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71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包括动模与定模,动模上嵌设有第一模仁,第一模仁具有成型腔,定模上嵌设有嵌入至成型腔内的第二模仁,动模上滑移连接有侧模仁,侧模仁上设置有插块,侧模仁上设置有穿出动模的引导杆,引导杆穿出动模的一端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引导杆远离侧模仁的一端设置有抵紧块,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抵紧块上且另一端设置在动模上,定模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侧模仁朝向成型腔运动的驱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驱动件将会驱使侧模仁朝向成型腔一侧运动,使得插块嵌入至成型腔内,复位弹簧将会驱使侧模仁反向滑动,从而驱使插块脱离成型腔,不需二次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A side mold structure of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在注塑某些制件时,例如图1所示的底壳,包括本体100,其底部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101,而在本体边沿上需要相应的开设有一个安装孔102。由于注塑时,模具只在垂直于本体的方向上运动,其模具在合模与脱模的过程中都与安装孔的开设方向垂直,无法在注塑时一体成型,而需要在底壳成型后,人工再在本体边沿加工出安装孔,增加了成型步骤,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动模在运动时,将会驱使插块嵌入至成型腔内,能够将安装孔一同注塑成型,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包括动模与定模,所述动模上嵌设有第一模仁,所述第一模仁具有成型腔,所述定模上嵌设有嵌入至成型腔内的第二模仁,所述动模上滑移连接有侧模仁,所述侧模仁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模仁并嵌入至成型腔内的插块,所述侧模仁上设置有穿出动模的引导杆,所述引导杆穿出动模的一端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引导杆远离侧模仁的一端设置有抵紧块,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抵紧块上且另一端设置在动模上,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侧模仁朝向成型腔运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模朝向定模一侧运动时,驱动件将会驱使侧模仁朝向成型腔一侧运动,使得插块穿过第一模仁并嵌入至成型腔内,此时引导杆将随之运动,抵紧块将会将复位弹簧抵紧在动模上,当注塑完毕后,驱动件不再抵触在侧模仁上,此时复位弹簧将会驱使侧模仁反向滑动,从而驱使插块脱离成型腔,此时安装孔形成,不需二次加工,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上开设有供侧模仁滑移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两侧壁朝相互远离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抵触在所述侧模仁一侧的限位块,所述侧模仁两侧壁均设置有用于嵌设在限位块与第一滑槽槽底之间的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侧模仁在滑动时,其上下两侧将会在第一滑槽内进行滑动,同时凸块将会在限位块与第一滑槽槽底之间滑动,凸块将会在垂直于滑动方向上对侧模仁进行限位,使其能够较为稳定地滑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限位块相互靠近一侧开设有引导槽,所述侧模仁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嵌入至两个所述引导槽中的引导块,所述引导杆设置在引导块远离第一模仁一侧,所述引导杆穿过所述引导槽远离第一模仁一侧的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侧模仁在滑动时,引导块在引导槽内滑动,同时引导杆将会在引导槽内滑动,并且抵紧块将会驱使复位弹簧压缩形变,使得侧模仁进行复位。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模仁远离所述第一模仁的一侧设置为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朝向靠近所述定模一侧设置,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块、导向块,所述驱动块设置在定模上,所述驱动块靠近第二模仁的一侧设置为与第一引导斜面适配的第二引导斜面,所述导向块设置在第一引导斜面上,所述第二引导斜面上开设有供导向块滑动的导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模朝向定模一侧运动时,导向块将会嵌入至导向槽内,对驱动块进行导向作用,并且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相抵触,从而驱使侧模仁朝向第一模仁一侧滑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块滑移连接在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上,所述导向块的截面呈T型,且所述侧模仁靠近所述定模的一侧面沿第一引导斜面开设有供导向块嵌入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与导向块连接的缓冲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侧模仁与驱动块抵触时,导向块与导向槽槽底之间的摩擦力,将会驱使导向块在容置槽内滑动,并且缓冲组件将会起到对导向块缓冲的作用,避免驱动块与导向块在接触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在容置槽槽底且穿过导向块的缓冲杆、套设在缓冲杆上且两端设置在容置槽槽底和导向块上的缓冲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在容置槽内滑动时,缓冲杆将会与导向块相对滑动,导向块将会挤压缓冲弹簧,当脱模时,缓冲弹簧将会驱使导向块复位。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块靠近所述动模的一侧设置有嵌块,所述第一滑槽槽底开设有供所述嵌块嵌入的嵌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块抵触在侧模仁上时,最终嵌块将会嵌入至嵌槽中,实现导向作用,提高对模准确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呈圆台状的导柱,所述定模上嵌设有导套,所述导套的内腔与所述导柱适配,且所述导套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导柱抵触的橡胶圆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时,导柱将会嵌入至导套内,并且当完全合模时,导柱将会抵紧在橡胶圆环上,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动模朝向定模一侧运动时,驱动件将会驱使侧模仁朝向成型腔一侧运动,使得插块穿过第一模仁并嵌入至成型腔内,此时引导杆将随之运动,抵紧块将会将复位弹簧抵紧在动模上,当注塑完毕后,驱动件不再抵触在侧模仁上,此时复位弹簧将会驱使侧模仁反向滑动,从而驱使插块脱离成型腔,此时安装孔形成,不需二次加工,提高生产效率;2.驱动块与侧模仁贴合时,导向块将会嵌入至导向槽内,对驱动块进行导向作用,并且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相抵触,从而驱使侧模仁朝向第一模仁一侧滑动;3.导向块在滑动过程中,缓冲弹簧将会压缩形变,避免驱动块与导向块在接触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定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导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动模的局部爆炸图,用于展示侧模仁;图6是限位块与侧模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是驱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A部放大图,用于展示缓冲组件。附图标记:100、本体;101、凸起部;102、安装孔;110、动模;111、第一模仁;112、成型腔;113、第二模仁;114、导柱;115、导套;116、橡胶圆环;120、定模;130、侧模仁;131、插块;132、第一滑槽;133、第一安装槽;134、限位块;135、凸块;140、引导槽;141、引导块;142、引导杆;143、复位弹簧;144、抵紧块;145、第一引导斜面;150、驱动件;151、驱动块;152、导向块;153、第二引导斜面;154、导向槽;155、嵌块;156、嵌槽;157、容置槽;160、缓冲组件;161、缓冲杆;162、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参照图2、图3,包括动模110与定模120,动模110上嵌设有第一模仁111,且第一模仁111具有成型腔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包括动模(110)与定模(12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10)上嵌设有第一模仁(111),所述第一模仁(111)具有成型腔(112),所述定模(120)上嵌设有嵌入至成型腔(112)内的第二模仁(113),所述动模(110)上滑移连接有侧模仁(130),所述侧模仁(130)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模仁(111)并嵌入至成型腔(112)内的插块(131),所述侧模仁(130)上设置有穿出动模(110)的引导杆(142),所述引导杆(142)穿出动模(110)的一端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43),所述引导杆(142)远离侧模仁(130)的一端设置有抵紧块(144),所述复位弹簧(143)的一端设置在抵紧块(144)上且另一端设置在动模(110)上,所述定模(120)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侧模仁(130)朝向成型腔(112)运动的驱动件(1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包括动模(110)与定模(12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10)上嵌设有第一模仁(111),所述第一模仁(111)具有成型腔(112),所述定模(120)上嵌设有嵌入至成型腔(112)内的第二模仁(113),所述动模(110)上滑移连接有侧模仁(130),所述侧模仁(130)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模仁(111)并嵌入至成型腔(112)内的插块(131),所述侧模仁(130)上设置有穿出动模(110)的引导杆(142),所述引导杆(142)穿出动模(110)的一端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43),所述引导杆(142)远离侧模仁(130)的一端设置有抵紧块(144),所述复位弹簧(143)的一端设置在抵紧块(144)上且另一端设置在动模(110)上,所述定模(120)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侧模仁(130)朝向成型腔(112)运动的驱动件(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10)上开设有供侧模仁(130)滑移的第一滑槽(132),所述第一滑槽(132)两侧壁朝相互远离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3),所述第一安装槽(133)内设置有抵触在所述侧模仁(130)一侧的限位块(134),所述侧模仁(130)两侧壁均设置有用于嵌设在限位块(134)与第一滑槽(132)槽底之间的凸块(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块(134)相互靠近一侧开设有引导槽(140),所述侧模仁(130)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嵌入至两个所述引导槽(140)中的引导块(141),所述引导杆(142)设置在引导块(141)远离第一模仁(111)一侧,所述引导杆(142)穿过所述引导槽(140)远离第一模仁(111)一侧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军梁火荣王丙意
申请(专利权)人:圣创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