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456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同一端设置有内固定墙,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侧板,其中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的外表面设置为毛面,且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上还预留有若干连接钢筋。以及一种具有预制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一种预制轨顶风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现浇注的低精度条件下仍可确保轨顶风道的施工质量,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中板与轨顶风道之间的整体刚度,提高施工效率。

A prefabricated rail top air duct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铁车站通风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轨顶风道,即列车顶排风道,是地铁车站通风系统中重要的内部结构构件,悬挂于车站中板和结构侧墙的交接位置。轨顶风道的作用主要有:1)列车顶部通风散热,以达到夏季隧道内最高温度不超过40度的标准;2)作为接触网的固定基面;3)作为屏蔽门或安全门的上部承载和密封构件。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目前主要采取后期浇注的方法进行施工,尤其在盾构施工需要通过的车站,轨顶风道则必须后期浇注。后期浇注轨顶风道的主要施工工序为:搭设钢管支架→预埋钢筋开凿→整体钢筋安制→风道底板模板安装→预留孔洞检查→验收→浇筑底板及吊墙下半部混凝土→安装吊墙模板→验收→浇筑吊梁混凝土。但是,目前的轨顶风道制备技术中,由于车站中板多为现浇板,因此存在以下问题:1)现浇中板时,预留安装位的精度难以控制,往往导致轨顶风道后期无法正常安装;2)采用钢筋开凿进行钢筋连接的局部角点,连接刚度不足;3)后浇连接的方式,存在二次浇筑问题,施工困难,效率低下,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及其施工方法,可以在现浇注的低精度条件下仍可确保轨顶风道的施工质量,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中板与轨顶风道之间的整体刚度,提高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同一端设置有内固定墙,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侧板,其中,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的外表面设置为毛面,且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上还预留有若干连接钢筋。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钢筋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横向钢筋和若干竖向拉筋;所述横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设置在所述侧板、内固定墙的外侧,若干所述竖向拉筋朝向所述顶板的外侧伸出设置。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钢筋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竖向钢筋和若干横向拉筋;所述竖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设置在所述顶板、底板的外侧,若干所述横向拉筋朝向所述侧板的外侧伸出设置。作为优选,所述顶板、内固定墙、底板和所述侧板为一体式预制成型。作为优选,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为一体式预制成型,所述底板和所述内固定墙为一体式预制成型。作为优选,所述侧板的底端设置有供所述底板的端部承载的凸出部。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上和所述内固定墙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搭接配合的勾接部;或,所述顶板上和所述内固定墙的顶端均预留设置有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紧固件。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中隔墙,所述底板上预留设置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与所述中隔墙在竖直方向上不重叠。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侧板、顶板为一体式预制成型;所述倾斜部上亦预留设置有所述连接钢筋。一种具有预制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地铁车站主体底板及部分侧墙;S2、架设所述预制轨顶风道及地铁车站中板底模,并将所述预制轨顶风道上预留的连接钢筋与车站的主体钢筋相连接,其中,所述预制轨顶风道至少部分嵌入设置在车站主体的预浇筑范围内;S3、浇筑车站主体中板和未完成的侧墙,完成所述预制轨顶风道与车站主体的一体式构建;S4、完成车站主体其余部分的施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中采用一种新型的预制轨顶风道,该预制轨顶风道为封闭形结构,在充当轨顶风道的同时,兼做车站主体中板的底模,并与车站主体中板形成叠合结构;使得车站主体中板与轨顶风道之间形成整体的受力体系,有效地增大了整体刚度。预制轨顶风道上预留有后浇条件,如连接钢筋的预留,以及毛面的设置,均可方便于后期与车站主体的连接及混凝土现浇操作,在主体中板浇筑前与车站钢筋形成连接的方式,有效地确保了轨顶风道与地铁车站主体之间的连接刚度;且该轨顶风道可自受力,轨顶风道的底板底面可受力提供支持作用,并能满足在现浇主体中板时的混凝土荷载及施工荷载。此外,本方案中的轨顶风道完全可以预制,大大缩减了车站主体建筑时场内的浇筑工期,减小了施工现场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轨顶风道的预制便于装配式结构的标准化,从而实现工业化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及效率,同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本方案中,实现了预制装配与现浇的有机结合,较现有的装配式方案减少了对施工精度的要求,同时实现了中板浇筑与预制轨顶风道的一体化施工,减少工序从而大大减少了原有的施工时间,在施工质量、生产成本、施工精度要求及施工工期等方面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预制轨顶风道其一实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制轨顶风道其二实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预制轨顶风道其二实例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预制轨顶风道其三实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预制轨顶风道其三实例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应用预制轨顶风道其一实例时的施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应用预制轨顶风道其二实例时的施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应用预制轨顶风道其三实例时的施工示意图。其中:1-预制轨顶风道,11-顶板,111-横向钢筋,112-竖向拉筋,12-底板,13-内固定墙,131-勾接部,132-固定孔,14-侧板,141-竖向钢筋,142-横向拉筋,143-凸出部,15-倾斜部,16-毛面,17-中隔墙,18-通孔;2-车站主体,21-主体底板,22-侧墙,23-中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预制轨顶风道1,主要包括顶板11和底板12,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的同一端设置有内固定墙13,本实施例中,在预制轨顶风道1的安装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同一端设置有内固定墙,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侧板,其中,/n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的外表面设置为毛面,且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上还预留有若干连接钢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同一端设置有内固定墙,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侧板,其中,
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的外表面设置为毛面,且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上还预留有若干连接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横向钢筋和若干竖向拉筋;
所述横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设置在所述侧板、内固定墙的外侧,若干所述竖向拉筋朝向所述顶板的外侧伸出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竖向钢筋和若干横向拉筋;
所述竖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出设置在所述顶板、底板的外侧,若干所述横向拉筋朝向所述侧板的外侧伸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内固定墙、底板和所述侧板为一体式预制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为一体式预制成型,所述底板和所述内固定墙为一体式预制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底端设置有供所述底板的端部承载的凸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龙苗通王亚南史海欧于洋许鸿白文举孙增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