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224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制对中装置,用于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包括:基座,用于贴合接触网立柱的外立面;第一臂,固定连接于基座的一端;第二臂,与第二臂对称设置在基座的另一端;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形成的半包围结构的截面轮廓与接触网立柱的外立柱的截面轮廓相匹配,且第一臂与第二臂中至少其一与基座可拆卸连接;第一臂、第二臂上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杆,紧固螺杆与第一臂、第二臂均分别为螺纹配合,用于通过旋拧紧固螺杆将强制对中装置安装于接触网立柱上;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的卡具。该强制对中装置通过多个紧固螺杆顶紧接触网立柱实现牢固稳定安装,且安装高度可调,不影响维修人员攀爬施工维修。

A kind of forced cente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制对中装置
本申请涉及铁路检测
,尤其涉及适用于铁路接触网立柱上安装的一种强制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轨道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常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经受风雨冻融等各种恶劣自然环境以及列车重荷载的作用,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持续磨损,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产生变形,也会使得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地发生变化。加强线路检测管理,掌握线路设备的变化规律,及时检测线路状态,成为确保线路质量、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现行的铁路线路检测方法,是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通过测量小车测量轨道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可以作为轨道测量小车的基准控制点和起算点来检测轨道几何参数轨距、轨向、超高等,通过轨道参数的数值可以精准确定轨道的平顺性,保证列车高速平稳行驶。轨道控制点则是通过强制对中装置安装在铁路沿线的接触网立柱上。接触网立柱是截面为工字型的混凝土结构,包括两个外立柱1和外立柱1之间的中间立柱2,中间立柱2上间隔设置圆孔3,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接触网立柱上设置井字型(如图3所示)或者半包围型(如图4所示)的强制对中装置,然后将轨道控制点安装在强制对中装置上,以实现对轨道控制点检测。井字型强制对中装置主要采用两个井字型支架4和两根长螺杆5组成,其对中孔位于其中一个支架的中央,两根长螺杆通过螺母紧固,从而将对中装置固定在接触网立柱上。本强制对中装置的缺点是,1)装置的支架和长螺杆将立柱包围住,当维修工人爬上立柱对对接触网进行维修时,很容易踩到长螺杆或支架,造成对中装置下滑,从而影响测量精度;2)长螺杆和螺母由于存在很大的紧固力,在温差较大的时候容易发生松动,也会造成对中装置的下滑,影响测量精度。半包围型强制对中装置采用一个半包围型支架6和一根弧形螺杆7组成,其对中孔位于半包围型支架6的中央,弧形螺杆7穿过接触网立柱中间的圆孔,两端采用螺母进行紧固,该强制对中装置只能固定在立柱的圆孔处,其高度受限于立柱某一圆孔的高度,因此,该类型强制对中装置的缺点是:1)高度无法根据检测需求调整,当高度不满足测量要求时,将影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本装置的螺杆和螺母存在较大的紧固力,在温差较大的时候容易发生松动,也会造成对中装置的下滑,进而影响测量精度。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强制对中装置,能够牢固稳定的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实现根据需求调节设置高度,且便于施工人员对立柱施工检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强制对中装置,能够牢固稳定的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实现根据需求调节设置高度,且便于施工人员对安装强制对中装置的立柱进行施工检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制对中装置,用于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包括:基座,用于贴合所述接触网立柱的外立面;第一臂,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一端;第二臂,与所述第二臂对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所述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形成的半包围结构的截面轮廓与所述接触网立柱的外立柱的截面轮廓相匹配,且第一臂与第二臂中至少其一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臂、第二臂上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与所述第一臂、第二臂均分别为螺纹配合,用于通过旋拧所述紧固螺杆将所述强制对中装置安装于所述接触网立柱上;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的卡具。优选地,所述基座内侧面上设有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的开槽。优选地,所述开槽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基座。优选地,所述开槽为多个且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开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开槽的深度为1~3mm。优选地,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非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一非连接段相互之间呈V型且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臂包括第二连接段和第二非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二非连接段相互之间呈V型且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臂与所述基座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臂由不锈钢板弯折成型;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臂的连接段及所述第二臂的非连接段由不锈钢板弯折成型。优选地,所述卡具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基座中部设有沿所述基座厚度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开设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螺纹连接至所述通孔。优选地,所述卡具还包括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的第二连接端和防水帽,所述防水帽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外周面,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所述卡具外侧的端面开设的内螺纹孔。优选地,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沿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长度方向布置。优选地,所述基座的长度为28~30cm,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高度相等,均为25~35mm;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臂、所述第二臂的厚度相等,均为5~15mm。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强制对中装置包括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围绕接触网立柱一侧外立柱的外立面、侧立面和内立面,通过多个紧固螺杆顶紧安装,基座紧密贴合外立面,装置整体受力更均匀,从而能够牢固稳定的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而且通过紧固螺杆顶紧安装在外立柱上,方便根据需求调节强制对中装置的高度;强制对中装置体积更小巧,仅占用接触网立柱一侧的外立柱,不影响施工人员攀爬接触网立柱维修施工。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所示为接触网立柱的侧面示意图;图2所示为接触网立柱的截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接触网立柱上采用井字型设置的强制对中装置结构视图;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接触网立柱上采用半包围型设置的强制对中装置结构视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强制对中装置俯视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强制对中装置主视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强制对中装置在接触网立柱上的安装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强制对中装置的卡具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立柱;2-中间立柱;3-圆孔;4-井字型支架;5-长螺杆;6-半包围型支架;7-弧形螺杆;10-基座,110-开槽;120-通孔;20-第一臂;21-第一连接段;22-第二非连接段;30-第二臂;31-第二连接段;32-第二非连接段;40-卡具;41-第一连接端;42-第二连接端;43-防水帽;44-密封垫片;50-紧固螺杆;60-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强制对中装置,用于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包括基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制对中装置,用于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用于贴合所述接触网立柱的外立面;/n第一臂,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一端;/n第二臂,与所述第二臂对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n所述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形成的半包围结构的截面轮廓与所述接触网立柱的外立柱的截面轮廓相匹配,且第一臂与第二臂中至少其一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n所述第一臂、第二臂上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与所述第一臂、第二臂均分别为螺纹配合,用于通过旋拧所述紧固螺杆将所述强制对中装置安装于所述接触网立柱上;/n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的卡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制对中装置,用于设置在接触网立柱上安装轨道控制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用于贴合所述接触网立柱的外立面;
第一臂,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一端;
第二臂,与所述第二臂对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另一端;
所述基座、第一臂、第二臂形成的半包围结构的截面轮廓与所述接触网立柱的外立柱的截面轮廓相匹配,且第一臂与第二臂中至少其一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臂、第二臂上分别设置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与所述第一臂、第二臂均分别为螺纹配合,用于通过旋拧所述紧固螺杆将所述强制对中装置安装于所述接触网立柱上;
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轨道控制点的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侧面上设有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的开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基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为多个且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开槽的深度为1~3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制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非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一非连接段相互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友富周云邹文静王春芳王旭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