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75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灶具,其包括燃烧器组件、排烟组件和框架组件,所述燃烧器组件和排烟组件均设于所述框架组件,所述排烟组件的吸烟口对应于所述燃烧器组件设置,所述排烟组件的排烟方式为向上排烟。该商用灶具,通过向上排烟的方式,使从吸烟口抽吸的油烟能够顺着自身上升的方向通过排烟组件排出,进而提高排烟组件对油烟的排出效率,解决了排烟组件在集成于商用灶具的框架组件内部时,因油烟向下排出而影响际排烟量的缺陷,有效降低了商用灶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油烟量,可避免对使用者的身体产生影响。

Commercial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商用灶具
本专利技术及一种商用灶具。
技术介绍
商用灶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油烟量巨大,因此会对厨师的身体产生较大影响,虽然现有技术中采取后吸下排的方式将吸烟口集成于商用灶具的燃烧器的后侧,以通过降低缩短吸烟口与燃烧器之间的具体,提高对油烟的吸附能力。然而,这种结构布局会因排烟风机和排烟管的高度位置低于吸烟口,而影响风机的实际排烟量,进而导致实际排走油烟量与传统上下分体式的灶具和油烟机相差无几,并不能够有效降低厨师在烹饪过程中的油烟吸入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商用灶具在使用时产生的油烟量巨大,容易对使用者身体产生较大影响的缺陷,提供一种商用灶具。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商用灶具,其包括燃烧器组件、排烟组件和框架组件,所述燃烧器组件和排烟组件均设于所述框架组件,所述排烟组件的吸烟口对应于所述燃烧器组件设置,所述排烟组件的排烟方式为向上排烟。该商用灶具,通过向上排烟的方式,使从吸烟口抽吸的油烟能够顺着自身上升的方向通过排烟组件排出,进而提高排烟组件对油烟的排出效率,解决了排烟组件在集成于商用灶具的框架组件内部时,因油烟向下排出而影响际排烟量的缺陷,有效降低了商用灶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油烟量,可避免对使用者的身体产生影响。较佳地,所述框架组件包括灶具台面和设置于所述灶具台面上的背板框架,所述背板框架位于所述灶具台面的后侧,所述燃烧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灶具台面,所述排烟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框架,通过将用于排烟的排烟组件设置在背板框架内,从结构上避免从吸烟口吸入的油烟向下流动至灶具台面的下方而因油烟的逆势流动影响排烟效率和排烟量。较佳地,所述排烟组件还包括排烟风机和排烟管,所述吸烟口、排烟风机和排烟管依次连通,所述排烟风机设置于所述背板框架内,所述排烟管竖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背板框架的上表面,通过使排烟组件的吸烟口、排烟风机和排烟管均高于灶具台面设置,以避免油烟在排烟组件内逆势流动而影响排烟组件的排烟效率。较佳地,所述背板框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排烟风机设置于所述吸烟口上方。该商用灶具,通过将排烟风机设置在吸烟口的上方,使得油烟在吸烟口与排烟风机之间的区段也能够顺着热气上升趋势向上流动,以进一步提高排烟组件的排烟效率。较佳地,所述排烟管设置于所述排烟风机的上方,所述吸烟口、所述排烟风机和所述排烟管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较佳地,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两个燃烧器单元,两个所述燃烧器单元并列设置于所述灶具台面,所述吸烟口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燃烧器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排烟风机位于两个所述吸烟口之间,以利用燃烧器单元之间的后侧位置放置该排烟风机,实现该商用灶具紧凑布局的目的。同时,上述布局方式还存在以下优点:1.由于商用灶具的油烟量较大,因此排烟风机的规格也相对较大,布置在该位置可避免较大体积的排烟风机对商用灶具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2.将排烟风机设置在两个吸烟口之间,既能够使两个吸烟口共用一个排烟风机,又能使得排烟风机与吸烟口之间的间距较短,提高排烟能力与排烟效率。较佳地,所述排烟管位于所述排烟风机的上方,两个所述吸烟口、所述排烟风机和所述排烟管之间呈倒“T”字型布置,使得从两个吸烟口吸入排烟组件内的油烟沿水平方向从排烟风机的两侧汇流至该排烟风机,再经由排烟管向上排出,避免过多的管道弯折而影响排烟效率。较佳地,所述背板框架内具有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风机设于所述排烟通道内,所述排烟通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吸烟口,所述排烟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位于所述背板框架的上表面的总排烟口,所述排烟管连接于所述总排烟口。较佳地,所述商用灶具还包括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接入所述燃烧器组件,所述燃气管道穿过所述排烟通道并延伸至所述背板框架的后侧表面,以利用背板框架内排烟通道进行燃气管道的布局,提高了商用灶具的布局紧凑度。较佳地,所述背板框架的后侧表面具有连通所述燃气管道的燃气接口,所述燃气接口用于与外部管道对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该商用灶具在背板框架占据商用灶具的后侧空间的情况下,避免该背板框架及其内部的排烟通道影响位于墙面的外部燃气管的燃气接入,使该商用灶具的燃气管接入能够与现有产品兼容。较佳地,所述商用灶具还包括用水管道和用水龙头,所述用水龙头设置于所述背板框架的表面,所述用水管道接入所述用水龙头,且所述用水管道穿过所述排烟通道并延伸至所述背板框架的后侧表面,以利用背板框架内排烟通道进行用水管道的布局,提高了商用灶具的布局紧凑度。较佳地,所述背板框架的后侧表面具有连通所述用水管道的用水接口,所述用水接口用于与外部管道对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该商用灶具在背板框架占据商用灶具的后侧空间的情况下,避免该背板框架及其内部的排烟通道影响位于墙面的外部用水管的自来水接入,使该商用灶具的用水管接入能够与现有产品兼容。较佳地,所述商用灶具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框架组件内,并用于同时控制所述燃烧器组件和所述排烟组件的运行状态。较佳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组件的正面,以便于使用者对燃烧器组件和排烟组件进行控制。较佳地,所述吸烟口距所述燃烧器组件的炒锅锅沿的横向距离范围为0-15cm,所述吸烟口距所述燃烧器组件的炒锅锅沿的竖向距离范围为0-15cm,在这一距离范围下,吸烟口对炒锅产生的油烟的抽吸能力相对较佳。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商用灶具,通过向上排烟的方式,使从吸烟口抽吸的油烟能够顺着自身上升的方向通过排烟组件排出,进而提高排烟组件对油烟的排出效率,解决了排烟组件在集成于商用灶具的框架组件内部时,因油烟向下排出而影响际排烟量的缺陷,有效降低了商用灶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油烟量,可避免对使用者的身体产生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商用灶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商用灶具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商用灶具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其中,框架组件的侧板被隐藏。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商用灶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商用灶具的排烟组件的布局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燃烧器组件1,锅架1a,炒锅1b,燃烧器单元11排烟组件2,吸烟口21,排烟风机22,排烟管23框架组件3灶具台面31背板框架32,排烟通道321,总排烟口322用水管道51,用水龙头53控制面板6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商用灶具,该商用灶具包括燃烧器组件1、排烟组件2和框架组件3。其中,燃烧器组件1和排烟组件2均设置在框架组件3内,燃烧器组件1的锅架1a形成于框架组件3的灶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商用灶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燃烧器组件、排烟组件和框架组件,所述燃烧器组件和排烟组件均设于所述框架组件,所述排烟组件的吸烟口对应于所述燃烧器组件设置,所述排烟组件的排烟方式为向上排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灶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燃烧器组件、排烟组件和框架组件,所述燃烧器组件和排烟组件均设于所述框架组件,所述排烟组件的吸烟口对应于所述燃烧器组件设置,所述排烟组件的排烟方式为向上排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包括灶具台面和设置于所述灶具台面上的背板框架,所述背板框架位于所述灶具台面的后侧,所述燃烧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灶具台面,所述排烟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框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组件还包括排烟风机和排烟管,所述吸烟口、排烟风机和排烟管依次连通,所述排烟风机设置于所述背板框架内,所述排烟管竖直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背板框架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商用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框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排烟风机设置于所述吸烟口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商用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管设置于所述排烟风机的上方,所述吸烟口、所述排烟风机和所述排烟管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商用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两个燃烧器单元,两个所述燃烧器单元并列设置于所述灶具台面,所述吸烟口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燃烧器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排烟风机位于两个所述吸烟口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商用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管位于所述排烟风机的上方,两个所述吸烟口、所述排烟风机和所述排烟管之间呈倒“T”字型布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商用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框架内具有排烟通道,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明高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