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文冲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27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涉及手推车技术领域,该新型的儿童手推车,包括车前架和车后架,所述车前架与车后架交叉设置且转动连接,所述车前架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前轮和推把,且车前架上设置有踏板,所述车后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扶把和后轮,且车后架上设置有座椅,所述车前架上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车后架上设置有横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车身弹簧、前支撑杆、前减震弹簧、后减震弹簧、连接板、加强杆和后支撑杆,解决了传统的带弹簧折叠儿童手推车座椅后下方的弹簧同时用于支撑和减震作用,儿童坐上车就导致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导致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A new type of children's tro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
本技术涉及手推车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
技术介绍
儿童手推车属于一种童车,儿童可以坐在上面,看护人可以通过推把使得儿童手推车前进、后退和转向,同时具有折叠功能,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看护人携带儿童外出。传统的带弹簧折叠儿童手推车弹簧设置在座椅后下方,儿童的重量落在弹簧上,同时依靠该弹簧实现减震,弹簧同时起到支撑和减震的作用,此时弹簧已经处于压缩状态,导致减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解决了传统的带弹簧折叠儿童手推车座椅后下方的弹簧同时用于支撑和减震作用,儿童坐上车就导致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导致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包括车前架和车后架,所述车前架与车后架交叉设置且转动连接,所述车前架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前轮和推把,且车前架上设置有踏板,所述车后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扶把和后轮,且车后架上设置有座椅,所述车前架上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车后架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导向槽和固定座均分别通过螺栓与车身弹簧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轮的顶部设置有前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与车前架的底部转动连接,且车前架的正面和背面均分别转动连接的前减震弹簧,所述前减震弹簧的底部与前支撑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后轮之间设置有后支撑杆,所述后支撑杆与横杆的表面均分别与后减震弹簧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横杆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后支撑杆的表面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顶部插入连接板的内部且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加强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连接板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前减震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前减震弹簧与前支撑杆组成等边三角形,所述车前架位于两个前减震弹簧的对称轴上。优选的,所述前轮为万向轮,所述后轮为定向轮。优选的,所述后减震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后减震弹簧与横杆和后支撑杆组成等边梯形,且加强杆位于两个后减震弹簧的对称轴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加强杆通过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呈扇环状,且限位板对应圆弧所在的圆心位于固定轴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车身弹簧、前支撑杆、前减震弹簧、后减震弹簧、连接板、加强杆和后支撑杆,保留传统的车身弹簧,因此保留了现有的减震和支撑作用,前轮和后轮在地面上行走,现对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分别进行减震,前支撑杆、车前架、车后架、连接板、加强杆和后支撑杆对座椅上的儿童具有向上的支撑作用,车前架与前支撑杆、车后架与后支撑杆均可发生相对转动,使得地面不平时,前减震弹簧和后减震弹簧分别对前轮和后轮进行减震,同时使得前轮和后轮通常不会悬空,支撑和减震效果更好,解决了传统的带弹簧折叠儿童手推车座椅后下方的弹簧同时用于支撑和减震作用,儿童坐上车就导致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导致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减震弹簧位置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后减震弹簧位置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前架;2、车后架;3、前轮;4、推把;5、踏板;6、扶把;7、后轮;8、座椅;9、导向板;10、横杆;11、固定座;12、导向槽;13、车身弹簧;14、前支撑杆;15、前减震弹簧;16、后减震弹簧;17、连接板;18、加强杆;19、限位板;20、后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包括车前架1和车后架2,车前架1与车后架2交叉设置且转动连接,可以实现折叠,车前架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前轮3和推把4,且车前架1上设置有踏板5,车后架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扶把6和后轮7,且车后架2上设置有座椅8,车前架1上设置有导向板9,导向板9上设置有导向槽12,车后架2上设置有横杆10,横杆10上设置有固定座11,导向槽12和固定座11均分别通过螺栓与车身弹簧13的两端转动连接,车身弹簧13对座椅8起到支撑和减震的作用,前轮3的顶部设置有前支撑杆14,前支撑杆14与车前架1的底部转动连接,使得两个前轮3能够贴合地面,支撑效果好,稳定性高,且车前架1的正面和背面均分别转动连接的前减震弹簧15,两个前减震弹簧15分别对两个前轮3进行减震,减少震动向上传递,前减震弹簧15的底部与前支撑杆14的表面转动连接。后轮7之间设置有后支撑杆20,后支撑杆20与横杆10的表面均分别与后减震弹簧16的两端转动连接,在不平的地面上,两个后轮7可以贴合地面,支撑效果好,提高稳定性,使得四个轮子同时支撑地面不会有悬空,稳定性好,横杆1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有两个,加强杆18位于两个连接板17之间,使得两个连接板17能够夹住加强杆18,使得加强杆18能够对横杆10起到向上的支撑作用,后支撑杆20的表面设置有加强杆18,加强杆18的顶部插入连接板17的内部且与连接板17转动连接,加强杆18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19,限位板19与连接板17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前减震弹簧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前减震弹簧15与前支撑杆14组成等边三角形,车前架1位于两个前减震弹簧15的对称轴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前轮3为万向轮,后轮7为定向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后减震弹簧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减震弹簧16与横杆10和后支撑杆20组成等边梯形,且加强杆18位于两个后减震弹簧16的对称轴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连接板17与加强杆18通过固定轴转动连接,限位板19呈扇环状,且限位板19对应圆弧所在的圆心位于固定轴上。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设置车身弹簧13、前支撑杆14、前减震弹簧15、后减震弹簧16、连接板17、加强杆18和后支撑杆20,解决了传统的带弹簧折叠儿童手推车座椅8后下方的弹簧同时用于支撑和减震作用,儿童坐上车就导致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导致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包括车前架(1)和车后架(2),所述车前架(1)与车后架(2)交叉设置且转动连接,所述车前架(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前轮(3)和推把(4),且车前架(1)上设置有踏板(5),所述车后架(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扶把(6)和后轮(7),且车后架(2)上设置有座椅(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架(1)上设置有导向板(9),所述导向板(9)上设置有导向槽(12),所述车后架(2)上设置有横杆(10),所述横杆(10)上设置有固定座(11),所述导向槽(12)和固定座(11)均分别通过螺栓与车身弹簧(13)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轮(3)的顶部设置有前支撑杆(14),所述前支撑杆(14)与车前架(1)的底部转动连接,且车前架(1)的正面和背面均分别转动连接的前减震弹簧(15),所述前减震弹簧(15)的底部与前支撑杆(14)的表面转动连接;/n所述后轮(7)之间设置有后支撑杆(20),所述后支撑杆(20)与横杆(10)的表面均分别与后减震弹簧(16)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横杆(1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17),所述后支撑杆(20)的表面设置有加强杆(18),所述加强杆(18)的顶部插入连接板(17)的内部且与连接板(17)转动连接,所述加强杆(18)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19),所述限位板(19)与连接板(17)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包括车前架(1)和车后架(2),所述车前架(1)与车后架(2)交叉设置且转动连接,所述车前架(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前轮(3)和推把(4),且车前架(1)上设置有踏板(5),所述车后架(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扶把(6)和后轮(7),且车后架(2)上设置有座椅(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架(1)上设置有导向板(9),所述导向板(9)上设置有导向槽(12),所述车后架(2)上设置有横杆(10),所述横杆(10)上设置有固定座(11),所述导向槽(12)和固定座(11)均分别通过螺栓与车身弹簧(13)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轮(3)的顶部设置有前支撑杆(14),所述前支撑杆(14)与车前架(1)的底部转动连接,且车前架(1)的正面和背面均分别转动连接的前减震弹簧(15),所述前减震弹簧(15)的底部与前支撑杆(14)的表面转动连接;
所述后轮(7)之间设置有后支撑杆(20),所述后支撑杆(20)与横杆(10)的表面均分别与后减震弹簧(16)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横杆(1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17),所述后支撑杆(20)的表面设置有加强杆(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冲
申请(专利权)人:杨文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