该定位凹部110的凸端部32,使该齿沟条3的二凸端部32可由槽口11的侧边套入该定位凹部110而固定,且该齿沟条3一侧面形成有系列的齿沟31,当齿沟条3固定于槽口11后,使该齿沟31朝向槽口11的开口方向;而后于该槽口11内再依序置入压条4及弹性元件5,使压条4接触于齿沟31,而弹性无件5接触于压条4,该弹性元件5形成为一概呈3字形的弹片,使该3字形的右边二端接触于压条4而能使压条4获得均匀的作用力;又该槽口11的底部亦可在制造支撑杆1时直接一体成型出系列的齿沟;该支撑杆1下端的水平杆体设有一沟槽12,相邻于槽口11的支撑杆1的垂直杆体适当位置设有垂直排列的系列数字或文字13,该数字或文字13的内容或意义可配合座椅整体高度而预先设定为扶手上端与地面的距离尺寸,或仅为段数的标示。该壳座2的上端用以装设扶手7(如图2所示),于其本体的垂直方向设有一恰可容纳支撑杆1的垂直杆体穿过的贯穿空间20,对应该贯穿空间20的位置,在壳座2侧壁适当处设有一长形孔21,使上述已组合有齿沟条3、压条4及弹性元件5的支撑杆1的垂直杆体穿入该壳座2的贯穿空间20,且使齿沟31显露于长形孔21内;而于壳座2的壁面适当位置设有一贯穿孔22,使支撑杆1的垂直杆体穿入该贯穿空间20时,恰可使其上的数字或文字13由该贯穿孔22看到。该旋钮23的一端设有一直径对应于该长形孔21的最小内径的圆盘231,并于该圆盘231面上设有相对的二定位杆232,且该定位杆232的直径对应于齿沟31,而该定位杆232的端部同时设有螺孔2321,在二定位杆232由壳座1的外部穿入齿沟3中的二齿沟31的同时亦使圆盘231套入长形孔21中。该固定盖24设有二对应二定位杆232的洞孔241,使二定位杆232穿过二齿沟31时,可将该固定盖24的二洞孔241套入该定位杆232,并以螺丝25穿过该洞孔241而锁入定位杆232的螺孔2321,以将旋钮23固定于壳座2。该固定座6组合于支撑杆1下端,并用以固定在座椅的下面;其本体上设有数个槽孔62,由该槽孔62可穿锁螺钉于座椅的下面而固定,而在该固定座6本体的下面设有对应于上述支撑杆1的水平杆体并可使该水平杆体穿过的滑槽61,该滑槽61底面对应支撑杆1的沟槽12位置处设有一螺孔610(如图6所示),并将一锁钮63所结合的螺杆631锁入该螺孔610并穿过支撑杆1的沟槽12。如图3所示,由上述组合后的结构,二定位杆232穿入该齿沟条3中的二齿沟31,并使圆盘231套入该长形孔21中,且该3字形弹性元件5的二端亦作用于压条4的二端,使得压条4将作用力均匀地压掣于齿沟条3而使二定位杆232不脱离齿沟31;当欲调升扶手7的高度而转动旋钮23时(以图3所示者为实施例说明之),由于齿沟条3固定地结合于支撑杆1,故于旋转该旋钮23时,将以该上面的定位杆232为中心转动,此时,由于该圆盘231相对于该中心而成为偏心,因而得以在该长形孔21中驱动该壳座2向上提升,且弹性元件5亦不断地作用于压条4而使压条4压掣于定位杆232,以确保定位杆232确实逐阶转移(如图4所示),而在继续转动该旋钮23时,则将使原本位于下方的定位杆232转移至上方并卡入齿沟31而定位,如图5所示,此时,该数字或文字13亦随之变换一格而由贯穿孔22中显示出来;同理,当欲调降扶手7的高度时,则以相反方向旋转旋钮23即可。如图6所示,当欲调整二扶手7连同支撑杆1及壳座2间的距离时,则可旋松锁钮63,此时,结合于旋钮63上的螺杆631即脱离对固定座6底面的抵掣,如此即可将该支撑杆1向左或向右移动,待调整至所需的位置后,再将该锁钮63锁紧,使其螺杆631的端部抵掣于固定座6的底面而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扶手高度及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支撑杆,其为L形,与其垂直杆体侧边设有一槽口,于所述槽口中由内至外依序设有一具有系列齿沟的齿沟条、一压条及一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扶手高度及间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支撑杆,其为L形,与其垂直杆体侧边设有一槽口,于所述槽口中由内至外依序设有一具有系列齿沟的齿沟条、一压条及一弹性元件,且该系列齿沟朝向槽口的开口方向,于支撑杆的水平杆体上设有一沟槽; 一壳座,其上端装设扶手,其垂直方向设有一恰可容支撑杆的垂直杆体穿过的贯穿空间,对应所述贯穿空间位置的壳座侧壁设有一长形孔,所述组合有齿沟条、压条及弹性元件的支撑杆的垂直杆体穿入所述壳座的贯穿空间,且齿沟显露于长形孔内;一旋钮,于其一 端设有一直径对应于所述长形孔的最小内径的圆盘,所述圆盘面上相对位置设有二对应于所述齿沟的定位杆,所述二定位杆穿入齿沟条中的二齿沟,所述圆盘套入长形孔中,所述旋钮固定于壳座;一固定座,其固定在座椅的底面,其下面设有对应于所述支撑杆的水平杆 体且可使其穿过的滑槽,所述滑槽底面对应支撑杆的沟槽位置处设有一螺孔,一锁钮的螺杆锁入螺孔并穿过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庆涛
申请(专利权)人:富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