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德山专利>正文

建筑结构型太阳能集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30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结构型太阳能集热板,主要由集热板(1),上排水板(2),下排水板(3),S型侧排水板(4),Ⅰ型边框(5),Ⅱ型边框(6),Y型玻璃压条(7),M型玻璃压条(8)组成,其特征在于:多块集热板(1)在X方向,由Ⅰ型边框(5),在Y方向,由Ⅰ型边框(5)和Ⅱ型边框(6)进行结构支承,并使用Y型玻璃压条(7)和M型玻璃压条(8)互相钩压在一起共同组合成集热板(1)的结构整体单元,并装置于建筑物的结构槽(9)内,基本上与建筑物屋顶齐平,沿X方向安置S型侧排水板(4),使S型排水板上的钩槽(41)钩压住集热板(1)的Y型玻璃压条(7),在Y方向安置上排水板(2),下排水板(3),在下排水板(3)的下方X方向安装冷水进水管(10),并沿预留孔洞进入室内,在上排水板(2)的位置下方X方向安装热水出水管(20),并通过屋面板的孔洞进入室内。(*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板的结构,尤其是它的结构形式与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相结合,并能保持原建筑结构的功能和原建筑结构的风格。
技术介绍
当前,由于太阳能热水器既节约能源,又无污染,因此近年来有很大发展,使用它的用户和单位越来越多,但是当前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形式都是采用构架结构将其架设在屋顶上,这样,虽然太阳能得到了利用,但是对一整体建筑物带来不协调,破坏建筑风格和艺术感,很有可能为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应该是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装置与所在建筑物结构上协调,相结合,不破坏原建筑的风格将一些必要的管路隐藏起来,做到整齐,美观。这样的太阳能热水器是今后发展的需要,为此设计人员应设计出上述要求的结构,这就是本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
技术介绍
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原建筑结构相结合的太阳能集热板的结构,使其能保持建筑结构的功能和建筑结构的风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建筑结构型太阳能集热板,主要由集热板(1),上排水板(2),下排水板(3),S型侧排水板(4),I型边框(5),II型边框(6),Y型玻璃压条(7),M型玻璃压条(8)组成,其中多块集热板(1)在X方向,由I型边框(5)在Y方向,由I型边框(5)和II型边框(6)进行结构支承,并使用Y型玻璃压条(7)和M型玻璃压条(8)互相钩压在一起共同组合成集热板(1)的结构整体单元,并装置于建筑物的结构槽(9)内,基本上与建筑物屋顶齐平,沿X方向安置S型侧排水板(4),使S型排水板上的钩槽(41)钩压住集热板(1)的Y型玻璃压条(7),在Y方向安置上排水板(2),下排水板(3),在下排水板(3)的下方X方向安装冷水进水管(10),并沿预留孔洞进入室内,在上排水板(2)的位置下方X方向安装热水出水管(20),并通过屋面板的孔洞进入室内。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采用的I型边框5和II型边框6可牢固的支承集热板1,并与Y,M型玻璃压条7,8结合固持集热板1,Y型,M型玻璃压条7,8可钩压在一起,一方面组成结构,另一方面可以防雨水,集热板1与排水系统结构上皆有钩搭结构可以防雨水。2、本技术的冷,热水管不暴露在外,皆隐藏在结构内。3、本技术集热板与排水系统组成为整体结构,完全像屋顶瓦一样与瓦结合在一起,由于集热板本身有着良好的保温隔热材料,所以又起到了对建筑物室内保温隔热的良好作用,同时也节约了屋顶用瓦的数量。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集热板与屋顶瓦相对处于同一平面,这就彻底解决了与建筑物结构结合的难题。它不但保证了建筑物生活用热水问题,节约了大量能源,起到最洁净,最环保的效果,同时也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实为一景。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用于平瓦屋顶结构总体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图1A的A-A剖视示意图图1C为本技术图1A的B-B剖视示意图图1D为本技术图1A的C-C剖视示意图图1E为本技术图1A的D-D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I型边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II型边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M型玻璃压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Y型玻璃压条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A的A-A剖视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A的B-B剖视示意图图6C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A的D-D剖视示意图图中1-集热板,11-连接板,12-平瓦,13-波型瓦,2-上排水板,21-上排水板支架,22-搬口,3-下排水板,31-下排水板支架,32-折皱铅板,33-凸起板槽,4-S型侧排水板,41-钩槽,42-内侧垂边,43-外钩槽,5-I型边框,51-支承,52-支臂,53-框体,54-连接边,6-II型边框,61-钩边,62-支臂A,63-支臂B,64-框柱,7-Y型玻璃压条,8-M型玻璃压条,81-∏型槽,82-长立臂,83-短立臂,84-压条,9-结构槽,10-冷水进水管,20-热水出水管,30-E型侧排水板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示出,一种建筑结构型太阳能集热板,主要由集热板1,上排水板2,下排水板3,S型侧排水板4,I型边框5,II型边框6,Y型玻璃压条7,M型玻璃压条8组成,其中,多块集热板1在X方向,由I型边框5在Y方向,由I型边框5和II型边框6进行结构支承,并使用Y型玻璃压条7和M型玻璃压条8互相钩压在一起共同组合成集热板1的结构整体单元,并装置于建筑物的结构槽9内,基本上与建筑物屋顶齐平,沿X方向安置S型侧排水板4,使S型排水板上的钩槽41钩压住集热板1的Y型玻璃压条7,在Y方向安置上排水板2,下排水板3,在下排水板3的下方X方向安装冷水进水管10,并沿预留孔洞进入室内,在上排水板2的位置下方X方向安装热水出水管20,并通过屋面板的孔洞进入室内。由图可知,多块集热板1通过I型边框5和II型边框6进行结构支承,并使用Y型玻璃压条7和M型玻璃压条8互相钩压,不但与集热板1结合钩连在一起成为整体的结构,而且由于搭钩结构使雨水不能进入。在下排水板3的位置X向安装冷水进水管10,并沿预留孔洞进入室内,在上排水板2的位置X向安装热水出水管20,并通过屋面板的一个孔洞进入室内。安装两侧的S型侧排水板4,使S型排水板上的钩槽41钩压住集热板1的Y型玻璃压条7,使雨水不能进入。安装上排水板2至适当位置,使其两端的搬口22钩压住两侧的S型排水板4内侧垂边42使雨水不能进入。按顺序装瓦,使两侧的平瓦盖压住S型排水板4的外钩槽43,使雨水能顺排水槽流下(见图1B)。另知,由图不难看出,由集热板1和排水系统组成的结构,完全像屋顶瓦一样与瓦结合在一起,达到防水目的。同时,由于集热板1本身具有性能良好的保温隔热材料,又起到了对建筑物室内的保温隔热作用。另方面也节约了防水瓦的用量。由图2示出,I型边框5的结构,由支承51,支臂52,框体53和连接边54组成,其中,支承51为立柱式结构,支臂52为悬臂式结构,支承51用来支承Y型、M型玻璃压条7、8,支臂52与集热板1联接,框体53为承力部分,用连接边54与连接板11连接。由图3示出,II型边框6的结构,由钩边61,支臂A62,支臂B63,框柱64,连接边54组成,其中,支臂A62为悬臂式结构与集热板1联接,支臂B63为带钩边61的悬臂式结构,支臂A62用来托支承集热板1,钩边61和支臂63托钩住集热板1的玻璃面板。由图4示出,M型玻璃压条8的结构,由∏型槽81,长立臂82,短立臂83,压条84各部分组成,其中,该结构为带∏型槽81,长、短立臂82、83的悬臂式结构,通过∏型槽81,长、短立臂82、83与两个I型边框5钩合连接,压条84的弯曲端部压住集热板1的玻璃面板。由图5示出,Y型玻璃压条7的结构,由长立臂82,短立臂83,压条84各部分组成,其中,该结构为带长、短立臂82、83的悬臂式结构,长立臂82可与两侧排水槽钩压连接在一起,也可与短立臂83一起将I型边框5钩合连接在一起,用压条84的弯曲端部压住集热板1的玻璃面板。由图6A、图6B、图6C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是使用于波型瓦斜屋顶,由于集热板结构应与波型瓦结合,而带来一些特点,其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山张玉珊
申请(专利权)人:杨德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