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组合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6482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8:07
一种线缆组合,包括线缆以及连接至线缆一端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弹性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布成至少一排的端子槽,所述弹性端子包括位于端子槽下方的焊接部、突伸于端子槽上方的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焊接部并收容在对应端子槽的中间部;所述弹性端子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以达成较好的防水效果,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接触部连接并可上下弹性变形的上臂、设置在绝缘本体的下臂以及位于上臂和下臂之间并位于端子槽内的弯曲部,进而提升弹性端子的可靠接触性能。

Cable combina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组合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水性能的线缆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US9439574B2、US9685744B2、US9698545B2和US9722375B2号公告了各种可用于检测人体的医疗设备及线缆组合,该等医疗设备及线缆组合的使用方式可参阅美国专利US8527038B2号所示。由于该等医疗设备及线缆组合用于贴靠在人体上进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人体上的汗液很容易渗透到该等医疗设备及线缆组合上,因此,该等医疗设备及线缆组合通常需要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用于该等医疗设备的线缆组合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及设置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为保证线缆组合的防水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情形下将导电端子设置为平板状结构,即导电端子不具有弹性。然而,此种导电端子结构虽然可以保证线缆组合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但是在该等线缆组合安装至医疗设备上而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平板状导电端子容易与对接连接器上形成配合间隙进而产生无法与对接连接器可靠对接等不良现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线缆组合及其制造方法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且接触可靠的线缆组合及其制造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合,包括线缆以及连接至线缆一端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弹性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布成至少一排的端子槽,所述弹性端子包括位于端子槽下方的焊接部、突伸于端子槽上方的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焊接部并收容在对应端子槽的中间部;其中,所述弹性端子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接触部连接并可上下弹性变形的上臂、设置在绝缘本体的下臂以及位于上臂和下臂之间并位于端子槽内的弯曲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合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供若干连接至一料带的若干弹性端子;步骤二,在所述弹性端子上一体包覆成型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布成一排的端子槽,所述弹性端子包括位于端子槽下方的焊接部、突伸于端子槽上方的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焊接部的中间部;步骤三,通过治具将所述中间部反向弯折形成U形结构,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接触部连接并可上下弹性变形的上臂、设置在绝缘本体上的下臂以及位于上臂和下臂之间并收容在端子槽内的弯曲部;步骤四,提供一线缆,连接至对应所述弹性端子的焊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线缆组合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将弹性端子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不仅可以达成较好的防水效果,也可以保证线缆组合与对接连接器实现可靠对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线缆组合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电连接器中的端子折弯前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端子在折弯前与料带连接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电连接器的部分组装示意图。图8是图7进一步部分组装后的示意图。图9是图8进一步部分组装后的示意图。图10是图2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图3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传感器次组件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立体分解图。图14是图1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5是图1中C-C线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线缆组合10电连接器100端子模组110端子120焊接部122料带123接触部124上臂125中间部126下臂127弯曲部129绝缘本体130端子槽132凹槽134斜面135收容腔136电阻器140密封剂150盖体160传感器次组件200绝缘外壳202横向部208第一容纳槽204第二容纳槽206开槽260突起270纵向部209发光二极管模组201发光二极管壳体215发光二极管盖体240发光二极管210光电二极管模组203光电二极管模组203光电二极管壳体225光电二极管盖体250光电二极管220安装部212、222线缆20电线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线缆组合10,其包括线缆20、连接至线缆20一端的电连接器100以及连接至线缆20另一端的传感器次组件200。为方便描述,在此定义线缆20连接电连接器100的一端为前端,而连接传感器次组件200的另一端为后端。请参阅图2-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端子模组110,该端子模组110包括绝缘本体130以及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130内的若干弹性端子120,也可以说,所述绝缘本体130采用包覆成型或射出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在弹性端子120上。所述绝缘本体130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布成一排的端子槽132,所述端子槽132向上并且向前与外界进行连通。所述绝缘本体130设有一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30的凹槽134,所述凹槽134沿左右方向横跨所述若干端子槽132延伸并且向上暴露在所述绝缘本体130的上表面。每个端子120包括位于端子槽132下方并且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焊接部122、位于上方并向上突伸在相应的端子槽132上方的接触部124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124与焊接部122的中间部126。所述接触部124向上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30的上表面,所述中间部126收容在对应的端子槽132内并且呈开口向后的U形结构,其包括与接触部124连接的上臂125,可支撑地贴靠在绝缘本体130上的下臂127以及位于上臂125和下臂127之间并位于凹槽134内的弯曲部129。所述焊接部122自下臂127的后端向下弯折后再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如图3及11所示,在制造过程中,所述端子120的中间部126在初始状态下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所述接触部124向前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30的前端面,所述绝缘本体130在对应端子槽132的下方前端位置设有倾斜延伸的斜面135,所述接触部124向下抵靠在所述斜面135上;然后通过治具(未图示)将中间部126向后折弯180度进而形成上述U形结构,所述凹槽134供所述治具进入以将所述中间部126折弯到位,所述接触部124自上臂125的后端反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中间部126的上臂125与下臂127间隔设置,并且上臂125呈悬臂状设置。当该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配合时,所述接触部124在对接连接器的抵压下向下抵持所述上臂125,所述上臂125在接触部124的带动下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组合,包括线缆以及连接至线缆一端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弹性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布成至少一排的端子槽,所述弹性端子包括位于端子槽下方的焊接部、突伸于端子槽上方的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焊接部并收容在对应端子槽的中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接触部连接并可上下弹性变形的上臂、设置在绝缘本体的下臂以及位于上臂和下臂之间并位于端子槽内的弯曲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30 US 62/773197;20190912 US 62/8991561.一种线缆组合,包括线缆以及连接至线缆一端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弹性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排布成至少一排的端子槽,所述弹性端子包括位于端子槽下方的焊接部、突伸于端子槽上方的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焊接部并收容在对应端子槽的中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中间部包括与所述接触部连接并可上下弹性变形的上臂、设置在绝缘本体的下臂以及位于上臂和下臂之间并位于端子槽内的弯曲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的中间部呈开口朝后的U形设置,并且所述中间部是在弹性端子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后再向后折弯180度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左右方向横跨所述若干端子槽延伸并且向上暴露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向上并且向前与外界进行连通,所述接触部向上突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焊接部自下臂的后端向下弯折后再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暴露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下方,所述线缆设有若干电性及机械性地连接到对应的焊接部的电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在两个特定相邻端子的焊接部之间的电阻器;所述绝缘本体的下方设有收容腔,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特倫斯·F·李托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