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三抵持部和第四抵持部,所述第三抵持部与所述第四抵持部平行设置;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适配的第二通孔;第三壳体;骨架,所述骨架包括支柱和两个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柱一端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中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可枢转连接有按钮帽。其组装便捷。
A kind of hard to deform ha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
本技术涉及了汽车手柄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手柄的壳体强度低,按压易变形,致使手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异响,客户使用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其组装便捷,不易产生异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三抵持部和第四抵持部,所述第三抵持部与所述第四抵持部平行设置;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的边缘上连续设有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以及第三卡接块;所述第二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壳体此端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第三凸块以及第四凸块;第三壳体;骨架,所述骨架包括支柱和两个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柱一端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中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可枢转连接有按钮帽;一个所述第一支架远离另一个第一支架的面上设有第一固定部,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架远离一个所述第一支架的面上设有第二固定部,此面上还设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二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所述支柱上设有第五凸块,所述第三抵持部的一端能够抵持在设有第一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三抵持部的另一端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五凸块上;所述支柱上设有第六凸块,所述第四抵持部的一端能够抵持在设有第二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四抵持部的另一端能够抵持在所述第六凸块上;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能够包裹所述骨架上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和一个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按钮帽能从所述第一通孔中露出,所述支柱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中露出。优选的,所述支柱露出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的一端上套接有护套,所述支柱露出的一端的壁面上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凹槽,所述护套包括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上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七凸块,两个所述第七凸块能够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环卡接在第一连接环和所述支柱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边沿上卡接有按钮帽保护环。优选的,所述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还包括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能够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穿设在所述第二卡接部内。优选的,所述第四抵持部的中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能卡接所述第三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和所述第二卡接块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边缘。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两个互相平行设置的第八凸块,所述第一抵持部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抵持部能够卡接在两个所述第八凸块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两个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九凸块,所述第二抵持部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抵持部能够卡接在两个所述第九凸块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供的手柄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镜像生产,使得部分零件得以沿用,降低了开发成本;2、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有效解决手柄外壳强度不够,易变形导致异响的问题;3、所述单耳铁环能够有效的对所述支柱的下端进行固定,增强支柱的强度,将第七凸块固定在第一凹槽内,防止护套脱落;4、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便于手柄的组装和维修更换。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柱和一个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柱和另一个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正视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11、第一通孔;12、第一抵持部;121、第一加强筋;13、第二抵持部;131、第二加强筋;132、第三加强筋;14、第一卡接部;15、第三抵持部;16、第四抵持部;161、第二凹槽;17、第四加强筋;2、第二壳体;21、第二卡接部;211、第二通孔;22、第一凸块;23、第一卡接部;24、第二卡接部;25、第三卡接部;26、第二凸块;27、第三凸块;28、第四凸块;3、骨架;31、第一支架;311、第八凸块;312、第九凸块;32、第二支架;322、第二通孔;33、支柱;331、第五凸块;332、第六凸块;333、第一凹槽;34、按钮帽;4、护套;41、第一连接环;411、第七凸块;42、第二连接环;5、单耳铁环;6、第三壳体;7、第四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为达到上述目的,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包括骨架,包裹在骨架上端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所述骨架的下部依次套接有护套、单耳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三抵持部和第四抵持部,所述第三抵持部与所述第四抵持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第一抵持部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壁和第一抵持部上;所述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两侧面上,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平行设置;/n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的边缘上连续设有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以及第三卡接块;所述第二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壳体此端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第三凸块以及第四凸块;/n第三壳体;/n骨架,所述骨架包括支柱和两个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柱一端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中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可枢转连接有按钮帽;一个所述第一支架远离另一个第一支架的面上设有第一固定部,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架远离一个所述第一支架的面上设有第二固定部,此面上还设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二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所述支柱上设有第五凸块,所述第三抵持部的一端能够抵持在设有第一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三抵持部的另一端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五凸块上;所述支柱上设有第六凸块,所述第四抵持部的一端能够抵持在设有第二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四抵持部的另一端能够抵持在所述第六凸块上;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能够包裹所述骨架上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和一个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按钮帽能从所述第一通孔中露出,所述支柱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中露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变形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抵持部、第二抵持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三抵持部和第四抵持部,所述第三抵持部与所述第四抵持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第一抵持部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壁和第一抵持部上;所述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两侧面上,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平行设置;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壳体内壁面的边缘上连续设有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以及第三卡接块;所述第二壳体另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壳体此端的边缘向外延伸有第三凸块以及第四凸块;
第三壳体;
骨架,所述骨架包括支柱和两个第一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柱一端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中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可枢转连接有按钮帽;一个所述第一支架远离另一个第一支架的面上设有第一固定部,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架远离一个所述第一支架的面上设有第二固定部,此面上还设有能够容纳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所述第二抵持部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所述支柱上设有第五凸块,所述第三抵持部的一端能够抵持在设有第一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三抵持部的另一端能够抵持在所述第五凸块上;所述支柱上设有第六凸块,所述第四抵持部的一端能够抵持在设有第二固定部的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四抵持部的另一端能够抵持在所述第六凸块上;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能够包裹所述骨架上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和一个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按钮帽能从所述第一通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帆,王琢,
申请(专利权)人:盖尔瑞孚艾斯曼昆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