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山饮用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54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登山饮用瓶,属于一种容器,其包括瓶体以及瓶嘴;瓶体内具有中空的瓶腔,瓶体上开设有连通瓶腔的瓶口,瓶嘴可拆地盖设于瓶口并与瓶腔连通,瓶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在外部登山杖的杆体上的夹持孔以及用于挂扣在外部登山包上的挂置带;瓶体沿其高度方向凹陷并贯通瓶体两端形成有夹持孔,挂置带套在瓶体的外周,挂置带上开有若干个穿孔,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登山饮用瓶能够装备在外部登山杖上或外部登山包所要挂置的位置上,提供更多携带方式供登山者选择,提高登山便利性、舒适性。

A mountaineering drinking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登山饮用瓶
本技术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涉及一种登山饮用瓶。
技术介绍
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设备要适应登山运动的环境条件,在设计、选材、用料、制作上要尽量使其轻便、坚固、高效,并能一物多用。经常出外进行登山活动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从医学角度来说,它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五个方面有直接的益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相比以前更为注重健康,除了日常下班后进行羽毛球、游泳等体育项目以外,在周末,人们还会到远离市中心的地区进行徒步登山,因此登山过程中的装备就至关重要,特别是能够装盛饮品并及时给人补充人体水分的水瓶。但是,由于在徒步登山的时候由于饮用瓶瓶体的结构限制,很多时候仅能放置于登山包内或登山包两侧专门用于装水瓶的网袋中,携带方式受限,给人们在登山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登山饮用瓶,提供更多的携带方式供登山者选择,以让登山者选择最为舒适的瓶体携带方式。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登山饮用瓶,包括瓶体以及瓶嘴;所述瓶体内具有中空的瓶腔,所述瓶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瓶腔的瓶口,所述瓶嘴可拆地盖设于所述瓶口并与所述瓶腔连通,所述瓶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在外部登山杖的杆体上的夹持孔以及用于挂扣在外部登山包上的挂置带;所述瓶体沿其高度方向凹陷并贯通所述瓶体两端形成有所述夹持孔,所述挂置带套在所述瓶体的外周,所述挂置带上开有若干个穿孔。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孔包括凹陷于所述瓶体的夹持部,以及与所述夹持部相衔接敞开于所述瓶体的开口;所述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夹持部,以使所述夹持孔能够环抱于外部登山杖的杆体。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的轴向投影形状为圆形。进一步地,所述瓶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一端与瓶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瓶体间形成间隙并朝所述瓶体的底部方向延伸;所述挂置带套设在所述瓶体的外周并藏陷在所述间隙当中。进一步地,所述瓶嘴上突出设置有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活动链接的吊环;所述支架上贯通有转孔,所述吊环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孔以可拆装的方式枢转连接的转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两个,所述吊环的一端与其中一所述支架枢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支架枢接。进一步地,所述瓶嘴上设置有瓶盖组件,所述瓶盖组件包括瓶盖、连接筋以及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环套于所述瓶嘴的外部,并通过所述连接筋与所述瓶嘴柔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瓶盖包括施力部以及堵头,所述施力部用于给所述堵头施力,以使所述堵头与所述瓶嘴相互盖合或分离。进一步地,所述施力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堵头端部的按压部,以及位于所述按压部一侧并往远离所述堵头方向延伸的拉扯部;所述按压部用于将所述堵头按压盖合于所述瓶嘴,所述拉扯部用于将所述堵头拉出脱离所述瓶嘴。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上设置有多道密封筋,当所述瓶盖盖合于所述瓶嘴时,所述瓶嘴套设于所述堵头的外周,并与所述堵头一同抵压于所述密封筋的两侧。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瓶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在外部登山杖的杆体上的夹持孔以及用于挂扣在外部登山包上的挂置带;瓶体沿其高度方向凹陷形成有夹持孔,由于一般登山者都带有登山杖,因此,夹持孔可夹持于登山杖上,使本技术的登山饮用瓶可与登山杖固定,通过固定于登山杖的杆体上,使瓶体与登山杖一同携带,让登山者有更多携带登山饮用瓶的选择;挂置带套在瓶体的外周,挂置带上开有若干个穿孔,穿孔与穿孔之间形成挂置通道,用于与登山包通过各种方法吊挂固定,登山包上的挂绳、挂钩可通过穿入其中一穿孔,经过挂置通道从另一穿孔仲穿出,从而让登山饮用瓶根据登山者的个人习惯、选择吊挂在登山包的包体、肩带等部位,为登山饮用瓶的携带提供更多的携带方式,为登山者提供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登山饮用瓶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登山饮用瓶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瓶嘴、瓶盖组件爆炸结构视图;图4为本技术瓶嘴、瓶盖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0、瓶体;11、瓶口;12、夹持孔;121、夹持部;122、开口;13、挂置带;131、穿孔;14、固定扣;141、间隙;20、瓶嘴;21、支架;22、吊环;211、转孔;221、转轴;30、瓶盖组件;31、瓶盖;311、施力部;312、堵头;3111、按压部;3112、拉扯部;3121、密封筋;32、连接筋;33、固定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为了让登山者在登山过程中更加舒适,能够根据自己的个人习惯、需求选择携带登山饮用瓶的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登山饮用瓶,其包括瓶体10以及瓶嘴20;瓶体10内具有中空用于装盛饮品的瓶腔,瓶体10上开设有连通瓶腔的瓶口11,瓶口11用于灌入饮品或供饮用者饮用;进一步的,瓶嘴20可拆地盖设于瓶口11并与瓶腔连通,本例中,瓶嘴20尺寸小于瓶口11,以更加方便登山者饮用,瓶体10内也可放入吸管,当登山饮用品装备在登山包的肩带上时,通过吸管就可以无需取下登山饮用瓶来饮用瓶腔中的饮品了。为了提供更多携带方式,瓶体10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在外部登山杖的杆体上的夹持孔12以及用于挂扣在外部登山包上的挂置带13;瓶体10沿其高度方向凹陷并贯通瓶体10两端形成有夹持孔12,由于一般登山者都带有登山杖,因此,这里提供一种登山饮用瓶的携带方式,即,夹持孔12可夹持于登山杖上,使瓶体10与登山杖平行并紧贴其杆体,通过将瓶体10固定于登山杖的杆体上,使瓶体10与登山杖一同携带,登山者需要补充水分时,可直接在登山杖上取下登山饮用瓶直接饮用,随后重新通过夹持孔12将瓶体10扣置回登山杖上,让登山者有更多携带登山饮用瓶的选择;挂置带13套在瓶体10的外周,挂置带13上开有若干个穿孔131,穿孔131与穿孔131之间可供登山包上的挂置件穿过,挂置带13与瓶体10外侧壁形成供外部挂置件,如挂钩等物件穿过的挂置通道,若干穿孔131在挂置带13上的开设方位并没有具体的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在挂置带13上开设所需位置的穿孔131,以形成不同朝向的挂置通道,使挂置后的瓶体10朝向为登山者的理想朝向,挂置通道位于登山包上可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吊挂固定,登山包上的挂绳、挂钩可通过穿入其中一穿孔131,经过挂置通道从另一穿孔131仲穿出,从而让登山饮用瓶根据登山者的个人习惯、选择吊挂在登山包的包体、肩带等部位,为登山饮用瓶的携带提供更多的携带方式,为登山者提供便利,本例中,穿孔131与穿孔131之间的连线与瓶体10的竖直方向相互垂直。为了提高夹持效果,夹持孔12包括凹陷于瓶体10的夹持部121,以及与夹持部121相衔接敞开于瓶体10的开口122;开口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登山饮用瓶,包括瓶体以及瓶嘴;所述瓶体内具有中空的瓶腔,所述瓶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瓶腔的瓶口,所述瓶嘴可拆地盖设于所述瓶口并与所述瓶腔连通,其特征在于:/n所述瓶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在外部登山杖的杆体上的夹持孔以及用于挂扣在外部登山包上的挂置带;所述瓶体沿其高度方向凹陷并贯通所述瓶体两端形成有所述夹持孔,所述挂置带套在所述瓶体的外周,所述挂置带上开有若干个穿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登山饮用瓶,包括瓶体以及瓶嘴;所述瓶体内具有中空的瓶腔,所述瓶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瓶腔的瓶口,所述瓶嘴可拆地盖设于所述瓶口并与所述瓶腔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在外部登山杖的杆体上的夹持孔以及用于挂扣在外部登山包上的挂置带;所述瓶体沿其高度方向凹陷并贯通所述瓶体两端形成有所述夹持孔,所述挂置带套在所述瓶体的外周,所述挂置带上开有若干个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饮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孔包括凹陷于所述瓶体的夹持部,以及与所述夹持部相衔接敞开于所述瓶体的开口;所述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夹持部,以使所述夹持孔能够环抱于外部登山杖的杆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山饮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轴向投影形状为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饮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一端与瓶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瓶体间形成间隙并朝所述瓶体的底部方向延伸;所述挂置带套设在所述瓶体的外周并藏陷在所述间隙当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饮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嘴上突出设置有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活动链接的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经济特区特艺塑料容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