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地热空调系统,在其循环交换系统中设置有回水地热交换器1、回灌地热交换器2;供水回灌系统中回水管4设置在抽水管3外侧,回水地热交换器1、回灌地热交换器分别设置在地下,回水地热交换器的一端通过连接管15、滤清器14与室内交换器1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蒸发器进水管16与蒸发器水罐21的一端联通,回灌地热交换器的二端分别与蒸发器水罐21的另一端、回水管4的上部联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地下水恒定在18℃左右且资源丰富之特点,经压缩式制冷(热)系统降温或升温后,通过循环系统回水地热交换器、回灌地热交换器,两次与地热进行能量交换,在冬季制热或夏季制冷时,均能达到高效制热或制冷的目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一种循环地热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使用的压縮式空调器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热泵压縮方式, 使工质在液化、气化的状态转变过溼中,将低温区的热量转送至高温 区排散,通过压縮机反向功能实现制冷、制热,它的缺陷是电能消 耗大,冬季制热时若室外温度过低,或能耗加大(其有耗比为l: 1.1)、效果差,或停机无法正常工作。夏季制冷时若室外温度过高,热量无法有效排散,使能耗加大 (其能耗比为l: 1.5)且不能达到制冷目的。另一方面,现有地热空调技术,受地热利用不充分、地下水回灌 难度大,系统成本高等因素制约,无法进入实用普及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实施方便,可有效保护地 下水资源的循环地热空调系统。所述循环地热空调系统包括压縮式制冷/制热系统、循环交换 系统、供水回灌系统、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在循环交换系统中设置 有回水地热交换器、回灌地热交换器;在供水回灌系统中回水管设置 在抽水管外侧,所述回水地热交换器、回灌地热交换器分别设置在地 下,回水地热交换器的一端通过连接管、滤清器与室内交换器的输出 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蒸发器进水管与蒸发器水罐的进水口联通,回灌地热交换器的一端与蒸发器水罐的出水口联通,另一端与回水管内上 部联通。所述供水回灌系统包括抽水管、回水管、所述抽水管的一端 与地下深井水联通,另一端通过过滤器、抽水泵、冷凝器进水管与冷 凝器水罐进水口联通。冷凝器出水管分别通过控制阀与室内交换器的 输出端通过室内回水管与滤清器联通。压缩式式制冷/制热系统包括 工质压縮机、蒸发器、冷凝器、转换阀、膨胀阀;所述冷凝器、蒸发 器分别置入冷凝器水罐、蒸发器水罐中。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仪表、控 制开关、控制阀,控制阀串接在冷凝器出水管与室内交换器之间。所 述回水管还可以是地埋式储水罐结构。本技术是以水或地下水为介质,经压縮式制冷(热)系统降温或升温后,通过循环系统与地热进行能量交换,以达到制冷、制热目的的空调系统。利用在地下一定深度地温恒定或地下水恒定在18。C左右且资源丰富之特点,以水或地下水为介质,经压縮式制冷(热)系统降温或升温后,通过循环系统回水地热交换器、回灌地热交换器两次与地热进行能量交换,在冬季制热时室外温度过低或夏季制冷时,室外温度过高时,均能达到高效制热或制冷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制热、制冷空调效率高,实施方便,可有 效保护地下水资源,适用面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中,所述回水地热 交换器l、回灌地热交换器2分别设置在一定深度的地下,回水地热交换器1的一端通过连接管15、滤清器14与室内交换器12的输出 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散热器进水管16与蒸发器水罐21的进水口联通,回灌地热交换器2的一端与蒸发器水罐21的出水口联通,另一端与 回水管4内上部联通。所述抽水管3的一端与地下深井水联通,另一 端通过过滤器5、抽水泵7、冷凝器进水管7与冷凝器水罐23进水口 联通。冷凝器出水管8分别通过控制阀11与室内交换器12的输出端 通过室内回水管13与滤清器14联通。压縮式式制冷/制热系统包括 工质压縮机19、蒸发器20、冷凝器22、转换阀17、膨胀阀24;所 述冷凝器22、蒸发器20分别置入冷凝器水罐23、蒸发器水罐21中。 控制阀11串接在冷凝器出水管8.与室内交换器12之间。所述回水管 4还可以是地埋式储水罐结构。它的工作过程是一、 混合运行方式循环交换系统、压縮式制冷(热)系统同时工作。制冷处于制 冷工作状态,由6提取地下水,经3、 5送入23与22交换降温,经 8;送入12吸收室内热量后水温升高,经14过滤,进入1与地热交换 降温,通过16入21,吸取20的热量(充分散热)后水温升高,经2 降温,由4上部进入,通过地热交换,使水温恒定在18"C左右。制 热压縮式制冷(热)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由6提取地下水,经 3、 5送入23与22交换升温,经8送入12放热后水温降低,经14 过滤,进入1与地热交换升温,通过16入21,对20加热(提供地 热能源)后水温降低,经2升温(吸收热能),由4上部进入,通过 地热交换,使水温恒定在18"C左右;以上运行方式使压縮式制冷(热)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本发 明由于充分吸收地热能量,其能耗比可达l: 7。二、 循环交换系统独立运行方式由6提取地下水,经3、 5、 22进入12与室内空气进行交换,经 14、 21,并通过l、 2进行能量交换后,由4上部进入完成回灌。本技术由于充分吸收地热能量,若室温保持18"C左右,其 能耗比可达l: 300。三、地下水抽取回灌装置由3、 4组成,地下水由3的底部抽取, 由4的上部回灌,回灌水自上而下与地热进行能量交换后,保持供水 值定在18'C左右。本技术在无法抽取地下水的情况下,将4改为地埋式储水 罐,按以上方式运行效果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地热空调系统,包括压缩式制冷/制热系统、循环交换系统、供水回灌系统、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在循环交换系统中设置有回水地热交换器(1)、回灌地热交换器(2);在供水回灌系统中回水管(4)设置在抽水管(3)外侧,所述回水地热交换器(1)、回灌地热交换器(2)分别设置在地下,回水地热交换器(1)的一端通过连接管(15)、滤清器(14)与室内交换器(1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蒸发器器进水管(16)与蒸发器水罐(21)的一端联通,回灌地热交换器(2)的二端分别与蒸发器水罐(21)的另一端、回水管(4)的上部联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 供水回灌系统包括抽水管(3)、回水管(4),所述抽水管(3)的一 端与地下深井水联通,另一端通过过滤器(5)、抽水泵(7)、冷凝器 进水管(7)与冷凝器水罐(23)的一端联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是冷凝 器出水管(8)分别通过控制阀(11)与室内交换器(12)的输出端 通过室内回水管(13)与滤清器(14)联通。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 的压縮式式制冷/制热系统包括工质压縮机(19)、蒸发器(20)、冷 凝器(22)、转换阀(17)、膨胀阀(24);所述冷凝器(22)、蒸发器(20)分别置入冷凝器水罐(23)、蒸发器水罐(21)中。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地热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 回水管(4)还可以是地埋式储水罐结构。专利摘要一种循环地热空调系统,在其循环交换系统中设置有回水地热交换器1、回灌地热交换器2;供水回灌系统中回水管4设置在抽水管3外侧,回水地热交换器1、回灌地热交换器分别设置在地下,回水地热交换器的一端通过连接管15、滤清器14与室内交换器1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蒸发器进水管16与蒸发器水罐21的一端联通,回灌地热交换器的二端分别与蒸发器水罐21的另一端、回水管4的上部联通。本技术利用地下水恒定在18℃左右且资源丰富之特点,经压缩式制冷(热)系统降温或升温后,通过循环系统回水地热交换器、回灌地热交换器,两次与地热进行能量交换,在冬季制热或夏季制冷时,均能达到高效制热或制冷的目的。文档编号F24J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地热空调系统,包括压缩式制冷/制热系统、循环交换系统、供水回灌系统、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在循环交换系统中设置有回水地热交换器(1)、回灌地热交换器(2);在供水回灌系统中回水管(4)设置在抽水管(3)外侧,所述回水地热交换器(1)、回灌地热交换器(2)分别设置在地下,回水地热交换器(1)的一端通过连接管(15)、滤清器(14)与室内交换器(1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蒸发器器进水管(16)与蒸发器水罐(21)的一端联通,回灌地热交换器(2)的二端分别与蒸发器水罐(21)的另一端、回水管(4)的上部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争鸣,
申请(专利权)人:戴争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