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播放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36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包括:耳机单体,用于播放音频;头戴固定件,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头戴固定件上,且所述耳机单体与所述头戴固定件电性连接;音箱组件,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音箱组件上,且所述耳机单体与所述音箱组件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述耳机单体复用为头戴式耳机的听筒和音箱的喇叭使用,用户只需购买一套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后,可以同时享有头戴式耳机近场声学体验和音箱的远场声学体验,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

Audio playback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音频播放设备
本技术涉及音频播放
,特别涉及到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无论是头戴式耳机还是音箱都独立存在,相互没有关联;头戴式耳机是近场声学设计,音箱是远场声学设计,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别的声学解决方案,给人以不同的声学体验,要享受这两种声学体验一般来说需要买两套设备,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音频播放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分别购买耳机和音箱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音频播放设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包括:耳机单体,用于播放音频;头戴固定件,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头戴固定件上,且所述耳机单体与所述头戴固定件电性连接;音箱组件,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音箱组件上,且所述耳机单体与所述音箱组件电性连接。可选地,所述头戴固定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电触点,所述耳机单体上设置多个第二电触点,所述耳机单体安装于所述头戴固定件上后,所述第一电触点与第二电触点一一对应接触导通。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触点包括第一检测电触点、第一正极电触点以及第一负极电触点;所述第二电触点包括第二检测电触点、第二正极电触点以及第二负极电触点;其中,所述耳机单体安装于所述头戴固定件上后,所述第一检测电触点与第二检测电触点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正极电触点与第二正极电触点接触导通,所述第一负极电触点与第二负极电触点接触导通。可选地,所述耳机单体包括:耳机壳体,所述耳机壳体内设置有喇叭组件以及耳机控制芯片,所述耳机控制芯片与所述喇叭组件、所述第二电触点电性连接,所述耳机壳体还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二电触点设置于所述插孔内;所述头戴固定件为头条,所述头条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电触点,所述头条的端部插接于所述插孔后,所述第一电触点与第二电触点一一对应接触导通。可选地,所述耳机壳体包括:侧壁,所述插孔开设于所述侧壁上;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侧壁围合成声腔,所述喇叭组件位于所述声腔内。可选地,所述后壳上开设有多个后腔通孔。可选地,所述音箱组件包括:音箱壳体,所述音箱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开口,所述耳机单体卡合固定于所述安装开口内。可选地,所述音箱组件还包括:音箱控制芯片,所述音箱控制芯片设置于所述音箱壳体内,所述音箱控制芯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三电触点;其中,所述耳机单体上设置多个第四电触点,所述第四触点设置于所述耳机单体伸入所述安装开口的一端,所述耳机单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后,所述第三电触点与第四电触点接触并导通。可选地,所述第三电触点包括第三检测电触点、第三正极电触点以及第三负极电触点;所述第四电触点包括第四检测电触点、第四正极电触点以及第四负极电触点;其中,所述耳机单体安装于所述音箱上后,所述第三检测电触点与第四检测电触点接触导通,所述第三正极电触点与第四正极电触点接触导通,所述第三负极电触点与第四负极电触点接触导通。可选地,所述音箱壳体包括:前壳体,所述前壳体上开设所述安装开口;后壳体,所述音箱控制芯片设置于所述后壳体上;侧壳体,所述侧壳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体以形成音腔;其中,在所述后壳体和/或侧壳体上设置有被动辐射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头戴固定件上并与所述头戴固定件电性连接,同时,将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音箱组件上并与所述音箱组件电性连接,所述耳机单体复用为头戴式耳机的听筒和音箱的喇叭使用,用户只需购买一套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后,可以同时享有头戴式耳机近场声学体验和音箱的远场声学体验,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音频播放设备的耳机单体与头条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音频播放设备的耳机单体与头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音频播放设备的耳机单体与音箱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音频播放设备的耳机单体与音箱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音频播放设备的音箱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音频播放设备的耳机单体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音频播放设备的耳机单体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音频播放设备的耳机单体与音箱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音频播放设备的音箱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一并参阅图1-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音频播放设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包括:耳机单体20,用于播放音频;头戴固定件10,所述耳机单体2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头戴固定件10上,且所述耳机单体20与所述头戴固定件10电性连接;音箱组件30,所述耳机单体2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音箱组件30上,且所述耳机单体20与所述音箱组件3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单体20为两个,分别用于播放左声道音频和右声道音频,以实现立体声效果;所述耳机单体20与所述头戴固定件10可拆卸连接,所述耳机单体20设置于所述头戴固定件10上时,所述耳机单体20与所述头戴固定件10电性连接,组合形成头戴式耳机的形式,所述耳机单体20可作为头戴式耳机的听筒使用;两个所述耳机单体20从所述头戴固定件10上拆卸下来后,可以安装到所述音箱组件30上,所述耳机单体20与所述音箱组件30电性连接,组合形成音箱的形式,所述耳机单体20可作为音箱的喇叭使用,可以理解,所述耳机单体20从所述音箱组件30拆卸下来后,可以重新安装于所述头戴固定件10上,与头戴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包括:/n耳机单体,用于播放音频;/n头戴固定件,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头戴固定件上,且所述耳机单体与所述头戴固定件电性连接;/n音箱组件,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音箱组件上,且所述耳机单体与所述音箱组件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播放设备包括:
耳机单体,用于播放音频;
头戴固定件,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头戴固定件上,且所述耳机单体与所述头戴固定件电性连接;
音箱组件,所述耳机单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音箱组件上,且所述耳机单体与所述音箱组件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固定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电触点,所述耳机单体上设置多个第二电触点,所述耳机单体安装于所述头戴固定件上后,所述第一电触点与第二电触点一一对应接触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触点包括第一检测电触点、第一正极电触点以及第一负极电触点;
所述第二电触点包括第二检测电触点、第二正极电触点以及第二负极电触点;
其中,所述耳机单体安装于所述头戴固定件上后,所述第一检测电触点与第二检测电触点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正极电触点与第二正极电触点接触导通,所述第一负极电触点与第二负极电触点接触导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单体包括:
耳机壳体,所述耳机壳体内设置有喇叭组件以及耳机控制芯片,所述耳机控制芯片与所述喇叭组件、所述第二电触点电性连接,所述耳机壳体还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二电触点设置于所述插孔内;
所述头戴固定件为头条,所述头条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电触点,所述头条的端部插接于所述插孔后,所述第一电触点与第二电触点一一对应接触导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体包括:
侧壁,所述插孔开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超舒开发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